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黄峭的开拓精神

 广东黄汉光 2018-06-27

   四川资阳黄   

【摘要】黄峭是享誉古今、四海共钦的黄氏大显祖。其坎坷的人生和非凡的业绩,充满了传奇色彩;独具特色的开拓精神,更成为黄氏历史长河中的一大亮点。他以护乡爱民、精忠报国、创办书院、兴医济世、分家遣子等方式,诠释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这种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是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也是黄氏裔孙发愤图强、争创一流的前进动力。

关键词:爱国爱民  兴师重教  以医济世  遣子创业  

开拓精神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主要特征是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而又善于进取,“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创前人没有开创的新事业”,并通过创造性思维和远见卓识来体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黄峭正是用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中开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为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本文从黄峭的开拓精神入手,透析其“闪光点”、思想根源及它对后世的影响,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勇立潮头辟新路,开拓精神伴终身

(一)开拓精神在护乡爱民、精忠报国的奋斗中体现

公元871年,黄峭诞生于邵武禾坪。自幼聪慧敏捷,坚贞高洁,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并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①的雄心壮志。因学习勤奋刻苦,又得良师培育,“四书五经”烂熟于胸,文赋诗画蕴藏于腹。16岁中秀才,18岁中进士,名重桑梓。官任浙江高邮镇参军,继升邵武镇将,皇帝赏赐黄金二万两,嘱其修复战火毁坏的家园。第二年(公元890年)邵武及附近地区遭受严重的旱涝虫灾,粮食无收,饥荒绵延,哀鸿遍野。这时,一些不法之徒蚁聚为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武夷山上的几伙土匪,时常侵扰州县,凶狠残暴,成为地方的心腹大患。民众如同任人宰割的羔羊,朝不保夕;被迫离乡背井,外出逃难。地方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经济处于瘫痪状态。 

盗贼残暴的行径,黄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是自己深深爱着的土地,父老乡亲用心血和汗水建造的家园;如今无辜百姓惨遭屠戮,多年奋斗的成果毁于一旦。“若辈鼠技鼯,但忧太仓无粒食耳!岂能向虎狼之窟草蕊而才尔耶”②。于是,他拿出家中储粮,赈济灾民;毅然高举除暴安良的大旗,号召宗亲族众筹集经费、粮草,拿出皇帝赏赐的黄金,招募兵勇乡丁,购置刀枪剑戟,以禾坪里为中心组建抗匪保境自卫军,黄峭公推为统领。他严密组织,精心筹划,加固寨子,修筑栅栏,构筑阵地,加强防御;开展习武练兵,演习各种阵法,整顿规范军纪,侦察研究匪情,先后打败了匪徒的多次进攻,斩除了匪首,收复了县城,声威大震。继而扩大征战范围,乘胜追击,肃清了邵武及周边市县的匪患。义师所到之处,安抚百姓,惩治恶霸,整饬治安,恢复生产。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外逃者重返家园,百业渐举,乡里日治,社会稳定,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爱戴。这些举措,充分显示了黄峭保境安民、体恤百姓的伟大情怀。

此时唐朝已病如膏肓,宫廷内阉擅权,宫廷外南北军阀混战,封建割据愈演愈烈,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将军李克用以拥唐为号,竭力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他见黄峭文韬武略,精通兵法,严于治军,英勇善战,有栋梁之才,遂授邵武千户长之职,协管三镇军务。黄峭素怀报国之心,对叛逆之徒深恶痛绝,尽心尽力辅佐李克用,以奇谋大破云州,升任行营司马(即军政总管,现参谋长)。他内佐密谋,外参戍政,计献“治乱五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遂得“小孔明”称号。后又助李克用攻克刑州和幽州,战功赫赫。公元895年,汾州驻守统帅王行瑜、凤翔驻守统帅李茂祯、华州驻守统帅韩建联合叛乱,叛军势如破竹直抵长安。京师军队损失大半,唐昭宗危在旦夕。黄峭随李克用奉命征伐,出谋划策,妙计频频,多次打败王行瑜和李茂祯,并将王行瑜斩于阵前。由此,黄峭受封千户侯,参管两广、江浙军务。公元896年7月,李茂祯、韩健叛军又起。韩部捷足先登,劫持昭宗奔向华州;李部则将大明宫洗劫一空,纵火焚毁。黄峭随李克用昼夜兼程,带兵阻截,击败李茂祯,迫使韩健送归圣驾。黄峭因救驾有功,官拜工部侍郎。

