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雲泉 2018-06-25

香严寺,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东北隅的小山岗上,山后翠柏森森,寺下碧水潺潺。寺庙坐北向南,因形就势,高低层叠,端庄严整,是晋西颇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同时,香严寺还是一座艺术宝库,其建筑、雕塑、壁画、饰物等别具匠心,不同凡响,尤其砖瓦艺术颇值我们研究和玩味。

香严寺始建于唐朝贞元年间,历经金、元、明、清扩建及修缮,积累下了诸多珍贵的砖瓦构件,在这里不妨分享给大家。

一、唐代绳纹砖

绳纹砖,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经常使用一种特殊砖料,由土烧制而成,呈长方体状,砖面有多条绳纹印痕,故名。绳纹砖的这种形制,并非用于装饰作用,主要功能是利于砌筑牢固,在各地古建中不乏少见。绳纹砖自战国时期便有之,发展到唐代进入鼎盛,而唐代之后逐渐有所消弭。香严寺的绳纹砖是在近年修葺时发现的,虽然数量不多,但确证了该寺始建于唐代的史实。这些砖块硕大厚重,体积较当今常用砖三、四倍,砖面横向刻印有五条断续绳纹,古朴凝练。

二、金代砖雕

香严寺大雄宝殿遗存有国内不可多得的金代砖雕,雕工精细,异彩纷呈。砖雕共108块,嵌砌在大殿正中和东西两侧佛台的立面中,长度32.28米,高0.84米。用建筑术语讲,这些装饰于墙体立面砖料称为陡板砖。这108块雕图陡板砖共有三种规格,大型砖54.5×33×5厘米、中型砖54.5×16×5厘米、小型砖36×16×5厘米。砖雕内容丰富多彩,神灵、人物、花卉、动物等无不展现其中,有八仙过海、蟠桃盛会、童子戏莲、喜鹊登枝、仙鹤互鸣、凤凰翱翔、蛟龙凌波等等传说故事。荷花、牡丹、石榴、蟠桃等花草雕技精当,立体感极强,活灵活现,似信手可摘;喜鹊、鸳鸯、仙鹤、孔雀等珍禽刻画逼真,两眼灵动,双翅欲飞;寿字纹、万字回纹勾连自如,一气呵成,与其他图案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位于大殿后墙佛台的童子驾狮图,颇值细赏。一位胖美可爱的童子头扎双髻,左手握绸,右手挥拳,跣足跨于跑狮背上,奋然前奔,雄狮健壮矫捷,前蹄抓地,后蹄腾空,携风带云,若将跃然出画,令观者动容。类似这样的砖雕精品比比相连,玩味无穷。

三、元代板瓦

元代板瓦也是在香严寺修缮过程中发现的,数量不多,是难得的历史建筑遗存。该板瓦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弧度为圆筒的六分之一,前端有双层花纹图案,圆润舒畅,烧制考究。

四、明代琉璃瓦件

香严寺的琉璃瓦件是该寺的又一大建筑特色。这些琉璃瓦件大多制作于明代,色彩妍丽,璀璨耀目。从色泽上大体分为两类,黄绿琉璃和黑釉琉璃。寺院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殿、慈氏殿等厦顶上遍布了形态各异的琉璃瓦作,大吻、脊刹、脊筒、勾头、滴水等瓦件色彩富丽,图纹精炼,不少琉璃采用高浮雕手法,形神兼备,其艺术之精湛、数量之繁多、保存之完美,在国内同期少有。我们不妨欣赏一下大雄宝殿正脊上的大吻。大吻高1.93米,下宽1.12米,由四块琉璃构件拼合而成,但见龙口猛张,吞向正脊,犄角后曲,前爪下托,后爪仰天曲抓,身上还有一条小龙,昂头向上,整体造型刚劲有力,色度匀称细腻,精工独到。

香严寺的砖与瓦,是该寺精美建筑的瑰宝,是土与火的乐章,值得方家研究、游客品赏。

附图:

01-01香严寺全景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01-02唐代绳纹砖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01-03金代砖雕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01-04童子驾狮图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01-05元代板瓦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01-06明代琉璃瓦件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01-07明代琉璃大吻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砖瓦建材网文化专栏作品说明:

一、文章皆为原创,转发者必须注明出处;

二、作者署笔名智仁;

三、本人为该网站主要特约撰稿人;

四、著作权属于作者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