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奇 县 令 传 奇 事 (四) 
陈有为水烟袋 
水烟袋底部 如此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是否就是茶陵的那个陈有为呢?时已近中午,我惦记着那把水烟袋,急匆匆赶回古玩集市,果不期然,银白铜水烟袋还在,只是搁的地方从老张脚前挪到了右前方。出乎意料的是,老张主动招呼我,他说:“水烟袋不错,喜欢的人不少,就是不肯出钱……你喜欢,我知道,你给个实在价。” “好啊。不过,我收集的东西要有来龙去脉,你实说,长沙县哪个角落寻来的?”我故作没有听到他原已说过攸县所得,很认真地问他。 “哪里是长沙县,攸县皇图岭,我老婆娘家!”老张一本正经起来,弯腰将水烟袋提起递到我手上:“是个送废品去卖的青年伢子,被我撞见,买下啦。” 攸县紧邻茶陵,陈有为后人迁居攸县的可能性很大,看来此公即茶陵的陈有为了。于是我还了个价,老张稍一迟疑便松了口,水烟袋即刻易主。捧了它打道回府,乐乐悠悠,竟然哼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来…… 好一把银白铜水烟袋啊,同我藏品中高可28厘米的苏州“真赛银”水烟袋、广州“生昌隆”水烟袋一道并立案头,他虽只是个纤弱的小弟,却唯有它冷光幽幽,夹角处擦拭不去的黑褐色铜锈显现出它曾有过的峥嵘岁月,更增了它古趣萦萦的神采。遥想当年,银白铜水烟袋又是如何的成为陈有为的珍爱之物呢?陈有为深受百姓爱戴自不必说,是否便是治下百姓知其品性,借了一个机会,制作了这把精巧银白铜水烟袋并打上名款相赠呢?那个桃形印记,可否理解为“民心”之记?赠烟袋者借以喻其治下民心呢?又或许,陈有为去世后,怀念他的亲朋之中有人拿了这位两袖清风(清廉之官必如此)的县令的爱物去模压名款以纪念他的恩泽……当然,古人有自己设计并铭记名款“自制”的习惯,当年吸烟为时髦,陈有为定制一把符合他县令身份的银白铜水烟袋,模压名款,也完全是情理中事。 清朝末年,纸烟传进了中国。由于纸烟的便于吸用和便于携带,水烟袋的尊贵地位受到了冲击,先是从城市,而后到乡村,它被日淅一日地挤出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除了极其落后而又偏远的山乡仍见水烟袋的身影外,大部分城乡是已经绝迹了。但是,水烟袋作为中国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是重要的,它的艺术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自从50年前水烟袋被逐渐淘汰的时候起,有远见的中外收藏家便开始寻觅名品以珍藏了。从已知的宣传报道中可以了解到,烟具(包括水烟袋)收藏大户不止一人,但记述的各类水烟袋中,恰恰不见名人私款水烟袋确。 万流景仰的靖安县令的银白铜水烟袋,是目前所知极其罕见的、有据可查的唯一一位历史名人传世水烟袋,实在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