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奥地利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投射”这一概念,意思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其实,更久远以前,我国古代诗人常常将情感寄托在诗词之中,用心境投射诗词中的意境,达到今人与古人情感共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审美的人都以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移情对象。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杜撰人物),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1948年,John Buck基于弗洛伊德自以为“是”、自认为合理的投射理论,发明房树人测验(标准型),简称HTP(House, Tree, Person):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房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
1970年, RobertC.Burn要求受测者在同一张纸上画房屋、树及人。我们可以看作房树人测验的升级版(统合型)。将三者合画于一张纸之中,不仅可大大减轻被测者的负担,扩大测验对象,提高成功率,而且能简捷有效地探测被测者的人格特征。
现在,请准备好这些工具:A4白纸、2B铅笔、橡皮、直尺(备用)。
根据统合型房树人施测的引导语如下,动手画一画: 请你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是要求你必须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不限,也允许涂改;画完以后请写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和职业!
下面是不同的人作的画,其中有一幅是连环杀害11人的高某画的,也有一幅是小编画的,猜一猜是哪一幅? 1 2 3 4 5 6 7 8 结合您自己的画作为对照,让我们像侦探破案一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画作,找出证据链,多点印证,解读画作背后的人格秘密。需要说明的是,HTP是人格测验的工具,切忌刻板地照搬解读原则——行为的可能性解释,切忌绝对地、单一地解读或过度解读。需要结合被测者的认知、行为、情绪、意志、经历等多方面做出综合判断。
本文读来可能会觉得空洞,读不下去的话,可以先做游戏,猜一猜,文末有答案。对照答案来理解解读分析的根据,未尝不可。
形式分析
1. 图形的幅面:绘画空间占A4纸的比例。考量绘画空间多少时,画面要作为整体看待,具有画面意义的留白或标题都属于绘画内容。一般,绘画空间占比越大越偏外向(性格)亢奋(情绪)适应周围能力强(适能),占比越小越内向(性格)低落(情绪)拘谨(适能)。
对于12岁以上被测者而言,如果幅面过大,有两种特殊情况。 1)同时满足以下三种情况,即为“满幅”,说明被测者智能不高
2)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即为“充满画面”,说明被测者心智偏幼稚
2. 图形的位置: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左-过去,右-未来,上-幻想,下-现实。留恋过去还是向往未来?精神层面的幻想更强烈,还是务实落地?
需要指出的是,地平线的变化往往体现安全感的发展:以纸张底边为地平线的话,说明被测者需要实实在在的地面作为依靠,往往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稍强者,用草或线自造地平线。安全感最强者,不画地平线。内心安定,便无需外求。安全感,应人而异,不是绝对的。
3. 线条的浓淡:显示出内在精神动力的强弱。重点看三方面: a) 画面整体的浓淡:越浓越强,越淡越弱 b) 画面中颜色反差:无论是浓中淡(整体浓,部分淡)还是淡中浓(整体淡,部分浓),部分的内容都指向心内的虚,前者无力认怂,后者主动争取,求而不满。 c) 画面与签名的浓淡对比:签名代表正常用笔浓度,是意识层面;画面代表潜意识层面。一般较少签名淡的。签名浓反映社会生活中内在动力不足,内耗较多。
4. 线条的硬度:主要从两方面看: a) 性格软硬:看曲线多还是直线多?曲线偏柔软、随和,直线偏硬朗、直率。 b) 行事风格:看虚线多(杂乱)还是实线(清晰)多?虚线代表计划性低,实线代表做事有计划。杂乱的做事拖泥带水,清晰的做事干脆利落。开始用力,慢慢减力的线条:较长的叫“拖笔”,指向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较短的叫“甩笔”,指向小情绪。 这一部分最难,因为每个人用笔习惯和作画速度都不同,机械对照往往导致误判。在软和硬之间的是韧性线条——硬得不死板、不生硬,软得不无骨、不柔弱。
5. 被“切”的图形:指主体元素——房、树、人被纸张的边沿所切断,画面中没有一座完整的房,或没有一颗完整的树,或没有一个完整的人,都属于图形被切。被切的图形需要结合上面第二点——图形的位置,来解读。 a) 房子(象征家庭)被切:比较多的情况是左右切,很少上下切。左切情况,房子一定在左边(过去);右切情况,房子一定在右边(未来)。 b) 树干(象征人格)被切:一般分析树干被切情况,树干象征一个人过往的成长经历。 c) 人(象征自我)被切:有几种情况:切脚——缺乏行动力、被束缚、婚姻情感不顺;切腰——具有性指向;切脖——肖像画较多,有自恋倾向。 如果被测者牺牲比例以求元素完整,说明他/她追求完美,遇到受限情况会修正自己的期望,或妥协。空间不够的情况下,切元素,譬如树干与树冠比例一致,被测者遇到工作瓶颈跳槽的可能性较大。
6. “三角关系”:画面整体呈现一个场景或故事的,房、树、人三者构成三角关系。如果只是简单罗列房、树、人这三样东西,没有附加物显示其关联,则不构成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反映被测者的环境意识。没有三角关系反映被测者思维直接,考虑较少,到人际关系复杂的单位可能不适应。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时,分析者容易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在内容分析中,造成自以为“是”,形成误判。所以,我们要多问、多听、多思考、少说。访谈时,如何问?问什么呢?
房子——家的象征(原生家庭、基础安全感)关注以下内容:
树——象征人格(人格成长、当前状况、事业发展)关注以下内容: 1. 树冠:体现目前的心境状态。包容性的树冠聚集能量,与人相处较圆融。发散的树冠能量分散,兴趣广泛 2. 果实:表示欲望、成就、愿望。果实越大,自信度越高。果实越多,想要的越多。 3. 树干:“儿”形树干是二元树干,“1”形树干是一元树干,表示过往的成长经历中爱的养分的多少,二元较多。 4. 树根:代表安全感 5. 树皮:表示追求成熟 6. 树疤:象征创伤
人——自我表达(自我像、自恋态、性别认同)关注以下内容: 1. 大小:人比门略大,则尺寸适中,能量也适中。 2. 数量:画人就是画自己。男画女体现自己女性的一部分,有暖男潜质。女画男有女汉子的潜质。成人画孩子表现出童心或向往童年。 3. 位置:人与房、树、窗、门等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 4. 动作:根据画面理解人物的拘谨或活泼 5. 一排人:是刻板性的表达
其他附属物
总而言之,房树人的投射分析中,每一个主测者除了要全面掌握投射测验的理论、方法、技巧以外,对自身的人格也要进行必要的剖析。从形式分析到内容分析,主测者理性交织感性,通过共情,触发画者自己去领悟、剖析自己。这就是房树人投射分析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