不久,朱温为了篡唐,阴谋陷害忠于李唐王朝的李克用及其部属,将韩建等人的罪行嫁祸于黄峭,投入大狱。昏君唐昭宗却听信谗言,忠奸不辨,反欲治李、黄之罪。黄峭慨叹曰:“自古忠者不见信,而听信者不忠,上失明察,岂有不亡者乎!”③ 后经晋王解救,冤案得以平反昭雪。随后,李茂祯又犯京师,黄峭奉命出守歧、雍、陇三郡,拚死抵御叛军,保卫大唐江山。在此期间,朱温在招讨与兼并的战争中飞速发展,占领全国大部分地区,劫持昭宗回到长安,将朝中大臣及宦官诛杀过半。后见时机成熟,杀了昭宗,逼哀帝禅位,于公元907年登上了金銮殿,改国号为梁。黄峭闻此噩耗,悲痛欲绝,绝食数日,欲以身殉唐。后经同僚苦心劝说,他才取消了自杀的念头。其忠君之心、报国之志,天地可鉴。

(二)开拓精神在开创书院、造福桑梓的善举中体现

唐亡后,政局更加动荡,军阀混战,千室之邑,不存一二。黄峭十分痛恨谋君篡位之恶行,不愿与小人苟安朝政;却又感叹自己势单力薄,无力回天,遂于当年愤然弃官,回归禾坪故里,隐居山林;一葆忠节,二事耕读。后来虽有再次出山的机会,他断然拒绝了邀请,决心留在家乡发展。“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④。他从此把报效国家的理想,化为造福民众的具体行动。

故乡的穷人较多,读书人少。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振兴地方经济,就只有抓好教育,培育后代。再说,重视文化教育,兴读书之风也是先贤遗下的优良传统,读书是科举时代最好的出路。唐末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最后导致亡国,其根本原因就是“失教化而乱纲常”。若是往复循环,为害无穷矣!通过走访调查,黄峭决定兴师办学,引进后人,为国育才,造福桑梓,“惟戒诸子养晦韬光,毋昧时而躁进。”⑤他带头出资二千两纹银作为办学的启动资金。走村串户,四处奔波,广泛宣传办学的好处和意义,动员大家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得到乡民的拥护和支持。随后,邀良师勘察地势风水,选择校址,设计方案,择吉日动工兴建。乡亲们热情高涨,听从调遣,携手合作:上山伐木,凿崖采石,烧制砖瓦,平整土地,掘土和泥,监督筑造等,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加快了工程进度。年余,一座雄壮而宽敞的学堂(乡学)屹立在世人面前。 

