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金属钱币的鼻祖

 国民一员 2018-06-26

也说金属钱币的鼻祖

图1

 

也说金属钱币的鼻祖

图2

 

 

也说金属钱币的鼻祖

 

  我敢说,人世间最神奇的东西理该是钱。我也敢说,人世间最最简朴不起眼的还是钱。

  作如是说绝非玩笑。

  六年前,我在不经意间一次获得四枚晚周时期小孔鎏金铜贝币。说来难以令人相信,用古玩行业的说来说,“大开门”之物,竟然在古玩商人地摊上搁了两三个小时无人问津,直到日上中天,我偶然发现了它,竟以15元人民币悉数购得,它们终于得一归宿。“淘宝”者来来往往,其中不乏古钱币收藏者,缘何便视而不见呢?朋友们说,你这人过于细心,一个摊一个摊蹲下来翻之又翻,还能跑得了它?这话不假。

  我获得的四枚鎏金铜贝币呈贝状,背面有齿形纹,尖头都有小孔,长2.4厘米,最宽处1.6厘米,厚0.5厘米,重5.8克、5.9克不等,相差无几。贝币为铸造,未作抛光处理,其锈色自然,地子熟润,尤其红斑绿绣浑然天成,天公妙手二千多年前之杰作,古色古香。

  这种小孔铜贝币(未鎏金者),曾经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大司空村商晚期墓葬中发现过,那可是1953年的事了。十八年后,山西保德县发掘一商墓,出土铜贝币一百余枚,为磨背式有槽无孔铜贝币,比小孔铜贝币稍大,人称保德铜贝。江南吴楚大地发现铜贝称之为蚁鼻钱或鬼脸钱,学术界则称其为楚贝,认为此种铜贝的使用时期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距今二千五六百年。

  我罗列的这几种铜贝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篇章,它们是中华民族金属货币之鼻祖,始于斯才有了延绵一千多年的金属货币史。然而,小孔铜贝币同保德贝的历史比楚贝更早,其钱龄少说也有二千八九百年。陡然间,我不单拥有了金属货币的“祖宗”级贝币,且还是四枚,真还是件该让人额手称庆的事情。

  长沙市钱币学会一位理事是唯一见证我从地摊上“捡”到它们的人,可惜他在我掏钱成交时才发现,我手掌上那几枚瓜子形鎏金铜贝币竟是他梦寐以求之物。

  “廖老师你并不收藏钱币呀?怎么对它们感兴趣……”此人斯文有礼,笑眯眯的说话。“让一枚给我吧?你可能不认识我,我可是认识你,我是钱币学会的。”

  我确实不熟悉来人。“这你就不知道了,我的兴趣在于收藏历史和文化,它们……”我掂了掂手里的四枚贝币又说:“也是我寻找的东西。”

  “让一枚,就一枚?”那人已经笑不出来了,一边掏口袋一边说:“我多出二百元,你看?”

  “很抱歉。”此公应当知我有个毛病,珍贵之物一当觅获,其三步曲之第二即考究,第三步是作文,不完成这三步曲是决不会轻易让给他人的。我对他说:“以后再说吧。”

  那人跟着我走了一二十米,写个电话号码给我,这才离去。只是市场上磨肩擦踵,接下来我又买下一块明代青花瓷片,口袋掏进掏出的,那片纸条条不翼而飞了。

  回到我的书房,最要紧的便是把玩鎏金铜贝币。

  涤忽间忆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一句诗,说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他游览终南山,远远地遥望,是在白云缭绕之中,但走进终南山,却一派青新,满眼翠绿,竟不见云雾踪迹,于是得此妙句。商周铜贝币正像终南山,读书刊上写它的文稿,看书刊上刊发的图片,总有些云遮雾绕不识君之感。它遥不可及,它高不可攀,缥缈而虚无。而今它就稳稳当当搁在我的手掌上,原来竟是如此的质朴,竟是如此的小巧,竟是如此的平凡。凝眸看它,恍惚中有人从眼前走过,他文袖宽服,腰束丝涤,腰带上别个小布袋,里面装着鎏金铜贝币……

