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杨梅红

 苏迷 2018-06-24

  ▲姑苏一叶

  姑苏有民谚:“小满枇杷半坡黄,夏至杨梅漫山红”。“漫山红”,这与杨梅树的生长特性息息相关,杨梅树喜温暖、湿润,对太阳的需求不像枇杷树那样强烈,不论面阳,还是背阳,杨梅树都能生长良好,果熟时,洞庭东山、金庭,漫山红遍。

  民谚又云:“乡村五月芳菲尽,惟有杨梅红满枝”,夏至时节,正是江南烟雨蒙蒙的梅雨季,洞庭山起伏的山坡上、山坞里,高高大大的杨梅林,密密匝匝的绿叶间,忽如一夜间布满了繁星似的小红果。有的红得发紫,好似一张关公脸;有的是胭脂红,仿佛浓妆出嫁的新娘;也有的粉红嫣嫣,如出水芙蓉。假如你站在山头往下看,更会看得眼花缭乱。假如让你在杨梅树下任意采着吃,你会心慌意乱。杨梅的美,古往今来俘获了无数人的心,沈朝初在《忆江南》的词中写道:“色比火珠还径寸,味同甘露降瑶台。小嚼沁桃腮。”更著名的,莫过于曾经立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誓言的苏东坡被杨梅色诱后,欣然写下了“西凉葡萄,闽广荔枝,未若吴越杨梅。”明代王鏊的《姑苏志》中称“杨梅为吴中佳果,味不减闽中荔枝”,明代徐阶更是在咏杨梅的诗作中直白地写道: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1947年初夏,当周瘦鹃、范烟桥、程小青等游西山时,周老有感而发写下的“摘来干果出深丛,三两吴娃笑语同。拂柳分花归缓缓,一肩红紫夕阳中。”程小青信手写就“行行看峦色,幽径绝尘埃。一路杨梅摘,无须问主人”的五绝。可见杨梅不但美在色,亦以味道取胜,令古今之人纷纷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洞庭山杨梅品种约计在15个以上,有的叫大叶西蒂,有的叫小叶西蒂。从外形来看,有的赤红,有的乌紫,有的尖刺,有的圆刺。这其中当然是圆刺的乌梅最好,吃口是嫩的、润的、糯的,而尖刺的杨梅,质地就稍次一些。至于地域,东山人都知道,槎湾的枇杷,陆巷的橘子,杨梅则出在西坞里。苏州光福、常熟宝岩湾也是盛产杨梅的地方,其中外形最具特色的是白杨梅,白杨梅的底色是“玻璃白”,其上散布着红点,个头很小,沙核桃般,看着美,吃口却一般,味不浓。浙江的杨梅则虽大若乒乓球,看相好,我却始终觉得吃口稍差,木渣渣的。不得不说,吃杨梅,还是洞庭山。

  苏州人怎么吃杨梅?品尝鲜果。新鲜杨梅食用之前,最好先用冷的盐开水浸泡几分钟,既可杀菌又能增味。浸泡果酒。从前苏州人家几乎家家都备有杨梅酒,做法极为简单,洗一个广口瓶,拷一斤白酒,丢入杨梅,放进冰糖,便浸成了一瓶杨梅酒。这酒不仅好看、好喝,更有药用价值,家里有人拉肚子,只要夹一两颗酒杨梅,囫囵吞下,只一会儿,肚子便开始“咕咕”作响,不久便好了,可谓“梅到痢除”,很管用。对此,《证类本草·果部》有所论述,称其“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

  东、西山的果农吃杨梅是不吐核的。据说这样吃法还好处多多,杨梅核有清肠功能,还能卷走积压在肠子里的猪毛。这一点,虽不知真假,但很多苏州人都会在杨梅季,悄悄地囫囵吞下一两个紫杨梅,“宁可信其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