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兮君爱上了看传记,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心得。想起之前查理·芒格说他最喜欢看的书是名人传记,而且最喜欢研究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他是一个逆向思维的人嘛。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但是研究怎么成功还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应该再深入一点,我们应该研究别人是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的。 没有人天生就具备成功的基因。如果说成功是一盘上色香味俱佳的菜(原谅我的比喻这么接地气,哈哈),那么这盘菜会成功的原因包括: 良好的驱动力(本身很想做这道菜)+思想独特(对做菜的工艺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心理素质好(不毛燥) 以何为人生的驱动力? 你把什么作为自己人生的驱动力? 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洛克菲勒特别提到了小时候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不公平之事。 “一个晴朗的下午,老师对我们说,有位摄影师要来拍学生上课的照片。对于我这么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而言,照相太奢侈了,尽管以前曾照过,次数也少得可怜。所以,摄影师刚出现在教室,我头脑中已经开始幻想如何能让自己在照片中显得英俊一点、自然一点,该怎么站位,怎么摆姿势……我用渴望而愉悦的眼神一直盯着那位正在取景的摄影师,希望赶紧出现在他的镜头中。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我失望至极。他直起弯着的腰身,用手指着我说,老师,能让那位学生不拍照吗?他穿得太寒酸了。老师听从了摄影师的建议,命令我离开自己的座位。我当时非常弱小而且很听话,只是默默站起来,然后走出镜头,好让那些穿戴整齐的富人家的孩子美美地拍照。” 也正是从那时起,洛克菲勒握紧着手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历史的进程证明,洛克菲勒通过改变贫穷这一驱动成就了梦想! 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常把看书学习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后来我发现我个人的最大阻碍是某些在小时候没有建立起来的自信上,因此我后来的目标就改成寻找所有的办法来改善我的自信。 人,天生有自我进化的倾向,所以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短板,把改善自己的短板作为自己人生的驱动,其焕发出来的力度反而是最大的。 如何管理自己的思想? 首先,你的思想体系一定是要与你的性格、爱好、行动力契合的,不能是矛盾的。比如说你爱好自由,在办公室坐一整天你哪哪都不得劲,你就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套不用给别人打工也能带来收入的流程模式。 正如洛克菲勒在给他儿子的第十封信里写的:“你必须清楚,好的设计构思总是基于两点:首先,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达到的目标和打算成为怎样的人有清楚的认识;其次,知道自己能力的大小,人脉关系,拥有的地位和财富等资源。” 其次,你要懂得如何利用好自己及别人的才智。《人类简史》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物种的高级性不在于智商而是合作性,如人相对于其他生物的优势是合作性,而AI相对于人类最大的优势之一也是合作性,而非智力。洛克菲勒就在给儿子的信中总结自己的成功来源于“擅长在合作中实现获利和共赢”。 要具备何种心理素质? 要拥有良好且正确的心态。这句话听起来是心灵鸡汤似的老调重谈,但真理往往就是这么朴素和简单。洛克菲勒就曾这样告诉自己的儿子,“我并不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只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 一个人信心的强度与成就的大小成正比。在洛克菲勒向儿子极力推荐的书《奋力向前》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前人能做到的我照样也能做到,”在常人眼里没有机会的男孩迪斯累利这样说,他后来成了英国首相,“我不是一个奴隶,我也不是一个俘虏,凭着我的精力,我可以战胜和跨越一切障碍。”少年斗志犹如燎原之火,深深扎根于迪斯累利的现实生活之中。在他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遍布荆棘和坎坷,世人的指责、白眼、蔑视、嘲讽以及众议院里的嘘声,他都一一领教了。然而,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面对所有的挑战,他只是冷静地回答:“总有一天你们会认识我的价值,这样的一刻终会到来。”是的,这样的一刻真的到来了,这位世人眼坦克根本没有机会的人终于出人头地。在整整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他主宰了英国政治的沉浮。 消极的人会在等待机会中流失光阴,而心态积极的人会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机会;消极的人只有在确信所有条件都成熟时才敢去尝试,而心态积极的人会在有一半条件时去争取,去创造条件满足;消极的人在失败时抱怨环境或他人,心态积极的人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因此,你要在首先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地、冷酷无情地去为了达成你的目标而全力以赴,不懈努力。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