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我女儿快 3 岁了,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总会主动攻击别人,不仅会用手推、用脚踢,还会拿小木棍戳别的小朋友。 我批评她,她也会道歉,但下次还会犯,小小年纪就这么暴力,长大了可怎么办啊。 孩子的性格不同,发生肢体冲突的原因和场景也不同,想要纠正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万能的办法。 我们可以了解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分析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并且在孩子有攻击行为时,态度坚定地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打好「预防针」。 好好的孩子 为啥总打人?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我们得承认,人类天生是有攻击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攻击行为。 2 岁前的宝宝 一两岁的宝宝不太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推或打任何阻碍他们的人。还有些孩子会保护自己的「地盘」而攻击「入侵者」。 3 岁以后的孩子 三四岁以后,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但也可能表现出打人或者骂人等伤害别人的行为。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还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事难免容易冲动。 另外,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嘴上说不清楚就会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就大发脾气。 所以孩子打人,大多数情况都不是有暴力倾向,家长们不用特别担心。 看见孩子正在打人 家长应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虽然我们能理解,孩子打人是特定发育阶段的正常行为,但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这种行为。 一旦发现孩子正在打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坚决地制止。 态度要坚定,家长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带他离开「打人现场」。 这样能帮他的情绪「降温」。 然后,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回顾事件,帮助他解决问题。 前面说过,孩子可能因为语言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而采取暴力手段。 他们的前额叶没有发育成熟,我们大人这时应该充当孩子的前额叶,帮助他理性思考、梳理问题所在,然后跟他一起想办法解决。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比如,孩子因为跟小朋友抢玩具而打架,你可以这样跟他回顾: 「你刚才非常生气。你想玩那个小汽车,他却不给你。」 这样说,孩子感觉被认同,就会开始平静下来。 接着,你可以邀请孩子想办法: 「你想玩小汽车,其实还可以想其他办法。跟他商量一下,用其他玩具跟他交换。要不然,轮流玩也行。或者,你还有什么办法?」 当孩子开动脑筋开始想办法,他的理性脑启动,就不再受制于情绪脑。 即使孩子并没有想出其他方案,也会更加冷静。 孩子冷静下来后,别忘了提醒他跟对方道歉。 还是刚才的例子,孩子冷静下来就可以很自然地带着你们的「方案」去找对方。 你可以教孩子: 「看,他很伤心,因为你打他了。可以让他开心一点吗?」 「你去说对不起,两个人拉拉手吧。你们轮流玩这个小汽车,好不好?」 道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培养了孩子的社会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友好。 培养有自控力的好孩子 功夫在平时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有爸爸妈妈会说,我也是这样教育的,但好像不管用。孩子还是会再犯,已经养成打人的习惯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其实没有什么方法是万能的,要杜绝孩子的打人的习惯,功夫还得在平时。 如果孩子爱打人,首先家长要反思,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有没有鼓励暴力的因素? 比如,孩子打了长辈,有的长辈会跟孩子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呀,你敢打长辈,小坏蛋!」 这样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可以用「打人」来获得关注。 另一种极端的方式是,一看到孩子打人,家长就觉得特别气愤,揍孩子一顿,用惩罚的方法让孩子「长记性」。 这样本身就是给孩子做错误示范,让孩子以为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 孩子可能会想:「爸爸妈妈比我高大、有力气,他们可以教训我, 我也可以教训比我矮、比我小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