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烟的盖头掀起来(四)

 国民一员 2018-06-26

鼻烟的盖头掀起来

四 

鼻烟的盖头掀起来(四)

鼻烟壶家族争奇斗艳

 

    我得到一只真正的鼻烟壶是在1995年的冬天。

    记得那天偶然得到一听鼻烟,立时便想到鼻烟壶了,有烟不可无壶啊,于是寻寻觅觅,一连几个周末去宝南街古玩集市,心里都只想着这一件事。心想事成,终于有一天,我遇见一只货真价实的清代鼻烟壶。

    这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宝石蓝色小籵器鼻烟壶,高仅5.5厘米,满月型。清代宫廷设有籵器作坊,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烧制的宫料已十分精美,可以与天然矿物宝石乱真,红的红如火焰,蓝的蓝似宝石,白的白如水晶,黄的黄似熟栗,绿的绿如翠玉,完全可以与西方国家的料器相媲美。用这种籵器制造的鼻烟壶称宫料鼻烟壶,质地滋润,熠熠生辉,成为鼻烟壶家族中的娇儿。乾隆年间的官料鼻烟壶尤其精美,有素面的,有套料的,有画珐琅的,其中用珐琅彩书古月轩款的首屈一指。岁月留给这只宝石蓝小籵器鼻烟壶的痕迹实在太多了,缺了盖子,口也磕碰有伤,显然历经沧桑,显然身经磨难,好不容易从岁月的裂隙之间闯了过来。尽管如此,它的制作工艺的精美,宝石蓝色的艳丽,小巧造型的圆浑,依旧散发着诱人的光彩,一看便知是清三代(康熙、乾隆、雍正)宫廷籵器。

    除了籵器鼻烟壶以外,尚有铜胎珐琅彩鼻烟壶、瓷质鼻烟壶、玉石鼻烟壶、玛瑙鼻烟壶、琥珀鼻烟壶、碧玺鼻烟壶等,其造型多姿多彩,其纹饰精美绝伦,小巧乖爱,可谓集工艺美术精华之大成,融古今文明于一炉,简直无与伦比。因此,鼻烟壶成为清代乃至中华民国时期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廷官员在轮值房等待早朝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拿出新近得到的最好的鼻烟壶来显示炫耀,无人可比则洋洋自得。

    2008年七、八月间,我同张新生先生等同赴郴洲组织《民间藏珍》的古玩物件,在黄彬荣先生店里发现一只用桃子核雕制的鼻烟壶,虽然只有拇指般大小,可谓小如丁点,但两个指头撮住放在掌上,却不由得人不兴趣盎然。区区一桃核,竟然雕刻着六个人物,一侧为父母亲在竹编的摇篮旁边与幼儿嬉戏,神情亲昵,举止自然,其乐融融。另一侧为两个大人在做家务,一孩儿在一旁打扇,家庭和谐,亲慈子孝,门风可揽。艺人设计可谓用心缜密,拇指般大小的区区桃核,六个人物高仅一厘米上下,但衣袍明晰,五官周正,动态清楚,长幼分明,更有松干虬劲,松针繁茂,尤添了许多情致。艺人设计又可谓用心良苦,也就是只鼻烟壶罢了,却将“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齐家”搬将上去,天天吸食鼻烟,时时警示“齐家”……黄先生见我爱这丁点儿小东西,特别的优价卖给了我,3600元!从郴洲回湘中途经湘沄,见到珍藏了不少鼻烟壶的王伟先生,说起桃子核雕制的鼻烟壶来,他大吃一惊。王伟先生说,前些日子他在黄彬荣先生店里见到它,也是爱不释手,但黄先生要价8000元,还价6000元都买不下来。“你3600元买下了,真是咄咄怪事!”王伟先生直摇头。

    比起桃子核雕制的鼻烟壶来,最早期的鼻烟壶更小。那是鼻烟刚进国门的日子,要便于随身携带,要便于时常取用,当然首当其冲的便是小而又巧,于是药店里那些小小的青花瓷小药瓶被瞄上了……

服食鼻烟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了,珍爱鼻烟壶的雅兴却永远留在了古玩收藏者心中……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