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女子诗笺】诗韵流变简史

 garyhyz 2018-06-25

诗韵流变简史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 

 



四声谱


      《四声谱》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永明年间,以沈约为首的一班文人发现了汉字存在四声的现象。其中沈约曾著《四声谱》,已佚。


声类


      《声类》《韵集》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已亡佚。《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韵集》是“宫商角羽徵各为一篇”。“五声”即“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与后世的声、韵、调是什么关系,两书的体制类型是否与后世的韵书相似,都无从深考。《颜氏家训·音辞》说“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


《切韵》


      《切韵》隋代陆法言(约562年~?)于仁寿元年(601年)执笔编成《切韵》五卷,为私家著述。但是到唐以下却大为流行,因为他的书吸取了以前诸家韵书的长处。自《切韵》问世,六朝诸家韵书均逐渐消亡。《切韵》成为考订古音及作诗文的根据,是研究汉语的中古音韵的主要资料,也是重要的语文工具书。唐孙愐《唐韵》、宋陈彭年《广韵》及其他韵书均以《切韵》为基础修改演变而成。后世韵书均由此演变而来。

  

《唐韵》

     

      《唐韵》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偭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之后。因为它定名为《唐韵》,曾献给朝廷,所以虽是私人著述,却带有官书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王仁昫《刊謬补缺切韵》还更著名。《东斋记事》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但原书已不存在。《唐韵》对字义的训释,既繁密又有出处、凭据,对字体的偏旁点画也极考究,使得韵书更加具有字典的性质。这也是《唐韵》更加受人重视的一个原因。

《广韵》


      《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前代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所以对研究古音有重要的作用。 《广韵》的字数,较以前的韵书增加得很多。据它卷首的记载,共收字26194个,注解的文字191692个。


《集韵》


       《集韵》,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即《广韵》颁行后31年,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宝元二年(1039)完稿。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集韵》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集韵》共收53525字,比《广韵》多收27331字。缺点是对字的来源不加说明,不过字训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采自《经典释文》,《集韵》这部韵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礼部韵略》


       《礼部韵略》。也是由丁度等人奉命编写的,在景祐四年当年完成。《礼部韵略》这部书是宋真宗景德年间《韵略》的修订本。由于它在收字和字的注释方面注意举子们应试常用的,较《广韵》、《集韵》都简略,所以称为《韵略》。又由于它是当时考官和应考的举子共同遵守的官韵,由主管考试的礼部颁行,所以叫《礼部韵略》。《礼部韵略》只收9590字,仍为206韵。这书虽在当时引人注意,而对音韵学研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


《平水韵》


      《平水韵》。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刘渊编写刊行《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107韵。因为是在江北平水(今山西省平水县)刻的,所以也称为平水韵。在这稍前,有金代王文郁的《新刊韵略》(1227)和金代张天锡的《草书韵会》(1229),都分106韵,这同宋末元初隂时夫的《韵府群玉》分106韵是一样的。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作者是元朝的周德清(1277-1365)。收的字数不多,只收5876字(一说5877字)。它和曲律、曲谱之类的书印在一起,单行本不多,是根据元代许多著名戏曲中押韵的字编成,又用来指导作曲用韵、调平仄声律的。周德清在《自序》中称曲为乐府,说:“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其最大的特点是,《中原音韵》里没有入声字,入声字派入平、上、去三声,即后来困扰人们遵循诗词格律作诗填词的“入派三声”。


《洪武正韵》


      《洪武正韵》。这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韵。《洪武正韵》既以《中原音韵》为标准音,又考虑到南方人读书说话中还有入声,所以恢复了入声,不采取周德清入派三声的作法。《中原音韵》是反映方言即说话音的,《洪武正韵》是反映官话即读书音的,所以二者有同有异。《洪武正韵》在明代屡次翻刻,影响很大;而清代没有翻刻。这固然有政治原因,然而也同它糅杂南北语音的毛病不无关系。


《佩文韵府》


      《佩文韵府》是清代一部权威的官书,士子进考场作试帖诗,必须遵守这一部标准韵书,大约和宋代的《礼部韵略》的作用差不多。这本诗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分上、下),共106韵。这些韵目本来是南宋时宋人和金人删定沿袭下来的。因过去一般都认为,是从江北平水刘渊作《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为107韵开始的,所以后来的107韵或106韵的韵书,相沿都叫平水韵。也就是长时期以来,写作旧体七言五言格律诗的人奉为金科玉律的“诗韵”。


《中华新韵》


 

       《中华新韵》由中华诗词学会于2010年公布。韵部划分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只分平仄,不辨入声;意随意定,韵依音归。为了便于记忆,可用两句七言韵语来代表14个韵部: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

      《中华通韵》也以现行普通话为韵部划分的读音依据。于2018年4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和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通韵》将将“e”音从《中华新韵》中的“波”部分出,与“皆”部合为“鹅”部;从《中华新韵》中的”齐部”分出“迂”部与“儿”部,独立成部,形成16个韵部。

 



关注

 

三  秦  女  子  诗  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