学堂开学时,黄峭邀地方名流组成了学董会,聘鸿儒名师来此传道授业。在禾坪里生长的孩子,不管黄姓外姓,都可入校就读。穷家小孩可免费入校,富家子弟来者不拒。黄峭对学堂严格管理,力求规范,坚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教学质量和学术创新;尊崇孔孟儒术,弘扬传统美德,重教化,正纲常,耗费了大量心血,培植了不少人才。许多外地官吏及富商不惜钱财,千里迢迢将孩子送来读书。闽王(王审知)也派人聘请黄峭到王城(福州)兴办太学,他因憎恶官场腐败而谢绝了邀请。为满足办学的需要,实现教育的升级换代,为国家输送高级人才,黄峭在社会各界及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学堂扩建成了高等书院。书院规模宏大,设计更加合理,大堂、教室、书楼、老师宿舍、学生住房、伙房、操场等一应俱全,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地求学者更是趋之若鹜,络绎不绝,人满为患。为解决贫困子弟入学难的问题,他把捐资办院所余经费,购置学院调田出租,设立助学基金,作为“单穷有志者缺于资”的费用,使不少穷困学生得以入院深造。在其影响下,禾坪里亦设立助学“义仓”,救助贫困学生,奖励学业有成者;附近的将石、金坑、桂林及大阜岗等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兴师办学蔚然成风,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黄峭创办的禾坪书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书院之一,不但开创了宗族办学的先河,更营造了禾坪千余年来重文兴教、文风炽盛的浓厚氛围。宋朝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及程门立雪的杨时曾到此讲学布道,朱熹还亲自为书院题写匾额。自宋以后,禾坪书院逐渐演变成一所地方性学校。从闽北走出的治国干臣和学问大家,无不承受其阳光雨露。书院培养的许多学子跨入了峨冠博带的人臣行列:太常寺丞黄汝济、御史中丞资政殿大学士黄履、秘书省秘书丞黄伯思、台州知州黄章、婺州知州黄向、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黄中、衡阳太守黄瀚、工部员外郎黄檠、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国史馆编修黄清老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书院从宋至清培养了137名进士,“贡士”、太学生更是数不胜数,享有“中国进士之乡”之美誉。由此可见,禾坪的教育事业能呈现千年的繁荣景象,这难道不是黄峭的开创之功?

(三)开拓精神在行医为民、悬壶济世的业绩中体现

黄峭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有流传千古的《遣子诗》和春夏秋冬《四景诗》,而且还有中华民间医药的瑰宝——黄家医圈。

据有关书籍和资料介绍,黄峭自幼好学上进,喜医习武,并得名师指点,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弃官隐居后,他一边开创教育事业,一边坚持采药行医,观察自然,探索宇宙,分析社会,研究医理;开办“益寿堂”,以悬壶济世为业,以治病救人为乐,将所学用于医学实践,竭力为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免收贫困乡亲的就诊医药费,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尽其所能,无私奉献。由于医术精湛,治好了不少奇难杂症,民众誉为“神医”。尤其在“古稀之年,他倾注毕生精力,不惜千辛万苦,花费一腔心血,研究《河图》、《洛书》、黄老易经及诸子百家,总结自己一生经验,终于撰写出了内容包括‘天、地、人、道、兵、武、医、杂’的庞大系统理论——《圈圈学》”⑦,并各自成篇,成为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为一体的宇宙学说。由于“医圈”论著具有实用性、常用性,是黄峭悬壶行医的实践、检验之物,所以特别珍视,用功最多,经过五年辛勤笔耕,完成了“黄家医圈”的编写。21子分家时,黄峭将《圈圈学》传给天资睿敏、学识渊博、谦和礼让并随父行医的第六子黄潭,不久便名噪南北;黄潭又将《圈圈学》传给次子黄倬,经世济民,恩泽百姓。得其真传的黄氏子孙,后迁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大药山下,经数百年的实践和积累,将“黄家医圈”发展成为一套独特而完整的宏观家传医学理论。他们遵循“行医以修阴功积德为本,济世救人为常”的祖训,济世为民,消灾祛病,坚持不收患者的药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神医世家”的良好赞誉,名扬海内外。

