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战略与时政 2018-06-27
三、刻舟求剑的迁徙图和时空穿越的环太平洋岩画(下)


  说完了刻舟求剑的迁徙路线,接下来说的是"环太平洋岩画"了。"环太平洋岩画"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这里就长话短说吧。

  在甘肃贺兰山和内蒙古阴山分别刻有大规模的岩画,引发众多专家如盖山林、李祥石、陈兆复等人前来研究,并且出了大量的成果。其中有个叫宋耀良的年轻学者在考察各大岩画遗址,并且在对众多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发现散布于中国各地的岩画遗存中的人面岩画显示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后来,他提出一个中国各岩画同源说的观点引发学界震动。后来宋耀良被哈佛大学聘请,前往美国研究岩画。在哈佛大学期间,宋耀良认真研究了美国西部的岩画之后,再次提出"环太平洋岩画"同源的观点,再次引发学界震动。

  在环太平洋两岸的阴山、贺兰山、江苏、黑龙江以及北美出现大量的人面岩画,根据宋耀良先生研究,他认为这些岩画是四千多年前的人类从东亚迁徙到北美沿途留下的印记: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贺兰山人面岩画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内蒙古阴山人面岩画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俄罗斯东海岸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北美洲西海岸人面岩画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哥伦比亚人面岩画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环太平洋岩画线路图

  中国研究岩画的不少,不过宋耀良先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在收集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他通过将环太平洋两岸的岩画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比一般人更为卓越的见解。他认为,最早可能在距今4000年左右,两大洲之间还有一次相当规模的迁移,东亚人类途经阿留申群岛抵达美洲。对于北美洲西部人面岩画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这个观点我还是很认同,但要说这些岩画刻制于4000多年前,我觉得这个时间段并不对,下面就这点我们不妨来展开讨论。

  首先,没有考古和基因研究等方面的证据能够证明4000多年前东亚向北美曾有过相当规模的移民行动。尽管从东亚和美洲的出土文物中找到某些线索上的共通现象,但要说东亚4000多年前有过大规模的迁徙行动,还远远不够。而这种所谓的迁徙说法目前仅仅只存在于猜想和小说当中,严格意义上的论证是从来没有过的。

  其次,如果4000多年前真的有从东亚到北美的大规模迁徙运动的话,那么,应该在美洲留下鲜明的东亚文化痕迹。既然是相当规模的话,那么如此众多的人数,应该在美洲建立一个具有浓郁的华夏文化色彩的的帝国,其遗存不说规模浩大,至少也在某段时间内称霸一方。但截止今天,从北美挖掘的遗址当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点,而仅仅只是零散的、依稀的相似痕迹。不但体现不出这种观点,甚至还需要牵强附会的说明来强化这种并不存在的感觉。

  我的看法是,环太平洋人面岩画的联系是切实存在的,但这些岩画的产生时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4000多年前,而是各方面都证实了的12000多年前的那次迁徙行动。宋耀良之所以不认为这些岩画产生时间在12000多年前,主要是研究方法的有误以及自身对华夏文明的极端不自信造成的。他首先是低估了这些岩画的产生时间,同时又低估了华夏文明的创造力。

  说环太平洋岩画,先来聊聊什么叫"奥卡姆剃刀原理"。所谓"奥卡姆剃刀原理",又叫"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奥卡姆剃刀定律",我的理解就是,如果能够用一个步骤证明的题目,就无需用两个步骤。或者说,两点之间,如果能够走直线,就没必要走曲线。

  在环太平洋岩画这个问题上,实际上就可以用到"奥卡姆剃刀定律"。在有着考古、DNA检验等各方面强大的证据下,12000年前东亚有人类迁徙至北美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再有过相当规模的迁徙行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环太平洋岩画的产生年代跟12000年前那次迁徙行动联系一起呢?