  当年贝币是以“朋”为计数单位的,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我的四枚鎏金铜贝币还不够一串呢。当年能有百朋者,必然便算是有些财富了。《诗·小雅·菁菁者莪》提到“既是君子,锡我百朋”,这个“君子”是指有权有势的大人物,而“锡”指赐给,一下子赏赐一百朋,不算少了。但“朋”之说有异议,有学者举王莽制钱以二枚为一朋之例,以为两贝为一朋准确。悠悠千古,要辨个千真万确,只恐是谈何容易。这重迷雾,东风无力拂不去的。尽管如此,“废贝如钱”的是秦国的始皇帝,却没有争论。因此,我又可吹牛,拥有金属货币始祖二朋,够些份量的。

  然后我便替古人担忧了,一百朋,多则五百枚,少亦二百枚,每枚以六克计,一二公斤的钱币,别在腰上是不行了,拎着也够重的。这种辛劳负荷,竟持续了两千多年呵!

  我的晚周小孔铜贝币是鎏金之物,当年是贵族才享有所有权的。据钱币学专家华光普先生所著《中国金币目录》载,春秋时期的金贝币和包金贝币,今“陕西一带间有出土”。但我在西安访问陕西省博物馆时,曾咨询过管理员,回答是“出土过鎏金或金贝币,很稀少”,说法不一。我的鎏金铜贝币来自宁乡古玩商贩,此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名扬四海。杨文先生曾撰文谈到鎏金币,以为鎏金始自春秋,而华光普认为东周时期已出现,则又与我的实物相吻合。古贝币辉煌的岁月集中在金贝币和鎏金贝币之上,有幸一览其辉煌之光彩,可谓不亦乐乎了。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古钱币的神秘和佳话,实在太多太美妙。

  钱的别称中有“上清童子”。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个叫岑文本的中书令在高山避暑。那一日松风阵阵,忽听有敲门声,门开处见一身着飘忽衣衫的童子。童子施礼,指指身上衣衫说:“此为上清五铢服。”言毕告辞而去。岑文本好生惊奇,四处张望,发现墙脚下躺着枚秦汉五铢,而原先它并不曾出现。于是他陡然悟到,童子即钱之化身。从此,“上清童子”成了钱币优雅的别称。

  钱币的另一别称则与王莽有关。据说王莽第四次推行货币改制时,“废宝货制大小诸币而更铸货泉、货币二钱”,其货泉之悬针篆书字体俊秀清雅,二字作传形读法时成“泉货”,泉为“白水”,货之繁体写法为“真人”,可读为“白水真人”。更巧的是刘秀起兵讨伐王莽正是在南阳白水乡,于是,民间传说便以“泉货”之“白水真人”指为刘秀收复汉室之兆,钱币也理所当然增一雅号。

  金属贝币却未曾听说有昵称雅号之类,它其实更形似大瓣瓜子,鎏金铜贝币称之为瓜子金,岂不比这“瓜子金”用在别处更妙?

  2007年的春夏之交吧,省博物馆的邓绍辉打来个电话。

  “廖老师,你的铜贝币,能转让一枚吗?”邓绍辉嗓门很大,连正坐在身旁的一位朋友都听见了,他的大嗓门接着说:“我的家乡要办个中国钱币史的展览,听说你不单有蚁鼻钱,还有好几枚铜贝币,帮个忙,转让一枚吧。”

  “既然是文博部门需要,可以的,明天我带到沙龙去。”我没有迟疑,国家需要,有益民众,一口答应了。

  当年我尚未辞去“玩家雅集”经理的职务,次日上班便携带了蚁鼻钱和铜贝币去。上午十时,邓绍辉领了他家乡文博单位的一位专家来了,客套两句即验看古钱,挑了一枚蚁鼻钱,又挑了红斑绿锈最美丽的那枚铜贝币,以最优惠的价格易主。从此,我偶获的晚周时期四枚铜鎏金铜贝币,其一早已落户北京,其一扎根湘乡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