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机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胆疾病,可表现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率的 3.8%,在发达国家十分常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影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长。徐氏认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基础治疗主要是戒酒、纠正营养不良、处理其他并存的危险因素以及应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酒精性肝病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称之为“酒疸”,发展为肝硬化腹水阶段称之为“鼓胀”。《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有“心中懊恼,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的记载;《素问》中有“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的描述。董氏等认为,酒精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湿热痰瘀互结、伤及肝肾之阴所致。因此,治疗酒精性肝病可以采取清肝利胆、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等治法。 2 小柴胡汤治疗酒精性肝病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证的主方,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症。后世称其为“和剂之祖”,具有辛开苦降、补虚泻实的作用,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小柴胡汤疏肝利胆的作用,临床中将其运用到治疗肝病中。小柴胡汤相比运用西药治疗肝病,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的优势,因此也常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陆氏认为,小柴胡汤可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损伤及保护肝细胞膜,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刘氏认为:“肝病无论何种类型,多以邪郁肝胆,失去调达而成,故以小柴胡汤治疗多可收到理想效果。” 医案 患者刘某,半年前因大量饮酒出现腹部胀满不适,于门诊间断服中药,症状缓解。此后上症反复发作。1月前因连续大量饮酒诱发上症加重,伴见腹大胀满,绷急如鼓,面色发黄,巩膜黄染,双下肢浮肿,精神差,纳寐差,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弦。门诊以酒精性肝病收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掌,双上臂见2个蜘蛛痣,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略浮肿。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弥漫性疾患;肝病胆囊;腹水。血小板报危急值,生化结果中各项转氨酶、胆红素均偏高。上腹部CT提示:脾大;脂肪肝;肝硬化;大量腹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肝脏钙化灶。 中药治以疏肝理脾,清热祛湿,消胀退黄为治法,小柴胡汤加减。方药如下:柴胡36g,黄芩12g,清半夏12g,人参12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6g,益母草30g,丹参30g,泽兰30g,猪苓10g,茯苓10g,赤小豆30g,冬瓜皮30g,茵陈30g,生牡蛎30g,泽泻30g。颗粒剂,7付,日1剂,水冲服。上方服完后,复查肝功较前改善,血小板接近正常值。考虑患者目黄腹胀日久,需散瘀结以泄浊,故去牡蛎,加土鳖虫、鳖甲各6g,继服7日。上方服完后,患者腹胀已不明显,腹围由88cm降至83cm,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微黄,脉弦,巩膜未见黄染。复查血常规、肝功均较前改善,复查CT对比提示:目前大量腹水吸收,肝实质密度明显改善。中药后期应考虑患者脾虚,投方用药切忌寒凉,且减少利水之品,以防讨伐之过,可酌情加软坚散结之药,投方如下:柴胡16g,黄芩6g,清半夏9g,人参9g,炙甘草6g,生姜9g,茵陈24g,炒白术10g,茯苓24g,猪苓9g,益母草24g,丹参24g,土鳖虫6g,鳖甲6g,黄芪24g,服法同前,继服7付。上方服完后,复查腹部彩超,腹水已完全吸收,血常规及肝功基本正常,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腹围80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