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妈妈的血泪经历:孩子成绩一点点地在退步,这都是我的错!

 胖胖的胖猫 2018-06-24

暑假到了,是不是打算在家里各种鸡娃(妈妈打鸡血来培养自己的娃,简称“鸡娃”)?


DrBing经常说:要理性鸡娃,按照儿童发展的规律。


为孩子启蒙,制造竞争优势,这并没有错。打完了幼升小的胜仗,进入一二年级,很多“牛娃”表现都很不错。但是,小三是一条分水岭,有一部分牛娃开始批量掉队,家长忽然间束手无策。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掉队牛娃”妈妈的经历,以及她的补救措施。


看完你或许就会知道,幼小衔接和小学一二年级,父母对孩子培养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重点抓错了,你会透支掉孩子未来的学习力!



1


开完三年级家长会,我想了很多很多。


孩子的表现并没有差到要吊起来抽,而我回家大约9点的时候,他正在很认真地做xes(某培训机构)的作业,爸爸在旁边教他,做完后又把课外的英语作业做了,上床睡着已经是10点半了。


像大多数的普通男孩子一样,他不成熟,贪玩,好动,粗糙,做任何事情都凭兴致,而且挺聪明。只是在一二年级提前学了那么多东西之后,他却在一点一点地退步。


是的。他不但没有进步,还在退步。


这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



2


在一二年级时期,是我完全忽视了他的学习习惯,他的基础,只是一味往上面添砖加瓦,看上去很华丽,甚至在外拿过些小小的奖,结果到三年级开始坍塌。


其实,我不是不知道一二年级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无数过来人对我说头两年习惯最重要、基础最重要,我懂,但是我又完全不懂——到底什么才是习惯?


我所以为的学习习惯和打基础就是回家能迅速写完作业,不拖拉,答案正确,从而方便我在学校作业之后给他加量课外内容,不要让学校任务占去我鸡血的时间。


有过来人曾和我说,孩子班级成绩要稳定,基础要稳定,学校都保证不了前十,奥数是什么?新概念是什么?考什么初中?你鸡血不下去的。


定理:一二年级进不了前十,就停掉所有课外内容,只攻学校。


当时我不信,我觉得孩子不成熟,前十太难,但我不能停下鸡血课外的脚步,停下会落后,学校的只要他长大了总会好的,那么简单的东西怎么会学不好。


直到现在,外面的东西,我们学得吃力;学校的成绩也越发的难看,两头都有点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味道,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年,看似敲锣打鼓的热闹,其实都被我耽误了。



3


我这才开始重新审视学习习惯是什么,原来不只是快速地写完作业。


写字的要求,划线的要求,预习复习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各种订正的要求,每一次的错题整理要求,读课文读题的要求,落在书上作业本上卷子上的每一笔的要求,时间的要求,算式的要求,答句的要求,如果没做到后惩罚的要求,这一切一切的要求,每一笔一划,都是习惯。


好习惯就是各种细节靠谱。


做的越细致,习惯养成的越好,才能爬的越高。


他从小不是自觉的孩子,是不受束缚的天外来客。对于上面的细节,他完全是做不到的,我也几乎从不要求,只要求他做完就好,我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当时,我们要弄新概念,我们要做语文全练,我们要做奥数,omg,我们那么多事情要做,你可不可以学校作业做的快一点,再快一点,你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字典上找成语行么,快速组完两个词就好了,好哇?


诸如此类,比比皆是,现在想来,都是错的。



4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孩子的语数外:中班下开始自主阅读,大班几乎已经能看全文字的书,看的书深且杂,喜欢的书更是可以反复阅读十来遍,每天都要看一会儿书,这真的是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现在,语文却是最差的,作文更是语无伦次的让我无言以对。


什么原因?还是基础。


一年级默写上过“光荣榜”,往后一年的卷子,错别字可以扣去10多分的版面??作文,一开始还有些架构,随着难度增加,越来越散漫无厘头,再到后来,连完整的话也没法好好说了。


我终于觉得害怕了。


他现在的作文,他写一段,我批改一段,然后订正,然后誊写,然后继续写一段,我再批改,再让他订正,再誊写,每一字每一句我都严格地“搞路子”,写的不生动,没关系,干巴,我慢慢来,但你不能散架。


我不知道效果如何,现在看不出来,起码那些语无伦次的句子好了很多。



再说他最喜欢的数学。他的奥数老师曾经评论他说:“不爱听学校教的,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还都解的出来。”我那时候还有点窃喜。随着三年级数学越来越难和复杂,他这招不行了。


那些他曾经用自己方法解的题,绝大多数,都被他自己给忘记了,而他三年级开始的数学成绩,只能说中上,甚至倒数也有过。


问题出在哪里?计算计算计算,读题读题读题,格式格式格式,还有他那些紊乱无章的算式和答题,说白了,他的数学,也是没有骨头的,所以到了三年级,也瘫痪了。


数学老师曾经说他不适合读奥数,因为太不仔细,不认真,奥数是需要很成熟细心稳重的孩子去读的,连学校题目都读不清楚,计算都不能全对,还怎么读奥数。


直到三年级,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不适合读奥数,就算读了,也是拿不到什么奖的。


现在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数学基础和习惯,纠正他乱排的算式,纠正他粗糙的读题,纠正他喜欢一张卷子跳着做的毛病,甚至纠正他丑陋的字,要舍得花下时间去罚他、去反复练习,而不是去刷那些所谓的竞赛题。


奥数已停。



倒是英语,当年最差的那个学科,一年级前连整句都说不好,完全没有去过英语班,现在却是三门中基础最扎实,最稳定的,而且还在不断进步且上升,我甚至能看到他的后劲。


回想起来,英语我完全没有投机取巧,从来没松懈过,一年级开始每天一个多小时的听读背听读背,二年级开始听读背默听读背默,三年级读背默写读背默写,全是最最枯燥的基本功。


就这样枯燥的两年过去了,他的英语确实从一滩烂泥中站立了起来,建立好了有序的骨骼,开始疯狂的吸收。


这是非常微妙的事情,当年入学的那个孩子,以为最好的那两门,三年级反而变的最差,而真的是最差的那门,现在反而后劲十足,原来厚积薄发才真的是最原始最好的方法。



5


三年级了,时间过去了1/4,我现在到底该做些什么?


我想我要做的就是敲掉前两年我曾经搭建的所有东西,重头构建。或许这样的结果就是考初中我们来不及了吧,这时候自废内功重练,也未尝不是坏事。


写这篇东西是给自己看,也是给圈子里那些孩子准备读书和刚读书的朋友们看:每个孩子都不同,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都适合拔高。


学习习惯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希望大家不要走我这样的歪路,到三年级再恍然大悟。(作者:小三娘)


DrBing:今天这篇干货分享,就是从真实经历的角度告诉你:


1.学前的启蒙,不是在知识上领跑,作用也不大。


2.小学1、2年级,重点是扎扎实实打好从“启蒙”到“正式学习”过渡过程中,学习习惯这个重要基础。和学琴的指法一样,虽然乐趣少,但决不能松懈,这是保持后劲的地基!


3.“早期启蒙”和“学习习惯”两个基础打好了,再去添砖加瓦吧!


来源:头条号“英华兰的DrBing ”

丨编辑 雪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