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堪与青霉素比肩:麻醉发明荣衰史

 轻风无意 2018-06-25

中国人大多知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也知道华佗“麻沸散”的传说。这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麻醉。现代医学中,麻醉剂的发明和使用,仅仅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而它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意义,堪与青霉素的发明比肩。

堪与青霉素比肩:麻醉发明荣衰史

在麻醉药没有诞生之前,评价一个外科大夫技术高明不高明,标准几乎只有一个:手是不是够快。英国伟大的外科手术医生罗伯特·李斯顿曾在大学附属医院夸耀说,他只用29秒就截断了病人的一条腿。在那个年代,手术室常常特意被安置在医院的塔顶,这一策略是为了避免人们听到那些凄惨的叫声。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麻醉药实施手术的,是我国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华佗。华佗曾经用自己创制的“麻沸散”,为病人实施腹部手术。《后汉书》有这样一段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先令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知觉,因剖破腹背,抽割积聚……”华佗所创造的全身麻醉术,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空前的。但是,令人扼腕的是,“麻沸散”随着华佗的辞世,在人间消失了。

在现代意义上的麻醉剂问世之前,欧洲医生进行手术之前,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所使用的方法,现在看来,既滑稽、可笑,又残酷、无奈。医生们要么用重物压迫病人的神经干,使其肢体麻木,失去知觉,要么对病人施以“放血疗法”,让其因失血而昏迷,再对病人施行所谓“无痛”手术,还有些医生试图让病人服用鸦片、大麻等药物,以减轻疼痛。

但是,这些措施和方法,都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原因在于,用重物压迫病人的肢体,不仅无法彻底消除手术过程中的剧痛,还极有可能导致病人肢体的坏死。采用“放血疗法”,病人有可能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而服用鸦片、大麻等药物,致人昏迷所需要的剂量,则远远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中毒剂量,其结果往往是,手术尚未进行,病人已经死亡。

堪与青霉素比肩:麻醉发明荣衰史

1839年,法国医生A·维尔浦沮丧地说:“在手术中止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到了今天,我们不应该再被允许找寻手术中止痛的办法。”然而,讽刺的是,就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他的悲观论调就被打破了。而打破难局的第一块石头就是所谓“笑气”。

早在1775年,一个叫普里斯特利的英国牧师制得了“笑气”,化学名称就叫一氧化二氮。

1800年,一个叫戴维的人,出版了一本关于笑气研究的著作,名叫《与一氧化二氮和它的呼吸作用相关的化学和哲学上的研究》。戴维勇敢地吸入一氧化二氮进行试验,并详细地描述了吸入这种气体后身体的种种反应,他预见性地提到:“一氧化二氮在广泛的实验后显示出祛除身体痛觉的能力,该优点也许可以被用于外科手术。”

然而,戴维讲到的这一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倒是他描述吸入一氧化二氮引起的欣快感觉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而且还传入了新大陆—美国。当美国人知道了一氧化二氮能使人欣快,甚至能引起难以控制的狂笑时,就将它用作一种寻欢作乐的新方法。一氧化二氮就被名以“笑气”并广泛流传了。

1844年12月10日,美国29岁的牙科医生韦尔斯去看一场笑声表演,表演中,一位志愿者在吸入笑气的狂欢中,腿部磕破了很深的伤口,流血不止,却丝毫不以为意。韦尔斯由此意识到了笑气的麻醉功能,并立刻在第二天亲身进行试验。韦尔斯在吸入一袋笑气进入迷醉状态后,让助手为自己拔掉了一颗智齿。这个过程只不过像针扎了一下,于是,他兴奋地宣布:“拔牙的新时代到来了!”