“黄家医圈”是《圈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天地八字、生命八字为基础,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为指导而创立的防病治病的医学论著;它包涵了黄峭的哲学思想及医学思想体系,内容极为丰富。医圈的理论以“和存、相称、离杀、转归”为法则,以“圈”为核心,提出“中生万物”的新概念和“万物有命”的广义生命观,把“圈、网、族、形、数、向、力、时”称为天地八字,把“物、神、性、气、血、道、光、温”称为生命八字。所谓“天地八字”,是指黄氏祖先认识世间万事万物(包括认识疾病)的原始指导思想,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圈,世间万事万物也各有圈,并形成大圈小圈、内圈外圈交叉重叠,往复循环,相生相克,奇妙无穷。“生命八字”,则是黄氏祖先从宏观上解释个体生命现象在特定条件范围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构成生命的因素划分为内八圈和外八圈,在诊断和治疗时以“千步脉”为基础,强调“内外合一、五诊合参、分圈施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扩大了传统中医诊治的内涵与外延,自成体系,独步杏林。

如今,“黄家医圈”第八代传人黄传贵,秉承“师祖先文化之精华,为民族昌盛而造福”⑧的宗旨和治学为公的精神,勤研苦学,实现了对研究探索宇宙生命人体规律“圈环命理图”的成功破译,出版了《黄氏圈论》,将该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他将这些理论广泛用于医学实践,疗效显著,取得了丰硕成果,被国外尊称为“东方神医”。其系列药品连获12项国际大奖,业绩风靡海内外。国家权威人士通过论证,还将“黄家医圈”列为“国宝”。黄峭以开拓精神缔造了“圈论”及“黄家医圈”,为祖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及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开拓精神在深谋远虑、分家遣子的壮举中体现

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初二,黄峭借八十寿诞大宴宾客之机,向姻亲宣布分家遣子的决定,引起强烈反响。

当时,黄峭已有儿孙三百多人,可谓人丁兴旺,家族显达。相聚一地,朝夕相处,其乐融融,其情悠悠。他难道不知“积谷防饥,养儿娱老”的道理?难道不希望子孙绕膝,乐享天伦吗?肯定不是,他有自己的眼光和打算。古人云:“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 子孙都在自己的羽翼下生活,养尊处优,容易养成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纨绔习性;自己百年归天以后,他们又怎么办?“要想延续宗嗣,激励子孙上进,非使其自立不可” ⑨。同时,在他归隐的几十年中,社会动荡不息,换了5代11个国君,并有8个国君亡国被杀。时间长的不过10多年,短的不过3—4年,政权更迭如同走马灯一般。“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⑩。子孙相聚一地,遇到战争或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易遭灭顶之灾。为此,他居安思危,深谋远虑,决定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3妻各留长子侍老尽孝,其余18子分迁到闽、粤、赣等地开创基业。

当时众儿郎议论纷纷,不忍心离开年迈的父母,请求父亲收回成命。于是,黄峭耐心讲述分家遣子的道理:“达人之见,大抵皆同,择木而栖,又在良禽矣”⑾!“良骥安能伏厩,骏马岂畏驰腾”;“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志在四方,放眼天下!”教育他们要自立自强,不袭父荫,远走他乡自谋生路,建功立业。听其肺腑之言,感其良苦用心,诸子欣然受命。黄峭向每个儿子分发了一套族谱,并口占《遣子诗》作为训导,令其择日登程。在耄耋之年,最需要后人关爱的时候,黄峭做出如此选择,既需要宽广的视野、无私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更需要惊人的胆略和气魄。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是黄氏开拓精神的集中体现。

再说浅显易懂、弘旨高深的《遣子诗》,可谓千古绝唱。字里行间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信马登程往异邦,任从胜地立纲常”。黄峭训导诸子要义无反顾,敢闯敢干,在安家之地建立族规家法,统率部族。其实,当时分家遣子并非环境险恶到无法生存,也非外部的压力驱使,而是源于黄峭的远见卓识。诗句慷慨,激昂,奔腾着一股无所畏惧、永往直前的伟大力量。这与孔子“父母在,不远游”⑿的迂腐论调相比,何等睿智和超迈!“足离此境非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开拓者四海为家,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环境,要有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开出一片新天地,成为生活的强者。“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人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也并非天意安排;不管社会如何动乱,前进的道路如何坎坷,都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更不能迷信天命,而应当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面对困难和逆境要敢于抗争,自强不息,才会有美好的前程。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时代,能有如此大胆而超前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及竞争意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其开拓精神如同黑夜里的明灯,照耀着千万裔孙在艰难环境中勇敢前行。

