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有全口义齿调合技术,马轩祥主编的《口腔修复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2002年3月第4次印刷)P192~194,在㈤《调合》中介绍如下:“发现有早接触时,正规的方法是取两条软蜡片放在上下牙列间让患者做正中咬合。蜡片变硬后连全口义齿取出口外对合好,义齿组织面灌入用抗膨胀液调好的石膏,固定在合架上,去掉上下牙列间的蜡片。将两条咬合纸放在上下牙列间关闭合架,然后再打开,去掉咬合纸,牙列合面出现的蓝点即为早接触点。用砂石磨去早接触点,便可达到广泛的接触。从合架拆下全口义齿,轻轻抛光磨改后的合面,再放口内试戴。如今国内的修复医师都省去了重上合架的步骤,而是直接用咬合纸放在口内检查早接触点,在口外磨改、抛光后再戴用。” 简言之,现有全口义齿调合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口腔技工师先在口腔内用咬合纸确定早接触点的位置,然后在口腔外再用牙科砂轮磨削。但是,这种仅凭口腔技工师的手工和眼力用咬合纸和牙科砂轮实施的现有义齿调合技术,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以下问题: 一、调合质量主要取决于口腔技工师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和责任心,因人而异; 二、手工操作和眼力检测的精度低,早接触点的定位误差和磨削误差难以避免,无法将早接触点准确无误地全部切除干净; 三、当咬合纸存在质量问题时,在早接触点上常常得不到清晰的印痕,甚至会完全得不到,没有留下一点可辨痕迹,使定位和磨削的难度与误差增加; 四、错位磨削与过度磨削会损害正常的义齿合面形态,降低义齿使用寿命; 五、磨削不足遗留的早接触点残余仍会引起微微的咀嚼不适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磨合才能消失; 六、牙科砂轮磨削时发出的噪音、产生的气味和粉尘,污染环境,损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七、牙科砂轮在狭小的口腔内磨削时,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服,而且观察困难,操作不便,还有一定的危险; 八、牙科砂轮属于非一次性耐用磨具,要重复使用多次,如果消毒不合格,可能造成患者之间疾病交叉感染。 现在,口腔修复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全口义齿调合技术却踏步不前,几十年一贯制,老问题依然存在。为了适应口腔修复技术的飞速发展,应当从简化工艺、使用安全、降低误差和消除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全口义齿调合技术进行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