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尔辛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2-01-15

九、健脾软坚治疗肝癌一例

王某,女,74岁。

初诊1991718日。

主诉及病史∶因患胆结石检查时发现肝癌。

诊查般情况尚可,巩膜不黄,两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肝上界第五肋间,肝肋下未及,剑下扪及,脾未及,腹水阴性。苔薄,舌质如常,脉不弦滑。CTB超均提示肝内占位。

辨证∶脾虚。

治法∶健脾,佐以软坚。

处方∶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八月札30g 六曲 15g 炒谷麦芽各 12g 焦山楂15g 蛇舌草 30g 鳖甲 30g 石燕 30g 7

同时用干扰素。

二诊∶诉上腹胀。原方加地枯萝 30g、枳壳5g、象贝母10g

三诊∶诉心嘈,咳嗽。原方加黄芪15g,改象贝母为10g,均续服上方药。

四诊∶三次复诉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巩膜不黄;锁骨上淋巴结阴性,肝肋下一指,剑下四指,质硬;腹水不明显。原方加山慈菇10g

以后一直用上方药到目前病情稳定。

【按语】本例为肝癌,因年龄大,全身情况较差,而以中药为主治疗。本例与前者之区别在于前者有腹胀痛等气滞证候,而本例别无所苦。因此仅予健脾、软坚治疗。予治疗肝癌,每喜加用消导药,以脾不健运必致纳呆,或食欲减退,且消导诸品磨坚消积,与软坚药同用,则相得益彰。

十、益气养津治疗肝癌一例

束某,女,50岁。

初诊1991411日。

主诉及病史∶乏力,左肩酸麻。B超、CT均示肝内大片占位。

诊查∶一般情况尚可,巩膜不黄;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肝上界第五肋间,肝肋下两指多,剑下三指多,质硬,脾肋下及,腹水阴性。舌苔薄,舌质红,脉弦细数。

辨证∶气虚兼及津液亦伤。

治法∶益气养津。

处方∶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0g 茯苓15g 八月札30g 六曲15g 天花粉30g生山楂15g 炒谷麦芽各12g 鳖甲30g 蛇舌草 30g 7

同时用干扰素、白介素-2,肌肉注射,每日 1次。

二诊∶诉少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检查情况同前。原方去黄芪、生山楂,加米仁30g、车前子15g、焦楂炭30g、乌梅15g、木香5g、干姜 5g

三诊∶诉下午低热。原方加寒水石30g、银柴胡15g

四诊∶仍有发热。上方加豆豉12g,改银柴胡 20g

五诊∶恶寒,发热,肝区疼痛。检查结果与前相似。拟方如下∶

苏叶10g 豆豉15g 银柴胡 30g 寒水石50g 太子参30g 黄芪 30g 茯苓 30g茜草30g 延胡索15g 焦白术15g 米仁30g 焦楂炭30g 六曲30g 车前子30g 升麻10g 7

其余治疗方法同上。

六诊∶主诉肝区疼,检查巩膜阴性,左锁骨上淋巴结较前增大,肝大平脐,腹水阴性。原方加五灵脂10g、生蒲黄(包)15g14剂。其他治疗同前。

七诊∶诉小便热,汗多。原方加生石膏 30g、黄柏 5g。其他治疗同前。

八诊∶病情稳定,治疗方法同上。1 月后开始左锁骨上淋巴结较前缩小,肝亦较前缩小至脐上水平。治疗方法同前。

九诊∶情况同前。肝剑突下、肋下均脐平,左锁骨上淋巴结仍肿大。

太子参30g 黄芪30g 豆豉15g 银柴胡30g 寒水石 50g 花蕊石 30g 茯苓30g 延胡索30g 茜草30g 米仁30g 焦楂炭30g 焦白术15g 六曲 30g 车前子30g 升麻10g 五灵脂10g 生蒲黄 30g 枳壳 10g 川厚朴 10g 海浮石 30g 象贝母10g

每周一诊直至 19923月。治疗中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间歇应用。情况稳定。

【按语】本例系晚期肝癌,肝内已有大片占位,且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全身情况亦差。 质已红,舌质红绛在肝癌患者亦系晚期之证候,经中医治疗迄今稳定已1年,且无新的癌肿发展。肝癌有阴伤者,除以健脾益气治其本外,亦需予生津滋阴之品,天花粉、鳖甲、生地黄均属常用。

本例尚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为发热。肝癌患者癌性发热常有恶寒、发热、多汗诸候。发热类型亦多变,或潮热,或持续,或数日一发,通常解表、滋阴、清热等常无效。余常用苏叶、葛根、豆豉、清水豆卷、石膏等为治,每能收效。又本例时有肝区疼痛,此为肝癌发展而牵扯肝包膜之故,或伴局限性出血。如予活血祛瘀之品,以通常之血瘀待之,每致肝破裂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余等常用活血、止血之品,如茜草、花蕊石、蒲黄、五灵脂常有效。本例系晚期肝癌患者,治后尚能稳定,故晚期亦不应放弃不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