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眩晕覆杯而效的道理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6-27

按:第一个患者是一个西医妇科主任的母亲,因为眩晕20多年十分痛苦,每年都会因此住几个月院,诊断从美尼尔氏病到颈性眩晕到脑供血不足等等,但中西医治疗常年乏效,患者亦十分痛苦,作者其实也是因为患者中西医多种方法都试过了,最后想到元气神机法,但元气神机法药味太过简单实在难以确认是否能有效,于是怀着试探的心里试试看,却没想到元气应答神速,一剂知,二剂已,也出乎作者的意料,后来患者的女儿也就是这位西医妇科主任特地找到作者探寻是何秘方如此神效,可见只要中医有好的疗效,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西医都会认可,疗效是硬道理!



眩晕案1 


      郝某,女,82岁,2018年05月18日 初诊。

      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严重失眠、眩晕、颈项僵硬,呈阵发性,发作时伴视物模糊、天旋地转,如坐舟船,持续数分钟改变体位后症状缓解。患者无言语不利及口角歪斜,无大小便失禁,无心慌、胸闷,另诉腰腿凉怕冷麻木,多方治疗效不佳。近7天来,自感头晕发作持续时间、程度较前加重,伴走路不稳,伴恶心、呕吐频作,口干不欲多饮,自行服用“眩晕宁”等药物治疗并配合静滴天麻素、盐酸倍他司汀、舒血宁等疗效欠佳,遂至我院就诊。


       辅助检查颅脑MRI平扫:1、双侧额叶、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并部分软化灶形成;2、双侧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既往“Ⅱ型糖尿病”病史13年,平素不规律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血糖控制不详。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病史。舌质淡红,舌体瘦薄,苔薄黄滑,脉沉濡而缓弱。


       病机分析:综合脉证患者是天根之机处生长之气萎弱,兼有湿阻生长之机,生长之气不能充分与收藏之气相和,元气受损,圆运动扭曲变形。


       治则治法:从天根之机处助长生长之气,使生长之气与收藏之气相和,元气修复,诸经之气自然得以修复,湿气得化,圆运动气机升降调畅平衡。


       处方:归一饮加减

       制附子6g   干姜9g  炙甘草12g  茯 苓10g  葛根10g  水煎服 3剂


       2018年05月21日复诊

       患者诉当日取药服用第一剂后当晚即可安然入眠,第二天晨起后头脑清爽,气力渐复,下肢渐温和,唯有颈部僵硬酸痛,三剂药服用完后已无视物模糊、天旋地转,如坐舟船感。舌质淡红,舌体瘦薄,苔薄黄,脉沉濡而弱。


       治则治法:继续以归一饮从天根之机处助长生长之气,使生长之气与收藏之气相和,元气修复,圆运动恢复平衡。


        处方:归一饮加减

        制附子6g   干姜9g  炙甘草12g  茯 苓10g   葛根10g  水煎服 7剂


       按: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则坎中真阳亏虚温煦功能下降,脾胃失其真阳温运则水湿内生,阻碍气机则气血运行受阻,血脉不通。治以从天根之机处慢慢修复生长之气,从而元气开始修复,圆运动逐渐恢复正圆状态,气机调畅气化功能正常则能升清降浊,运化水湿之邪,阴霾去而真阳生,气血运行无阻得以濡养四肢百骸,这也是元气逐渐修复积累的过程。


眩晕案1

 


眩晕案2

 


眩晕案2 


       李某,女,80岁,2018年05月10日  初诊。


       患者近20年来每因劳作及睡眠欠佳则出现起则欲倒,天旋地转,恶心吐涎沫,面色潮红胸中烦热,自汗畏寒,神疲头眩少气懒言,四肢麻木腰腿畏寒,口苦咽干,耳鸣眼目胀痛,失眠烦躁。


       颅脑CT示:双侧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观其曾服中药方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温胆汤、六味地黄汤、补阳还五汤及住院输液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故来诊。


       舌质淡红,苔薄黄,左右寸脉浮滑上冲兼有瘀滞感,关尺脉沉而虚弱。


       按:患者看似痰浊之气上扰清虚之府,然实则年老久病营阴暗耗阴不涵阳,阳热挟虚风上扰蒙蔽清窍,又有命门火衰,五脏六腑气血失调血脉不通瘀血阻滞,治以镇肝熄风,滋阴清热则损伤阳气,活血化瘀则无异于攻伐之剂耗伤元气,补其虚则助其热。病机治法颇为复杂,不如赋予元气无为而治。


       病机分析:从脉证分析左右寸脉浮滑上冲兼有瘀滞感主月窟之机处收藏之气不及,关尺脉沉而虚弱主:1、生长之气不足;2、收藏之气受损根基不固。根据患者病情以收藏之气受损严重为主,圆运动处于不平衡状态,阴(收藏之气)阳(生长之气)不能相和,元气受损,阴阳失调。


       治则治法:从月窟之机处修复收藏之气,使之与生发之气相和,使圆运动趋于正圆,圆心修复,冲气以为和,元气得养则无为而治。处方以观复汤扶助收藏之气,佐以怀牛膝牡蛎温潜阳气,引热下行。


        方药如下:观复汤加减

        炙甘草15g   红参10g   炒白术10g   干姜10g  怀牛膝20g   牡蛎20g   水煎服  7剂


       2018年05月17日 二诊

       患者诉眩晕明显减轻,无天旋地转感及面色潮红,略感胸中烦热巅顶胀麻,起身下地活动时有摇摇欲坠感,肢体倦怠,自汗,渴欲饮水但不欲多饮,睡眠可,舌质淡红,苔白黄,左右寸脉浮弦上冲之势渐平复,关尺脉沉细弱兼有虚数。


       按:综合脉症患者年老体弱虽有营阴暗耗,有形之水不能速生无形真阴,应从阳化阴,亢龙有悔之阳已随月窟收藏之气渐收回,阴阳冲和,元气自复,故名观复。


      方药如下:观复汤加减

      炙甘草15g   红参10g   炒白术10g   干姜10g  怀牛膝20g   牡蛎20g  水煎服  14剂


       后续患者随访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痊愈,头脑清灵,日常生活趋于正常。


(作者:寿光晨鸣医院中医肿瘤科于志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