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斯特·基尔希纳:生活的苦楚

 泊木沐 2018-06-26

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1880-1938年)德国画家、版画家,表现主义社团“桥社”的发起人之一。纳粹认为他的作品过于堕落,很多作品被毁,最后基尔希纳饮弹自杀。

基尔希纳深受高更和梵高的影响,也因而推崇“反自然主义”对于色彩的表现和突显主题的方式。

基尔希纳对客观事物的简化变形与提炼概括,使其绘画语言更为纯粹内心。

“桥社”的画家们大多选取都市生活的阴暗面作为各自绘画的题材。昏暗的夜总会、嘈杂的马戏团、疯狂的咖啡馆,精神失常的“雅士”、内心空虚的“贵妇”、街头流浪的妓女、病入膏肓的穷人,这些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光怪陆离的社会的写照,也是艺术家痛苦不安得内心世界的宣泄。

以街头人物为对象是画家常用的主题。站在黄绿色背景中的街头女人像黑色的幽灵一般,不是油头粉面的贵妇,便是被生活所迫的娼妓。

画面上随意而富有动感的笔触,夸张而漫画式的造型,向上或向下三角形的色块,锯齿状交错的线条,以及强烈的紫与黄、绿的色彩对比,构成了一种酸涩苦痛、动荡不安的视觉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