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 哥 来源: 中华魂网 四川通江,被誉为 “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称号。 从四川通江县城出发,40多公里后到达沙溪镇王坪村。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有全国唯一的、红军为牺牲的战友建造的烈士墓碑,全国最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通江两河口乡入川,以巴中为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至王坪村。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 陵园坐落在山岗上,俯瞰沙溪河,遥望鹰笼山。首先映入眼帘是座主题雕塑“铁血丹心”,主题雕塑长19米,宽3.2米,高7.8米,由19名石雕人物组成。展现了五个场景画面,包括送子参军、支援前线、红军将士和医护人员站地救护、意勇杀敌。 沿着千秋大道拾级而上,进入陵园核心区,红军烈士集墓就在那里。走进陵园,绿树掩映、青苔斑驳的红军烈士纪念碑高高伫立。 听讲解员介绍,当时随着反‘六路围攻’战事愈加激烈,转送总医院的红军伤亡人数也逐渐增多。初期,总医院对牺牲的烈士还能一人一棺一墓,到后期,只能满足二至三人一匣(木匣子),甚至数十人集中掩埋。后来由于战事紧张,牺牲的烈士愈来愈多,红军只好采取软埋,一穴多人,甚至只能挖大坑集中埋葬……” 在纪念碑前,大家集体深深的三鞠躬并肃立默哀,随后大家纷纷献上花环走向墓前,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继续往后走便会看到大片的墓碑地,也就是无名烈士纪念园。有人会好奇的问为什么墓碑没有名字,只有颗红星?当时讲解员介绍这里的很多烈士都无法确认身份,更别说名字,也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缅怀他们。 核心陵园本来只有350亩,后来进行了增加,增加到了1800亩。当时将全县50处、17000多名散葬烈士遗骸迁葬至此安息。目前陵园共安葬25000多名红军将士,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致高处是川陕忠魂纪念碑,威武雄壮,让人缅怀。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馆内陈列主题为“川陕忠魂”。主要是以文物、图片、场景等方式,介绍和展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总医院广大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事迹、以及为开创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不朽贡献。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医部、政治部、手术室、西医部、红色卫校、总务处、贩卖部、被服厂、重伤连、轻伤连、木工厂、担架队等12幢旧址进行了修缮和布展。 看到此情此景,不得不感叹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他(她)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致敬,共和国的无名英雄们! 致敬,为新中国而奋斗、献身的革命者和革命英烈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