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已来,我的困惑和焦虑该怎么办?(上)

 扫地僧一一 2018-06-24


《理解未来32讲》



 


欢迎来到拦江书院,朋友们好!


这周我们请了一位嘉宾——美国南加州大学运筹学博士赵嘉敏老师。


嘉敏老师不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运筹学博士,还是译言网联合创始人、硅谷的前工程师、将凯文·凯利的《失控》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走到今天,前方已是无人区。回到30年前,当我们改革开始的时候,前面有香港、日本、台湾等先进经济体系的地区,我们模仿它、学习它、弯道超车超过它。30年后,我们挺立到世界的最前沿,已经没有模仿者、学习者、效法者,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未来带给我们无限的焦虑和困惑,并且促使我们迫切的想要看清未来。


我们的人生好比一场足球赛,在足球场上狂奔90分钟,可能一个球都没进。在球场上最重要的两样东西,第一个是行动,也就是在场上的奔跑是没有对错的,只有行动;第二个是球感,最好的运动员是不讲道理的,不仅跑步的路线比一般人节省时间,得到球的机会还多。球员对球有感觉,而我们想要对未来又感觉。


最近嘉敏老师在36氪新开了一门音频课程叫做《理解未来32讲》,就是从技术的角度,针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思考。它传扬的不是理论,而是一种行动观念,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对未来有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因此我们向大家推荐这样的一门课程。




2018
06
23
雾满拦江VS赵嘉敏
精彩抢先看


Q1:如何解读这个时代的焦虑?

A1:麦克卢汉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说,焦虑是电子时代必然要面对的宿命。好比生物物种对自然环境变化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一样,我们作为文化物种对技术环境变化一样会不适应。


Q2:如何解决焦虑问题?

A2:之所以有焦虑感是因为对技术有陌生感、隔膜感。对这些朋友来说,技术和自己好像隔着一座大山一样,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这样,他们对当今由技术驱动的社会就会感到不适应。所以《理解未来32讲》就是帮助大家建立对技术的亲近感。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人和技术是一回事,他的原话是:“人是机器的性器官。”


Q3:麦克卢汉的学说对我们来说有何启发?

A3:麦克卢汉是一位未来学大师,他是从技术的角度去研究媒介对人的影响,他最有名的说法是:“媒介即消息。”也就是在强调媒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麦克卢汉的表达是跳跃式的、格言警句式的,他的背后是用演化论套用到技术革命上来的,这种演化学对我们的认知是一种推进和改善。


Q4:未来时代,机器能够取代人吗?

A3: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性失业。简单地说,机器取代我们的速度比找到新工作的速度快。技术性失业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一次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规模替代人类,就出现了大规模技术性失业。


而这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有可能会造成第二次技术性失业。拿写作来说,体育报道、股市报道、法律文书等标准化文本都可以用机器来写。


打住!还想听?还想知道更多有关焦虑、学习、子女教育或者未来趋势等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