然而,韦尔斯的宣布有点为时过早。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一次意义重大的公开展示活动中,韦尔斯请一位大学生上台来,当众用笑气麻醉为他拔除智齿。然而,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手术过程中,这位大学生却疼得大喊大叫起来。于是,韦尔斯在一片哄笑声中,被骂作“骗子”轰下了台。

这次失败对韦尔斯打击重大。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麻醉药物的热情,此后的几年中,他不断尝试笑气以及后来出现的醚、氯仿等麻醉药物,以致精神受到很大损害。在一次精神错乱的状态下,他将硫酸泼向了大街上的两个行人。在监狱里,韦尔斯用剃刀割断了左腿上的股动脉,死时仅仅33岁。

堪与青霉素比肩:麻醉发明荣衰史

乙醚的制得比笑气还要早,早在1275年就由一位西班牙人发现了。

在手术中使用乙醚作为麻醉剂,也许比韦尔斯使用笑气还要早。1842年3月30日,一名叫C·朗的美国乡村医生,用一块浸有乙醚的布覆盖在一个病人脖子的肿瘤上,然后进行了摘除手术,整个过程是无痛的,而且十分成功。他收取了病人2美分的麻醉费用和2美元的手术费用,却没有发表他的成果。

真正被公众所知的醚麻醉剂的使用,要归功于一个叫莫顿的美国牙医。在韦尔斯那次哈佛大学使用笑气失败的演示之后,莫顿的房东,一个叫杰克逊的哈佛大学教授,建议莫顿尝试用乙醚进行牙科手术。于是,莫顿关起门来开始秘密试验,他从一块浸满乙醚的手绢上吸入乙醚,这使得他失去知觉有七八分钟之久。当天晚上,有一名病人因牙病找他治疗,莫顿让他吸了乙醚后,迅速拔除了患者的病齿。病人毫无痛觉,感到非常满意。莫顿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请病人在他的手术记录上签了名,作为无痛拔牙的凭证。

莫顿为了保守秘密,在乙醚中加入了颜色,并称之为“忘川”之水。他又去哈佛大学找那位允许韦尔斯做示范拔牙的沃伦教授,要求用“忘川”之水作公开表演。沃伦答应了他的请求。

1846年10月16日上午,在麻省总医院的圆形手术厅里,莫顿上台给一个脖子上长肿瘤的病人进行了摘除手术。莫顿用自己组装的醚吸入器对病人进行了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人听到令人害怕的尖叫声。随后,沃伦缓慢但坚定地宣称:“绅士们,这不是骗子。”

然而,为了争得乙醚作为麻醉剂发现者的荣誉,莫顿和杰克逊却反目成仇,开始了无休无止的诉讼。莫顿争夺专利和索要奖金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鄙视,被蔑称为“秘药贩子”,于1853年被美国医药界集体驱逐,最后郁郁而终。而杰克逊也因此精神失常,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7年。

堪与青霉素比肩:麻醉发明荣衰史

氯仿的发现比笑气和乙醚都晚得多,是1831年由美国、法国、德国的三位科学家几乎同时制得的。而氯仿作为麻醉剂的使用,要归功于一位叫辛普森的苏格兰外科和妇产科医生。

1846年,辛普森开始将醚用于产科手术。醚极易燃烧,因此,当医生们在烛光下进行手术时,火灾频频发生。除此之外,醚化过程的麻醉诱导缓慢,而且还具有刺激性。于是,在1847年10月,辛普森开始寻找醚麻醉剂的替代品。

因为他大量地试验很多吸入性物质,他的邻居不得不每天来敲他家的门,以确信他是否还活着。有一次,他请了几个朋友到他家里做客。晚饭和饮酒过后,他让他们吸入了一些氯仿,他们都感到了一种醉的感觉,在一阵狂欢之后都昏了过去。

氯仿作为麻醉剂比醚要稳定得多。1847年11月,辛普森在爱丁堡的一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成果。此后,氯仿迅速地普及起来。

事实上,麻醉药物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笑气,还是乙醚、氯仿,由于它们各自的缺陷,都已经很少在手术中使用。然而它们作为早期发展的麻醉剂,为麻醉技术的产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