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下随笔

 心琳z8ruhx98mu 2018-06-26




只要有念头,你就不在当下。


心智存活依赖于念头的存在,它需要不断地以识别、判断、认同、评价等等活动来巩固自己。


体验情绪、发现模式、看清小我的运作机制,乃至开悟、修行、证悟…… 所有这一切,都只能在当下发生。


这个“显化”的世界的确也是真相,但你只能在当下看见这个“真相”到底是什么。 “当下”与“觉知”其实是同义词,是到达真相的唯一入口。



唯有在当下,你可以看清小我的所有组成部分:过去的记忆,身份的构建和认同,对外界的认知和判断,现在每时每刻对所发生的事的自动反应——抓取或抗拒,评判、归类、总结等种种维持小我增强小我的把戏。


心智世界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牢笼,几乎是360度无死角覆盖,然而还有一个它永远覆盖不了的点,那就是当下。


身体是走出心智、到达当下的一扇门。而要学会回到身体的感受,最简单的工具就是呼吸。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你就瞬间把自己拔出了那个心智的牢笼,虽然只是一瞬间,你也可以看到那个叫做“当下”的神奇的“点”。


那个点其实是一直在的。它其实不是一个点,它是一整个无限的背景。所以任何一刻,只要你去看,你都可以看到。



在日常生活中,在做着不需要完全用到脑子的事情的时候,你都可以试试去感受呼吸。那个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注意力会慢慢地越来越有力。我更喜欢把它叫做觉察力。这个觉察力慢慢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轻松自如。


在观呼吸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干枯、紧张,就要有意识地松开,同时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呼吸所带来的生命力。


身体在动,生命力在外显。我伸出手去,抓住门把手,打开门,感觉到了吗? 那个扭动门把手的,是什么? 


念头把你带离了对这个生命力的感受,而呼吸可以把你带回来。生命力一直在,一直在自动运作,而你在别处。



联系念头和身体感觉的纽带是情绪。比如,对情绪不敏感的人常常要不就是一直在头脑里喋喋不休,要不就是感觉到自己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甚至生病,这样就可以逃避体验情绪。


人会逃避情绪是有原因的,因为所有情绪都来自于一个最基本的情绪:恐惧。恐惧来自于与当下的分离,与整体的分离,来自于碎片的无价值感和不安全感。而念头就是为了抵抗这种基本的恐惧情绪,以不断捍卫这个碎片的自己。


念头是不断在外在追寻完整、圆满、安宁的努力,因为碎片的无价值感和不安全感,重新回到整体、源头、本体的渴望一直在,无法磨灭。


这个渴望很容易被头脑歪曲为追求外在物质的欲望,这个外在物质包括物质、感情,钱财,以及它们所带来的重要性,价值感,安全感。因为头脑无法回过头去看到本有的真相、整体,因为它本身是分裂。



所以我们从这里就能明白,恐惧是因为小我的虚幻不实经不起推敲,它有赖于头脑持续不断的创造。它其实知道自己是个不存在的假货,它需要头脑时时刻刻去维护它,构建它。就像杰德说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逃避“你什么都不是”这个事实。


跟念头 -- 情绪这个有机体完全无意识地认同是一般人的常态,是一个完全不可控的自动运行模式。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既觉察不到念头,也觉察不到情绪,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在干什么。


通过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就可以觉察到情绪,然后如果觉察力已经有一定的力度和清晰度的时候,就可以觉察到情绪背后的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这个清醒意识的觉察力至关重要,不然情绪就会引发更多的念头,念头又引发更多情绪,很快你就变成了情绪 -- 念头相互作用的一团混乱,就会被这个恶性循环拖著跑。


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最终引发雪崩。



你已经听到过很多次,你只能在当下醒来。而头脑所追求的一切都不在当下,头脑哪怕在享乐的时候都不在当下。


头脑本身就是“非当下”。不管是享乐还是受苦,头脑都乐此不疲,只为了给你一个活着的幻觉。


然而它是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