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06-2018 看远些 很多时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不能只限于当下,而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如果只注重眼前的事情,可能当下会过得比较轻松、舒适,但在未来的某处,有些事情可能会让自己措手不及、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 晓保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保险知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 本文字数1700字 阅读时间:约4分钟 本期主题 晓保妈妈 我发现现在人们对保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但与此同时,反映一些销售误导的问题也多了。 恩,因为总体销售比例在上升,再加上保险的专业性也的确比较强一些。 晓保爸爸 晓保妈妈 所以就更需要你们多做一些知识科普了!今天你就讲讲一些典型的保险销售误导的预防吧! 提前了解这些,轻松跳过保险误区和纠纷
众所周知,相比其他商品,保险的选购需要消费者提前具备一定的保险基础知识和选购技巧,也正因为它的专业性,消费者在投保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一些保险销售误导。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究竟该如何避免误导、陷入纠纷呢?今天晓保就从投保前、投保中,投保后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NO1:投保前,你应该重视的两件事 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在选购之前最好提前做一些功课,这样才有助于选到更适合自己的产品,也更能让自己免于陷入一些销售误导。那么,在投保前,消费者应该重视哪些方面呢? 首先,注意核实销售资质。 无论是哪种渠道,保险销售人员都要有其相应的销售资质,消费者在接触时要注意核实。以银保渠道为例,商业银行销售人员应遵循相关监管要求并具有代销业务相应资格,销售人员相关信息及其销售资格应当在专区内进行公示,除本行工作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在营业场所开展营销活动。建议保险消费者根据专区内公示信息,判断销售人员是否为银行工作人员及其是否具备代销保险业务相应资格。若销售人员不符合上述条件,保险消费者应拒绝购买,并可根据公示的咨询举报电话进行举报。 2 其次,弄懂产品细节,避免销售纠纷。 之所以有很多销售纠纷,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细节,也就是保险合同的理解没有到位,当然,这里面也可能会存在部分销售人员的人为误导,夸大或隐瞒了一些内容。因此,晓保建议大家在投保前,一定要注意阅读投保须知和保单合同,认真阅读并理解合同中保险责任、除外责任、收益及领取方式等重要内容,防止销售诱导。 更多阅读保险合同的技巧,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NO2:投保时,该注意的两个关键环节 有了靠谱渠道和弄懂产品细节后,消费者在投保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关键环节,可以进一步帮助自己避免保险误区。 第一、积极配合“双录”,保证自己权益。可能有的消费者听说过保险销售过程中的“双录”即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应在取得消费者同意后,对销售过程关键环节以现场同步录音录像方式予以记录。“双录”是一件对消费者绝对利好的事,它不仅是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监督,督促其依法依规履行销售过程中的合同内容说明、免责条款提示等义务,还有助于固化销售过程关键环节,以便产生纠纷后查明事实。
第二、亲自抄写风险提示语录。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该亲自抄写风险提示等方式充分了解所要选购保险产品的风险。通过这个环节,消费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产品类型及期限、所属机构、保障责任、风险情况、缴费情况等关键信息,认真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
NO3:投保后,这两点别忽略 签完保险合同后就一切OK了吗?还没有哦!接下来这2个要点,消费者也别忽略,如果运用得当,又能进一步帮自己远离保险误区和纠纷。
重视电话回访。一般来说,如果你选购了一份一年期以上的人身险产品,保险公司都会在签完合同后对你进行电话回访。回访内容一般包括确认投保人是否购买了保险产品,是否在投保单上亲笔签名,是否知悉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保险期间,是否知悉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是否知悉犹豫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等。建议保险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回访问题,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相关内容等,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切勿盲目回答“清楚”、“明白”、“知道”等。 2 利用好自己的“犹豫期”权利。什么是犹豫期?简单来说这个时间就是给你仔仔细细看合同,发现问题无条件退保的,即投保人在犹豫期内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退还全部保费。所以,晓保建议大家在犹豫期内认真考虑所购买保险产品的险种、期间、保险责任等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如对所购买保险产品不满意的,应在犹豫期内退保,避免产生损失。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