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兴墓

 grandy3hz 2018-06-24












小资料:
       惠兴女士墓遗址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放鹤亭西侧玛瑙坡上。惠兴(1870——1905.12),女,姓瓜尔佳氏,满族,白山人(今吉林省)。贞文女学(后改名惠兴女学堂)创办人。有一定的中国文学基础,留心国家大事,以提倡女学为己任。

    惠兴自幼随长辈迁居杭州,19岁结婚不久,丈夫亡故,一直独身孀居。虽然生活中充满了不幸,但惠兴心中一直有个信念——女人不能从属于男人,必须通过学习知识求得谋生本领。

    1905年12月21日,为贞文女学办学经费多方奔走无效的惠兴,愤而吞服鸦片自尽,以身殉学。为纪念惠兴女士舍身办学的精神,后人改贞文女学校名为惠兴女学堂。学校门前的街道和弄堂也改名为惠兴路惠兴里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太后允许地方办女子学堂,满族人惠兴女士不顾家人反对,决意为妇女做一点事。她请来在杭州的一些满族商人商议开办女学之事,募得资金300多银圆;为取得建校土地,四处奔走,苦口婆心游说浙江巡抚、镇守将军等,终于得到允诺,在旗营内的一座梅青书院旧址上创办女子学堂(即今天的惠兴路旁)。惠兴高兴地把学堂取名为“贞文”。校址虽然有了,但钱还远远不够。于是,惠兴就再到旗营中一些富有的女眷中募款,女眷都答应校舍落成后给钱。

    历经辛苦,贞文女子学堂终于建成。在开学典礼上,惠兴割破手臂说:“倘这女学校半途停废,我必要把这身子,来殉这学校的。”当时惠兴讲这番话是有原因的。学校造好后,惠兴一直处在两难境况中,一边造学校的工匠不断上门讨钱,一边曾经答应给钱的那些豪门女眷却翻脸不认账,甚至有人还讥讽惠兴喜欢折腾。无奈之下,惠兴决心“以身殉学”。她写了两封绝命书,一封给镇守将军,一封给全校学生。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廿五日清晨,惠兴服下大量鸦片,于午后气绝身亡,临终时让人把绝命书交上去,说那样学校就会有多年经费了。

   惠兴之举震动省城,镇守将军会同浙江巡抚联名上书朝廷,慈禧下旨给惠兴建牌坊,遗体安葬于孤山放鹤亭后。当时北京一些梨园名角还为惠兴的学校义演筹款,浙江地方官府也把贞文女子学堂收为官立,改名惠兴女学堂。惠兴女士以身殉学一事在当时的北方,尤其是北京激起了极大反响。《北京女报》主笔张展云联络著名戏曲演员田际云,在京城发起成立了“妇女匡学会”,义务演戏,为贞文女学校筹款。田氏编排的《惠兴女士传》新戏,从1906到1907年不仅多次在京、津地区演出,并曾奉召入宫演出。在此之后,清廷也加速制订了女学章程。

    惠兴之死,南北报界反应不同。上海《申报》虽在9天后作了报道,接下来却是一片沉默,3个月后又出现了另一则来自北京的短讯,记述北京对惠兴事件的反响,竟将惠兴错写成“蕙馨”。《申报》雄踞江南新闻界榜首,偏偏在惠兴寥若晨星的文稿中出此罕见的错误,可见南方士绅和教育界的冷漠程度。实际上,原因只有1个,惠兴是满族人,贞文女校自然即为满人所设,汉人皆不愿为其出资出力。总之,惠兴之死在调和满汉关系问题上虽未激发神奇功效,但从女子教育发展看,仍具有重要意义。杭州贞文女学起死回生,更名为“惠兴女学堂”。北京出现的女子教育萌芽,也经大张旗鼓的惠兴演说和募捐,赢得各界理解,1906年推衍成兴办女校的高潮。

1904年,惠兴女士创办“杭州贞文女学堂”
1906年,浙江地方官府也把贞文女子学堂收为官立,改名为“杭州官立惠兴女学堂”
1912年,更名为“杭县城区惠兴国民学校”
1920年,学校增设初中部,附设小学部,蜕变为“杭州私立惠兴女子初级中学”
1954年,更名为“私立惠兴女子中学”
1955年,学校正式招收男生,并更名为“私立惠兴中学
1956年,人民政府接管惠兴中学,并将其与隔街相望的东瓯中学合并为“杭州第十一中学
2000年,“杭州第十一中学”初、高中分离,初中部在惠兴路原址办学,恢复“惠兴中学”校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