二、黄峭开拓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

黄峭一生有着许多闪光点,而开拓精神就是连接它的主线。他以这种精神完成了人生的“四部曲”,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可谓“坚忠高节,远虚宏谋,实千古伟人,万世之烈祖。”⒀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黄峭的开拓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值得我们探寻。

(一)氏族奋斗精神的感召

黄峭乃博古通今的饱学之士,对黄氏家族数千年的开拓发展史一定是耳熟能详、了如指掌。

当初黄氏先祖黄夷,只是华北燕山地区崇拜黄鹂鸟的狩猎氏族,后进入山东,跻身东夷之间,发展为势力、地位仅次于凤鸟氏族的凰鸟氏族,并将氏族图腾由黄鹂鸟改为金凤凰,靠的就是一种在艰苦环境中不断适应,不断奋起,不断改变现状的开拓精神。后来,黄氏又随东夷集团的主流进入中原地区,开始以农耕为主的新生活,并分别在山西汾水中游的霍州、湖北汉水流域的宜城和淮河上游河南的光州建立了三个古黄国。在社会动荡和变迁中,许多族群都被淘汰了,而黄氏族人却顽强地生存下来,不断发展壮大,可见其与天斗与地斗的开拓精神是何等强劲!

当黄国先后被楚、晋所灭,黄国遗民又倚仗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一部分留在黄国故地,顽强拼搏,演变成秦汉时期显赫的江夏黄氏;一部分“浮诸江南,以实海滨”,形成闻名的黄洞蛮;还有一部分向东南沿海迁徙,形成著名的邵武黄氏、金华黄氏。在中华民族开拓东南的浪潮中,黄氏族姓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对我国东南闽粤浙等沿海地区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不满足现状,积极向外拓展的氏族奋斗精神,滋养着他的灵魂,激励着他的斗志,伴随着他的成长,为他立志开拓提供了强劲的思想动力。

(二)儒家学说的熏陶

黄峭的老祖公黄惟淡,是河南光州固始迁往邵武的始迁祖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黄惟淡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为闽省著名的鸿学巨儒。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将《诗》、《书》、《易》、《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分别传授五子,时誉“黄五经”。他的五个儿子也不负重望,学有所成,登科入仕,远近闻名,并分居福建各地,成为当地黄氏始祖。黄峭生活在这儒学传家的书香门第,长期承受诗书礼乐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后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其思想精髓为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三纲(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书五经》则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它浓缩了古代先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镌刻了古圣先贤对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价值规范,记载了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对人类思想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在儒家学说中,蕴藏着许多开拓进取的思想菁华:比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能帮助人树立崇高理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劝导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努力学习。“学不可以已”,鼓励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勇者不惧”,教育人们要树立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干事业要充满自信,坚定信念,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迈气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励人们要刚毅坚卓,不屈不挠,发愤图强。“朝闻道,夕死可矣”,追求真理和理想要有努力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不断更新,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劝人莫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要敢于破旧立新,方能长久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行事要做到审时度势,量体裁衣,才能真正做到为国为民。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黄峭的人格理想、精神素质和所作所为,成为树立雄心壮志的催化剂和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三)祖先的言传身教

在黄氏家族繁衍发展和不断开拓的历史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光耀史册的杰出人物,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些人和事,都会在黄峭的脑海中烙上深深的印痕,催生开拓进取之精神。同时,从入闽始祖到父辈,都是有知识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事业上有所追求,仕途上有所作为。高祖黄惟淡任吏部侍郎,曾祖黄皓任翰林院大学士,祖父黄任任河南太守,父亲黄锡出身进士,历任邵武千户、江西艮和(今江西进贤县)县令、河阳(今资溪县)县令。若是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奋斗不懈的开拓精神,就不可能辈辈出仕入宦,光耀门庭。尤其是老人们的敦敦教诲,思想引导,严格要求,身体力行;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为黄峭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开拓进取精神,伴随着黄峭的一生。

