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讲堂|海钓中常见的毒鱼,一定要警惕!

 暮秋残阳 2018-06-24

有很多钓友在矶钓、海钓时总会钓到一些没有见过的鱼,也不知道能不能吃。放生了还好,若是被有毒的鱼刺伤了,或者吃下肚子了,那可就要糟糕了。下面来看看海钓中常见的这几种毒鱼:


1.臭肚鱼



臭肚鱼俗名:篮子鱼、泥猛、臭肚、象鱼、雉鱼、羊婴、娘呙(闽南叫法),是辐鳍鱼纲鲈形目蓝子鱼科篮子属的一个种。产地及产期:泥猛是广盐、广温、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生息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礁石和珊瑚中。喜食海藻、海中浮游生物和附着物,故肉质有独特风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鳍刺有毒,被刺到会奇痛无比,痛不欲生。


2.鳗鲶



鳗鲶,又称线纹鳗鲶,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红海、萨摩亚、韩国、日本、南海、澳洲、罗得豪岛等海域,以小型鱼虾为食。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会极疼痛,为危险鱼类。


3.河鲀



河鲀,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常见的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黑鳃兔鲀、凹鼻鲀、黑斑叉鼻鲀等。河鲀有毒,头、肝、表皮、内脏均含有毒素,能引至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没经过专业人士的宰杀,千万不能吃。重者会有致命的危险。


4.金鼓鱼



金鼓鱼体扁呈圆盘形,体长大约20至30厘米,体桔红色,体表满布数十个黑色圆斑,似金钱状。还有一种体型一样,但体表颜色为银色的,一般都称银鼓鱼。金鼓鱼尾鳍宽大,鳍条挺括,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受惊吓会发出“嘓嘓”的叫声,体色常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深或时浅,特别漂亮。金鼓鱼背鳍的前10个鳍条有毒腺,被其刺中就会红肿而且疼痛难当,捕捉时要小心。


5.狮子鱼



狮子鱼又名蓑鲉,典型特征就是大大的扇子一样的胸鳍,这种鱼非常危险,不单对于小鱼非常危险,对于人类而言也有威胁,其背鳍上的刺毒性很强。蓑鲉的鳍很大,但不善于游泳,往往躲在礁缝中,等猎物接近时便立刻捕捉。背鳍有毒刺,平常由一层薄膜包围着,当遇到敌害时,膜便破裂,进而用毒刺攻击对方。


6.达摩毒鮋



达摩毒鮋是近海底栖鱼种,常隐身于珊瑚丛或海藻丛中,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过往之小鱼或甲壳类等为食。背鳍鳍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险生物。


7.石头鱼



石头鱼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强的一种鱼,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为给予人类最疼的刺痛。 石头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喜欢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如果有人不留意踩着了它,它就会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剧毒,它的脊背上那12-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鞋底刺入脚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8.光土魟



光土魟主要栖息于近海的沙泥海域中,栖息深度在5-100公尺间。以底栖甲壳类为主要食物。属于卵胎生鱼类,一次可以产下好几尾小土魟。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提醒大家,遇到以上鱼种,大家就要留个心眼儿,可不能光图新鲜,一定要注意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