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和他的几个儿子都是名传遐迩的人物,围绕他们父子传开的故事不少,其中有则曹冲秤象的故事,小学课本都用上了,被传为神童的典范。 据说吴国的孙权为了与曹操搞好关系,特地从遥远的东南亚捕获一头大象送给曹操。大象运抵许昌的那天,曹操率领文武官员前去草坪观看。但见那大象一对大耳像是巨大的羽扇,四条大腿像是四根巨大的石柱,一条长长的大鼻子,像是一条巨大的蠎蛇,身躯庞大得像是一座山丘,屹立在草坪上,悠闲地用长鼻卷着青草一把一把送进口里。曹操和大家一样,从未见过大象,远远地站着观看,都不解大象为什么长得如此高大。看着看着,曹操突发奇想,他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重。 “这大象是大啊。”曹操背着双手,环视着身边的人们问道:“总有好几千斤吧?” 文武官员立即议论开了,有说五六千斤的,有猜七八千斤,有报八九千斤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么大个家伙,至少也有上万斤啊!”有人大声嚷开了,语气里带着嘲讽,他说:“你以为这是大猪呀!” “我们何不称上一称?”曹操笑了,又一次环视着身边的人问:“谁有办法称这么个大家伙呢?” 大家又议论开了,有人建议马上制造一杆特大的秤,问题就解决了。 “那要多大一杆秤啊!”有人认为这个办法不好,他说:“我有个最最简单的办法,现在就将大象杀了,一块一块上秤,准确得很。” 他的话音未落,人堆里已经爆发出哄笑。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说:“父亲,孩儿倒有个法子,可以称大象。” 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曹冲见大家都用惊异的目光盯着自己,不慌不忙,说出他的办法。他要求曹操为他准备一大堆碎石,一条大船,一杆秤,四五名杂役。然后将大家领到河边,要杂役们将大象牵上大船,自己俯身在大船的吃水线上刻划上印记。接着指挥杂役们将大象牵上岸去,再将碎石一担一担挑上船来。看到这里,大家终于明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了,曹冲只要将装载至同样吃水线上的碎石一批一批地称一称,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 于是大家一齐叫起好来,不得不佩服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曹操更是为自己有这么一个聪慧的儿子感到骄傲。 玉器上雕刻曹冲称象故事的极为少见,人物多,场景复杂,工艺繁琐,一般情况下,艺人都会就简避繁的。雕琢“曹冲称象”玉牌的艺人一定是个艺高胆大的师傅,他设计缜密,构图完美,刀笔娴熟,线条圆婉,人物造型形神倶佳。小小玉牌的方寸天地之间,竟然雕刻着一江秋水,一座亭阁,一株垂柳,一架奇石,一条木舟,一头大象,一名船夫,一个侍从,一位王侯,一名童子,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布局有序,人物情态各异,分明就是一幅中国水墨画的微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