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推算“三伏”

 松竹同音 2018-06-24


                                  费秉勋


       有朋友问: 为什么有些年份的三伏是30天,而有些年份的三伏却是40天?我作如下回答:

       “九”好算,”伏”难算。从冬至算起,九天內为“头九”,再向后推九天为“二九”,如此类推,直到“九九”。

       “伏”的计算较复杂。 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具体拿今年说,干支计日夏至这一天是甲申,公历6月27日庚寅日,为夏至后第一个庚日;7月7日庚子日,第二个庚日;7月17日庚戌,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此日起十天内至7月26为初伏。7月27日庚申开始十天内至8月5日,还未过立秋,中伏就要继续,直到在立秋后遇到庚日了,才能结束中伏,开始末伏。麻烦在末伏,因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所以今年中伏一直要延止8月15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8月16日,这天起十天内至8月25日才是末伏。这样中伏就是20天。夏至到立秋前有五个庚日,就成了这样;如果夏至到立秋前只有四个庚日,中伏就只有10天。


        大原则是立夏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如夏至到立秋只有4个庚日,中伏为10天;此时段如有5个庚日是,中伏则为20天)对易学不熟者,要用有每日干支记日的万年历去推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