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投资者起诉私募基金民事赔偿的几个问题

 丫胖子 2018-06-25

本文系对私募基金管理业务风险之纪律处分、行政监管、民事赔偿、刑事处罚一文民事赔偿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前文提到:

“当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严重违法、违约行为,导致投资者损失,即有因果关系的,根据法律规定及投资合同约定,投资者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的,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案例并不明显。民事诉讼赔偿,可能会紧跟在上述监管、处分之后,是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合规行为的二次追责,是会让基金管理人面临真金白银付出的。

契约型、有限合伙型等不同类型基金,管理人主要权利义务存在差异,民事诉讼赔偿时也有很大区别。2014年时,本人曾从投资者维权角度,写过一篇投资者如何对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诉讼维权的相关文章,部分内容包括:一旦发现风险了,要主动要求管理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或基于有关法律文件基础上的合理推论、分析,全面了解募集以及产品情况,不只能听信安慰,感觉问题很严重时要快速行动,盲目等待到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

对投资者来说,发生损失后,除了自愿达成和解外,民事诉讼赔偿应该是最主要的法律途径。比如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发行的基金产品,如果发生投资者起诉民事赔偿的,一般都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一、投资有亏损、损失产生。


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违法或违约行为,导致投资损失。

违法行为比较好理解,往往伴随着纪律处分、行政监管、刑事处罚。违约行为的认定以及和损失之间的关系,会是民事诉讼赔偿的难点。

具体会是哪些违约行为呢?简单说,就是当初募集发行、签订基金合同时,私募基金管理人对投资者宣传推介的基金合同核心条款,在未经投资者同意情况下,发生了足以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大变更,加上该重大变更恰恰又和投资损失有直接关系。


三、起诉依据的主要法律文件,包括双方签订的基金合同等。

基金合同是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关于基金合同,基金业协会提供契约型、合伙型、公司型几类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同时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应当按照(或参考)所发布指引制定私募投资基金合同。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起草基金合同时,在上述合同指引基础上,可重点关注允许自行约定部分的条款内容。

另外,私募基金合同在实践中的特点,很容易被法院认定为格式条款合同,在制定基金合同时,对格式条款合同相应特点,也因引起重视,比如: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我们常常说和气生财,比如《基金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也提到“..会员及其从业人员积极承担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有关责任,主动采取补偿投资者损失、与投资者达成和解等措施,减轻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协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对其作出的纪律处分”。“和解”确实更有利于彻底化解社会纠纷矛盾,但民事诉讼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因发生纠纷时,具体属于哪方责任,及责任大小,有时很难说清、达成一致。通过民事诉讼裁判,会更有利于当事人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法治信仰的建立,或者结果会更加公平公正!


12月15日,即下周四,将安排一天时间,邀请各位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举办的12.15私募法务风控分享会~系统分享私募法务风控基础,欢迎一起研究、探讨私募基金管理人如何合规运营。




-  END  -


推  荐  阅  读

12、私募基金管理业务风险之纪律处分、行政监管、民事赔偿、刑事处罚

11、近两年来私募违规问题总结、对比

10、私募高管不具备基金从业资格建议尽快变更,否则,2017年将会怎样?

9、一文了解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业人员基金从业资格申请及培训现状

8.基金业协会新“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填报注意事项

7.第一财经:投资维权突遭“不明气体”:私募“套路”深似海

6.基金经理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证监会市场禁

5.第12单私募法律意见书通过审核小结

4.4276家私募管理人被列入异常机构名单

3.《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自查工作底稿-供私募风控合规等高管参考》

2.《前车之鉴:近期被处罚的四起私募管理人真实案例》

1.《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