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脉丨阳虚、寒证常见的脉象,你有吗?

 为什么73 2018-06-25




做为一名资深骨灰级中医爱好者,当大夫给你诊脉的时候,沉思片刻又告诉你,你是“迟脉”时,你是不是会紧接着就问:“大夫,我这是不是大寒啊?还有救吗?”

 

但大夫的回答可能还真不是“寒”这么简单。为啥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迟脉吧!


1

什么是迟脉


迟脉,迟就是迟缓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脉象跟外表长啥样没有关系,而跟脉搏跳动的速度有关,它跳动的很慢。

 

那么,多慢算迟呢?《中医诊断学》上说了:“脉来迟缓,一息三至。”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1

这里是说迟脉的脉象是搏动缓慢的;

2

缓慢的标准是诊脉者在安静状态下一呼一吸的时间内,患者的脉搏跳动为三次;

3

如果大于三次就不算迟脉了。


同时,迟脉的脉象跟反映脉位的浮、沉无关,跟反映虚实的有力无力无关。


通常来说浮沉定病位,力度定虚实,迟数定寒热。


也就是说,迟脉既可以在浮位出现,也可以在沉位出现,还可以有力而迟、无力而迟。


2

迟脉说明啥问题


因为脉跳缓慢,所以古人常说“迟则为寒”,人体有寒的时候阳气被遏或不足,不能推动血脉运行,所以脉搏会搏动缓慢。

 

但是,迟脉主寒也只是一般规律下的结论。其实当阳气被遏于里的时候,热盛却不能发散出来,阳气被邪气阻挡不能推动气血运行,脉的搏动也会变的缓慢。

 

例如医圣张仲景就说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大承气汤主之。” 


相似的记载在《伤寒杂病论》中还有多处出现,充分说明迟脉不仅是寒证,也包括一部分实热证。

 

从条文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病人脉迟,但因为其具体症状表现是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等一派实热积滞的证候,所以此处的脉象不是寒而是热。假如当时有病人舌苔记录的话,想必也是舌红苔黄糙老的状态。


同时也说明张仲景在诊断疾病时是四诊合参的,而不是单独以脉象或舌相、症状来诊治。


如果脉迟而同时兼浮脉,为表寒证;

如果脉迟而同时兼沉脉,为里寒证;

如果脉迟同时兼滑脉,为痰气郁结深伏于里;

如果脉迟同时兼涩脉,重按有力为血瘀证;

如果脉迟同时兼涩脉,重按无力为精血亏虚证;

如果脉迟同时兼细弱脉,则多为阳气虚衰;

如果脉迟同时兼弦脉,为痰积而气血瘀滞。


3

未必都是病


除了以上病理状态之外,还有一种特殊人群也普遍存在迟脉,他们就是运动员,尤其是田径、足球类常以跑步来运动的运动员;


这些人的迟脉往往不是他生病了,而是因为长期运动所致。这种迟脉往往除了跳的缓慢之外,还会脉搏和缓有神,呈现出健康的状态。

 

因此,在诊到迟脉的时候,不能急于下结论。还要再根据舌质是红还是淡白、紫暗,舌苔是白滑还是黄厚,再详细问诊之后综合来判定这里迟脉属于寒证还是热证。


 

那么,今天我们的问题是:


如果一个病人脉象轻取浮迟重按无力,舌淡苔薄白润,主诉畏寒、无力、腰膝酸软,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尚可。请问这个病人当前应辨证为何证?

 

A 肾阳亏虚证

B 风寒表实证

C 风寒表虚证

D 脾肾阳虚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