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万元刻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事事不顺心,与人争吵,或者出现重大变故时,往往会毫无食欲,茶饭不思;或者精神紧张、倍感压力时,就会有腹痛、胸闷的症状。其实,这一切的“幕后真凶”,就是你的第二个大脑——肠胃。当然,作为大脑一般的存在,它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影响你的食欲。研究者已经证实,肠神经系统在距今5亿年前的首批脊椎动物身上就已经出现,它们演化过程中逐渐复杂化,甚至有可能是它促进了大脑的形成。经过不断深入探究,科研人员可以发现,即使切断了肠神经系统和大脑的连接神经,它依然可以独立工作。但更多的时候,它会与你的大脑协同运作。尽管你不知道,但是肠神经系统一直在进行思考,进而影响着你做的决定和反应。 当然,“第二大脑”和大脑有许多共同之处:由多种神经元组成,有自己的血-脑屏障,也能产生种类繁多的神经递质,并且与大脑中的属于同一类型。这些“同款”神经递质,同样也在发挥着作用,比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血清素是一种信号传导因子,它还有个广为人知的别名——感觉良好分子,因为它可以防止抑郁,还可以调节食欲、睡眠和体温。而肠道中的多巴胺与大脑中略有不同,它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消息,协调结肠肌肉的收缩。有研究表明,这些肠道中产生的神经递质,可以向大脑传送信号,从而影响人们的心情。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食用炸鸡、烤肉等高热量的油腻食物时会感到快乐。在人们摄取食物时,肠道内壁细胞会感受到脂肪酸的存在,而神经递质则将信号发送给大脑。研究者曾将一群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直接往肠道注射脂肪酸,而另一组只注射生理盐水,经大脑扫描结果显示,注射脂肪酸组在面对悲伤影像时的伤感程度约为注射生理盐水组的一半。 那么,“第二大脑”和大脑的区别又在哪里呢?面对外界境况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焦虑或兴奋的感觉,这些感觉也影响着我们决策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虽然“第二大脑”会参与感觉产生,但最后做决定的,其实还是“第一大脑”。有研究者表示,我们的“第二大脑”仍然无法做出有意识、有逻辑的判断。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