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魏陶姜,是百家姓的第八组姓氏。 金 (ㄐㄧㄣ)。( jīn)【姓氏来源】 1、出自少昊金天氏。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族首领,东夷族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2、源自姬姓。刘姓改姓金氏。唐末吴越国钱镠因“镠”与“刘”同音,改吴越国刘氏为金氏。 3、系出外族之改姓。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前秦录》:“汉休屠王太子日磾事武帝,帝以休屠作金人祭天,赐姓金氏。”后世子孙就以金为姓。 4、南北朝时羌族有金姓。《姓氏考略》:“苻秦时羌酋有金姓,见前秦录。” 【历史名人】 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清文学批评家,名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吴县人。金圣叹幼年时生活优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但绝意仕進,以读书著述为乐。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日,刑场四周闪着刀光剑影,凄凉肃穆,显得阴森恐怖;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而金圣叹则披枷戴锁,岿然立于囚车之上。眼看行刑时刻将到,他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然而其儿子跪在地上伤心欲绝,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而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指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大师金圣叹文笔、言语幽默,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没想到他却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竟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的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金圣叹博览群籍,善诗文,而主要成就在文学批评,尤在小说戏曲评点上。他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为六才子书,准备逐一评点,仅完成《水浒传》、《西厢记》,他的评点提高了小说、戏曲地位。 魏 (ㄨㄟˋ)。( wèi)【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西历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西历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幅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進士,本高氏,后改姓魏。 3、出自少数民族。如北魏时期氏族中有魏揭,自称大将军、冲天王;满族倭彻赫氏后改为魏姓;佤族斯内氏,汉姓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汉姓为魏。 【历史名人】 魏征 魏征(西历580-643),字玄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曾担任书记、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西历618),魏征降唐,但久不被见用。次年,魏征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太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唐太宗)器重他的胆识才能,任他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性格耿直,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犯颜直谏,从不退让,因此,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好,但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答:“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又怕你直言進谏,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又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非常的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朝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贞观十六年(西历642),魏征染病卧床,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陶 (ㄊㄠˊ)。( táo)【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职业技艺命为氏。据《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封地为姓。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 5、出自唐姓,避讳而改。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历史名人】 陶侃 陶侃,字士行,东晋名臣。他曾担任侍中、太尉、大将军,握有政务及军事权力的高官,虽身居高位、重权在握,但始终勤于职守、廉洁自律,保持自己的气节不变,故极为后人所推崇。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母亲为了培养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陶侃十六岁时,找到了一份“监鱼梁”的官差,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咸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母亲没有吃,却要他原样退回去了,还写信责备他不该贪私,这深深教育了陶侃。 陶侃行事严谨,考虑颇为缜密细致。有一回地方上造船,他差人将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满地余雪泥泞,此时木屑正好用来铺地。几十年后,桓温为荆州刺史,桓温伐蜀要造战船,但无足够的钉子可用,就以陶侃所贮藏的竹头作钉制船。 爱惜物力、珍惜资源的陶侃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因此对于不珍惜资源的人,很不以为然。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就问他稻穗那里来的,那人回答是随手采的,陶侃听了之后很生气,当场训斥道:“你不但自己不种庄稼,还要糟蹋别人的粮食。”那人被责备后,顿时不知所措。 陶侃的才略为当时人所称道,特别是当时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风气下,他能勤于吏职,在东晋官吏中是极少见的。一个叫梅陶的人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姜(ㄐㄧㄤ)。( jiāng) 【姓氏来源】 1、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姜水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解字》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后来在历史的進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炎帝子孙因辅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际,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或封于申。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其先祖尝为四岳,辅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2、出自少数民族。《宋书・吐谷浑传》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清满八旗姜佳氏改为姜姓。 【历史名人】 姜子牙 姜子牙,字子牙,或单呼牙,曾任周初“太师”之职,因又有“吕尚”之称,商朝末年人。其始祖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为国家施展才华。 商朝的纣王是一个残暴的人,统治期间战争不断,姜子牙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了40年。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三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神奇的是,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还有一本兵法书呢!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隔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搜罗人才,所以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 姜子牙为何会被元始天尊所器重,委以封神的重任呢?人们都说姜子牙心地纯,心术正,只有他才能完成此事。据说他上昆仑山拜师求道亦是相当不容易的。他虽修了三千多年,但只是自修,没得真传,未得正果,还是个飞熊。后来他终于访到了元始天尊门下,但元始天尊从没收过像他这样的徒弟,所以拒绝收他。可姜子牙就是铁了心求道,任怎么赶就是不走,一有机会就跪在元始天尊面前求师收留。元始天尊一看撵不走他,干脆就不理他,转身躺在床上睡觉,这一睡就三百年。当元始天尊醒来一看,飞熊虽然没了,皮肉骨头都变成灰了,可是细看还有一个小旋风在那滴溜溜的转着哪!姜子牙根本就没离开师父的床前一步,元始天尊感动的叹口气说:“子牙,你起来吧!难得你这么诚心。”况且姜子牙已熊身化尽,于是就把他收为弟子,传与真道。 |
|
来自: 公司总裁 > 《姓氏/族谱/名/字/根/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