三、黄峭开拓精神的对后世的影响

黄峭的开拓进取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也是黄氏家族的文化品牌和无形资源,对后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开疆拓土,四海为家

黄峭分家遣子的壮举,风靡海内外,深入人心。不仅黄氏家族家喻户晓,口碑载道,外姓人氏对它也是赞赏有加。

当年21子谨遵父命,奔赴各地开创家业。其后裔效其分遣之法,将子女分迁闽、赣、粤、桂、云、贵、川、浙、港、澳、台及海外各国开创基业,人口已达千万之众,成为名符其实的泱泱大族。在台湾144万黄姓人口中,就有60万是黄峭后裔。他们不管在哪儿,牢记祖训,以孝悌传家,以耕读为本,以诚信待人,以礼教育才,以美德传承;艰苦奋斗兴家创业,开拓奋进前仆后继。并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同甘共苦,创建美好家园。“遣子诗”这组特殊的文化密码,也成为海内外黄氏宗亲寻根谒祖、联络亲情的桥梁和纽带。后裔以“遣子诗”(外八名)、“省亲诗”(内八句)作为认亲的凭证,以能背诵为荣。

改革开放后,回祖地寻根谒祖的宗亲络绎不绝,带动了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1995年邵武成立了峭山公后裔联谊会,围绕峭公的思想文化研究,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海内外宗亲社团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文化交流,拜访名人宗贤,积极参加海内外的宗亲联谊、寻根谒祖、各种庆典、文化研究等活动。二是动员、组织捐资捐物,积极开展宗祠、祖墓等文物古迹的维修,使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1986年峭山公墓列为邵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广泛搜集资料,开展族史文化研究,整理出版了多种书籍、报刊,制作了大量光盘和资料散发;加大了宣传力度,扩大了社会影响。四是每年接待大批祭祖朝拜、参观访问的海内外黄姓子孙,增进了宗亲的认同感、归属感及氏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年都有许多宗亲回乡讲学、捐资、投资,促进了引资引智工作,许多人士成为反独促统的骨干力量。”⒁

因黄峭的开拓精神在海内外广为传扬,从而留下了大量歌赞、研究黄峭的诗词、文章、书画、雕刻、楹联及专著等,形成了黄峭文化现象和亮丽的人文景观,丰富了黄姓文化宝库。同时,黄峭《遣子诗》还被“世界黄氏恳亲大会”选定为会歌,在一年一度的世界黄氏恳亲大会上传唱。黄峭的开拓精神可谓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兴盛不衰。

(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黄峭开拓精神如同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鼓舞着一代代裔孙开拓奋进,自强不息;以致人文蔚起,英才辈出,史不绝书,为黄氏家族增添了光彩。

