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哪个更辉煌?

 兰博2000 2018-06-25

这个问题很无脑,我很好奇这种水的不能再水的问题是如何审核通过的。

先说明白,不管从哪个方面,前面两个都无法同康乾盛世相比。关于康乾盛世的相关问答,我之前已经回答过,现在不想再和上次重复一样的论述。不过,通过这种问题就可以看出提问者的心态,不过是想要通过一个容易引发争论(说实话,这种问题根本没必要争论)的话题,想要从拥护康乾盛世的回答中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一样选出一个漏洞狂吠一番,然后宣布自己胜利,并且到处张扬什么“康乾盛世是假的”这种脑残到极点的语句。

我这人嘛,有一个特点,就是性格直爽、倔强,同时我也是讲究论从史出的人。讨论历史问题如果不以历史记载为依据而凭你自己的脑补和臆测,不好意思,走好不送。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要先知道盛世如何去定义。从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规律来看,基本上每个王朝都存在一个或者若干个或长或短历史时期,即国内外形势总体稳定,国内人口增加,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社会文化经济总体上也得到发展。这种时期可以说是治世。题目那个文景之治,就不应该放进来和康乾盛世比较,康乾盛世时期清朝也是在东亚这一带横着走,并且疆域达到了古典中国时期的极致,文景之治汉朝却无法有效应对匈奴问题。要知道,对征服王朝来说,疆域大小才是反应一个王朝武力、国力是否强盛的关键因素。

至于所谓贞观之治更可笑,一个数据注水、外松内紧、人口都没有恢复隋朝水平的初唐是如何有脸更康乾盛世比较。对,李世民确实是被称为“天可汗”,可是为啥僧人玄奘去天竺取经还要偷渡呢,要知道,乾隆早就放开了中国人出海禁令;唐朝唐诗确实不错,可是除了唐诗还有什么?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前夜”,这规格是不是比唐朝的贞观之治高多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唐朝时期西域工匠制造的乐器、武器什么的,通通被斥责为奇技淫巧,反倒是到了清朝,不仅翻译、印刷了大量介绍西方科技、数学、文化的书籍著作,还编入了《四库全书》当中,并客观承认了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欧洲,号召知识分子学习西学。这比贞观之治又如何?更何况贞观之治也是个治世,如何与盛世相对比?尤其是同康桥盛世这个持续了将近百年的盛世相比?

最后以李治亭教授的论文《再论康乾盛世》作为结尾。

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经济指数,无疑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可以从耕地、粮食产量、人口与人均产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据《清实录》载,雍正二年全国耕地已达8.9亿余亩,已远远超过明末崇祯时全国耕地总数6.7亿亩。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至9.5亿亩,至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人口发展也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突破1亿大关,雍正十二年则为1.4亿,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突破了3亿大关,人均占地3.5亩。粮食产量约计2040亿斤,人均口粮约680斤,如扣除饲料、酿酒、制酱等用途,人均口粮仍达600斤。18世纪末,中国的粮食产量能养活3亿人,这一成就,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

财政保持增长的势头,其财力雄厚更显示其经济繁荣的程度。顺治时,入不敷出,根本无积蓄。康熙时,前中期呈增长态势,至晚年,由于钱粮亏空,库存银仅有800万两。雍正时大力整顿,雍正五年(1727年)已增至5000万两。而乾隆时,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国家财政充足,施惠于民,实行大规模蠲免钱粮。

据《清圣祖实录》统计,从康熙元年到四十六年(1707年),累计免去全国各地钱粮达一亿两白银。又自康熙五十年为始,各地三年内轮免一周,“总蠲免天下地亩人丁新征、旧欠,共银三千二百零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奇。”同时,宣布自是年后所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时,先后四次蠲免全国钱粮,总额达1.2亿两,堪称中国历代蠲免之最,突出地显示了盛世的经济繁荣,已是不争的事实。

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代中国的疆域,其东北地区,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其西北地区,西至巴尔喀什湖以西;其北部地区,北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恰克图;其南部,至南沙群岛;其东部,达沿海地区。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