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简介 天字罐是成化斗彩中最著名的品种,罐底下写一个天字作为底款。在清档中都写成“成窑天字罐”天字罐是御用的瓷器。天字罐的底款为啥写成天字呢?有很多种猜测。一般来说还是根据过去编排文件的方式,按照《千字文》开篇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讨论天字 五彩、填彩、斗彩,有时在称谓上容易产生误解。明代并没有斗彩一说,五彩谓之青花间装五色,或谓之青花五彩,清代亦将五彩称之为“古彩”或“硬彩”,以区别于粉彩。《南窑笔记》中则说得较为明确:“先于坯上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青花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照此说,凡用釉下青花作色者不可曰之五彩,实际上斗彩与填彩也不好区分。有些称谓是约定俗成的,这只罐,暂且叫作五彩莲池鸳鸯罐。过去一直都将写一“天”字款的斗彩瓷器看作是成化窑的产品,现在也有必要商榷。既然五彩肇于成化的定论被新的研究成果证明始于宣德,我们知道,从宣德至成化,其间有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在陶瓷史上称为“空白期”,有资料表明,这一时期官窑的烧造并没有停止,但极少署款,倘若综合考虑这一历史时期复杂、动荡的政治背景、时代风云及陶瓷发展的连贯延续诸多因素,“天”字款斗彩瓷无论绘画题材、构图布局,还是用色填彩,皆异于成化斗彩清逸淡雅的风格,器型也仅是盖罐一种,且介于宣德罐与成化罐之间。果然如此,“天”字款是否就是天顺朝的年号款呢? 天字款瓷器的三种鉴定方法 一 观型 瓷之型代表和展现着历史、人文、政治、经济乃至形制和生产力发展的传承脉络。是一个时段政治经济发展演绎过程最直接的体现。由于是最贴切、最真实的人文浓缩,因而,我们研究认识瓷之型的演绎过程也便于了解社会的进程与发展。如果我们对某一类的器物,从起源到发展的全过程有一番系统的了解,如瓷壶类,那么我们从器型,全然可以粗略地以型断代,然后依据同时代的取材、用料、配方工艺、人文历史等进行全方位的核实论证,就完全有可能准确的断其年代。假如说年代确立不了,那就容易张冠李戴,形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此可说,鉴定瓷器,观型断代是坚定的第一要素。 二 看纹 这里所说的纹主体放在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老一辈的专家曾说,明白了形与纹就等于明白了器物的80%。这一论点在无造假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确的。 器物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君王嗜好,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准。纹饰的范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家官类,二是民俗民风。由于纹饰表现风格、特征极其鲜明,为我们识别与断代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我们将唐宋元明清的某一种门类的工艺器,做一番比对,我们从他们的变化演绎过程,便可读懂相关的文化与历史,并且能相应的了解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这些全然的了解与掌握,反过来等于为我们认识它们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比如:没有人会把定窑划、印花与耀州地刻花混为一谈;也没有人将元的贴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开,这就是纹饰魅力与特征所在。 三 看釉 通常人们将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就在陶器上挂釉。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为石灰碱釉。唐时釉中入玉粉,后来在加玉粉的基础上,又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于是自从上釉以来到民国,如果能将所有年份的瓷器上手抚摸,便会感到他们的手感是不一样的。其中有的坚如钢,如五代柴之器(其中一种);有的非常润,像宋代民汝器;有的玉质感强;有的犹如石蜡;有的从釉至胎都一种感觉,有的釉硬胎绵是另一种感觉。这都源于配料和烧制工艺。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之釉面,就能断个八九不离十。而一元配、二元配以及内入玉粉多还是玛瑙多,高人皆能明白。看釉的另一方面,是观传世痕迹。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只要是出土的,一定有土沁。当然也与材质和年代以及存放环境皆有关。 观釉的第三步是,看是否是出土器,因为只要入过土的,在器面上一定有入土的痕迹,而这里所说的入土痕,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质中的酸与碱包裹之痕。这种痕迹,见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这都是从观釉可以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鉴真论假,可提供着一定的论证依据。 成交记录 明成化 斗彩云龙纹天字罐 成交价:2610万 斗彩缠枝莲纹天字罐 成交价:982万 斗彩八宝花卉纹天字罐 成交价:1086万 自私的行为是无私”。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分享出去就是你帮助他人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