如今,养儿防老的概念已逐渐淡化, 然而,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孩子长大了却不愿意工作,反而要年迈的父母出钱养活......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这不前两天,上海的丁阿婆就不堪其扰,把48岁在家啃老的儿子告上法庭。 丁阿婆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其中,大儿子可以说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优秀,本科在同济,后来在设计院工作了几年后,又选择出国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深造,还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讲道理,这个学历回国加上原先的工作经验,找个工作应该是个小case,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大儿子自从学成归国以来,却再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每天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上打电脑,白天睡觉,全靠母亲3500元的微薄退休金养活。 更令人感到辛酸的是,这位老母亲还得了尿毒症,每个月要花2000元做透析,也就是说,两个人的生活费,其实只剩下1000多元。 而另外两个儿女,则觉得丁阿婆太过偏心,矛盾很大。原来,丁阿婆在上海买房的时候,房产本上只写了大儿子的名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写,而远在日本的小儿子每个月寄来的生活费,也被丁阿婆转手就交给了大儿子,一来二去的,女儿和小儿子也都不再愿意管家里的事。 几年前,丁阿婆被查出来尿毒症,但大儿子一直没有出去找工作的迹象,这让丁阿婆很担心,希望大儿子能够自食其力的她这才将其告上法庭,后来考虑到法院受理后后期执行困难,丁阿婆也不愿意和儿子法庭相见,丁阿婆又去法院撤诉。 从吃瓜群众的角度来看,丁阿婆的几个孩子其实都很优秀。小儿子在日本生活,女儿也能自食其力,大儿子就更别说了,回国之前妥妥的学霸人设,读书很好,可见丁阿婆在育儿方面是有一套的。 那么,大儿子读了书回来,怎么就被养废了呢? 问题恐怕也出在丁阿婆的家庭教育上。 在节目中,丁阿婆自己就承认因为大儿子从小成绩好,就对他非常溺爱,除了读书,啥都不用他做,“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父母什么都包办,孩子不劳而获,就容易养成自私的性格。比如这个大儿子多年来在家啃老,母亲一说找工作的事儿,就埋怨母亲毁了他的前途,把自己的不顺全都推给别人。 自私也就罢了,最可怕的,还是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性格脆弱,容易放弃,无法正常的与他人相处。 小编仔细看了这个大儿子的简历,他1993年一毕业就进了设计所,其间还跳过槽,但却在将近40岁的时候出国读了个硕士。如果是一般人的职业/学业规划,恐怕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从简历上看,这个大儿子2002年到2008年出国读硕士前是没有工作的,因此,他极有可能是因为职场遇到了不顺,想要逃避,离职后已经在家赋闲过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他选择了出国求学。 选择出国求学,未尝不是想重新开始。滑铁卢大学的学习是有名的苦,他能独自在国外生活又顺利毕业,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回国后的他,面临着与职场脱节多年的现状,再加上41岁的年纪,估计还是未婚,这种条件在职场上本就弱势,从小都被众人高捧的他估计也受不了档次低的工作,找到合心意的单位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加上自己母亲已经用自己名字买了房子,各种因素综合,完全没有找工作的动力了,心态崩了,自然觉得在家啃老更有安全感。 丁阿婆从小溺爱大儿子,要不是身体越来越差,另外一双儿女又因此生了罅隙,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举动。 此番闹上新闻后,小编听说大儿子已经要出去找工作了,但愿他一路顺利吧。而 说到底,这一悲剧的发生还是童年该培养独立人格的时候父母没有做好,即使受了高等教育,心态却始终停留在孩童时期。 其实,儿女长大后不思进取啃老的新闻,如今已并不少见。长沙也曾有类似的新闻,29岁的男人小学辍学后无所事事多年,跟着父亲打工却吃不了苦,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最终被老父亲赶出家门,却依然没有反省,“我没有能力,父母有能力,他们为什么不能养我?” 不少专家认为,“成年而不自立”,很大原因都是小时候父母的越俎代庖。比如小编有一亲戚,家里一儿一女,但儿子出生时颇为不易,又是小幺,就受不了儿子吃苦,什么都要代劳。小学一年级了,外婆还在喂饭,从来没有自己买过东西不认识货币,更别说每天家里整好的书包了,活脱脱一个小皇帝。 曾经出言相劝,但人家觉得这些事儿,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但实际上,在8岁的年纪就应该掌握8岁应该掌握的能力,20岁学会自己吃饭理书包,还有什么意义吗? 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学习的年纪,孩子们要学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有生活的技能,性格的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否则,养儿,就只能啃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