黄峭的21子,有4名进士、8名高官或将军,其它职位也都在县令以上,可谓才萃一门。其后裔任国家政要的有黄荀、黄政、黄井、黄大成、黄士俊、黄大全、黄大忠、黄廷玉、黄景书、黄履、黄爵滋、黄琼芝、黄奇遇及黄甘英、黄华华、黄启操、黄智权、黄启瑞、黄鼎臣、黄忠莹、黄顺兴等。文武状元有黄士俊、黄大铣、黄昊、黄仁勇,文艺史巨擘有黄公绍、黄镇成、黄清老、黄通、黄道周、黄慎、黄遵宪、黄婉秋、黄彦等,名将有黄武贤、黄维、黄振棠、黄思沛、黄新友、黄霖、黄鹄、黄炜华、黄作珍、黄汉标、黄慕松、黄镇球、黄显荣等;除以上将领,还有国共少将32人、中将13人、上将5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有黄卓著、黄农、黄剑忠、黄建忠、黄宪培、黄发良、黄药眠、黄天鹏、黄亦衡、黄丽松、黄旭华、黄升民、黄济群、黄勋拔、黄友谦、黄楚龙、黄双福、黄齐桓、黄启臣、黄传贵、黄楚龙、黄英超、黄海澄等。港澳台及海外名人有黄朝琴、黄大洲、黄显荣、黄文彬、黄培润、黄新裁、黄子明、黄诗通、黄垂丰、黄盛遵、黄清海、黄俊亮、黄海庆、黄亚明、黄德昭、黄吉成、黄锦溪、黄木河、黄春德、黄继芦、黄同青、黄作明、黄大庆、黄承金、黄坤恒、黄汉良、黄其国、黄松发、黄渭兆、黄德新、黄家定、黄燕燕、黄纪达、黄德华、黄月伦、黄印华、黄承金、黄金辉、黄启生、黄麟书、黄石城、黄楚鸿、黄奕聪、黄文波、黄迨光、黄根成、黄启瑞、黄崇西、黄廷芳、黄素培、黄仲元、黄依娇、黄锦波等。由此可见,黄峭后裔才能卓绝者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开拓精神浇灌的奇葩,开遍了海角天涯!

四、对弘扬黄峭开拓精神的思考

黄峭开拓精神之精髓,就是爱国爱乡,为民造福,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它是一种积极向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是我们赖以发展壮大的擎天柱石。在当今社会,要使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就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合拍,搞好三个结合: 

(一)弘扬黄峭开拓精神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推动中华民族沿着统一多民族国家方向发展的精神支柱。海内外的黄峭后裔,都是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在大是大非面前就应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国内外分裂势力划清界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祖国统一。不能以开拓为借口搞族群对立、党派对立和邪教活动,煽动社会动乱;对企图分裂国土、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台独势力、藏独势力,要针锋相对、坚持斗争、严厉打击。每一个黄峭裔孙都应坚持这个原则,方不负当年祖公的谆谆教诲。   

(二)弘扬黄峭开拓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时代精神,重点是改革、创新。其基本要求就是思想解放,意识超前,与时俱进,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标新立异,这与黄峭的开拓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在氏族文化研究及宗亲联谊等活动中,要极力弘扬这种精神:鼓励黄氏学子勤学苦练,勇于拼搏,奋发有为,为父母争光,为氏族添彩;鼓励开创事业的宗亲,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敢冒风险、勇于挑战、不断探索、争创一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干出一番事业,为社会建功,为人民造福,方不愧千古名人峭公之后。

(三)弘扬黄峭开拓精神与社会赈灾活动结合起来。为国为民,乃黄峭开拓精神的根本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就特别需要这种开拓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由于受气候及环境的影响,国内每年都要发生地震、水灾、雪灾、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动员各行各业的黄氏成功人士,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或献计献策,贡献心力;或争取各种投资,为灾区的建设雪中送炭,增添温暖。这既是对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对人民的回报,对社会的贡献。黄峭的开拓精神如同一团团圣火,在千年之后仍然闪耀着光芒。

 

注释:

①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

②、⑤、⑩、⑾常青主编:《黄姓史谍》之《峭祖行录》,40—41页,2005年出版。

③黄承坤主编:《江夏黄氏峭山公宗史》之《峭山公传略》,163页,2007年出版。

④出自孟子《尽心篇》。

⑥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

⑦黄传贵、黄海源著:《黄峭山大传》第2页《自序》,2007年12月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及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⑧黄传贵著:《黄氏圈论》9页,2004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⑨黄燕熙主编:《黄氏通书》149页,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⑿出自孔子《论语》中的《里仁》。

⒀黄会理主编:四川《安岳黄氏通谱》852页,2006年出版。

⒁王智勇文:《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