  只要把这些岩画跟12000年前的迁徙行动结合起来,不但简单流畅,而且无需另外再去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来解释环太平洋岩画这种情况。他不但满足了各方面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又不需要强行扭曲某些东西来迎合不存在的看法。

  当然,我很清楚有不少人会说,12000年前人类的文明程度还没达到那个高度,所以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谁也不是从那个年代穿越过来的,怎么就那么有底气如此笃定地宣称那些岩画不是12000年前那次迁徙行动中的呢?凭什么呢?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石器雕琢工艺来判断岩画的时间段。上面既然说到4000多年前,那么我们来看看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石器加工工艺吧: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龙山文化的马头龙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龙山文化的象鼻龙

  PS:上面这两个玉器学界都称之为"玉猪龙",实际上,这种称呼是错误的。上面那张图一看就是很明显的马头形象,尤其是那一绺长长的鬃毛,将马的特征刻画得特别形象。在前面截图中多座"醜山"的样子你们应该看到了,上古的马崇拜是很突出的。

  下面这张图中这么大的招风耳和长长的鼻子,只有象才符合。猪的耳朵没有这么大,而且上古有象崇拜很是明显,反倒是猪崇拜没有看到。所以,我这里重新给予正确命名,以免让真相混淆。

  这应该算是龙山文化最有特点的产品了。大家看看这加工工艺,如此精湛细腻,我们拿来跟上面那些岩画做个粗略的对比就会发现,两者完全不在同一层面。

  这是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我们再来看看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吧: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上面两张图,一张是良渚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玉琮,下面这件玉器上的刻痕堪比头发丝还要细。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是有口皆碑的,相信看过的人都会忘不了。

  至于与良渚同时代的凌家滩玉器加工工艺水平,也同样达到一个难以启迪的高度,这里再上两张图。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从上面列举的人面岩画和玉器、石器对比,至少可以反应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首先,加工工艺不同。虽然说岩画跟玉器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这加工工艺是不会撒谎的。用岩画跟玉器相比较,玉器加工工艺的精细程度都远远超出了岩画所展现的工艺水平。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是非常质朴、粗犷的。虽然图样比较丰富,但是处理手法相对较为简单。而良渚、龙山、凌家滩等玉器加工工艺则非常的精美、细致,玉器、石器表面打磨光滑,充分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雕琢工艺。两者比较,完全缺乏可比性。

  其次,岩画表现的艺术内涵是更为久远的太阳崇拜,而5000年前以来,太阳崇拜在各个遗址中表现就不那么强烈,而这些遗址所展现的文化特征与后来的殷商、周秦时代更为接近。其所表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内涵的文化特征,虽然两者其中必然存在某种传承的关系,但由于文化差异过大,文化传承的痕迹不太明显。这也同样反应岩画的年代极为久远,不可能是三四千年前的作品。

  第三就是,到了良渚、凌家滩时代,都可以直接采玉雕琢玉器了,你说谁还稀罕在石头上去刻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万多年前,人们爱在岩石上磨刻图案,以示对上天的虔诚。但到了4000多年前,人们都直接采玉、采石来制作工具、用品,不时兴那种磨刻法了。有什么想要表达的,直接挖一块石头来雕琢,不用去石壁上敲敲打打。不必经受烈日的曝晒,在家动工也方便得多。所以,打开方式不对,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我们回过头再用"奥卡姆剃刀定律"匹配下看看。一方面是大量出现的环太平洋岩画,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内容的相似性,都可以判定为属于同一文化族群的迁徙途中留下的印记。另一方面是大量考古、DNA方面的证据证明12000多年前有一群人从东亚迁徙到美洲。而且,有着相当规模从东亚到美洲的迁徙人群,能够考证的只有12000多年前这一次,其他时段找不到确切迁徙证据。

  所以,宋耀良先生所说这些岩画是4000多年前的先民从东北亚经阿留申群岛渡海去北美洲的说法存在年代上的误判。如果把时间调整到1.2万多年前的话,那么整个过程、环节也就完美了。

  现在网上有流传商朝末年,在山东跟东夷作战的商人大将攸喜带领25万人东渡美洲的传说。这事殊无可考,完全就是一个网络玄幻小说而已。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28

  我们从这张地图上看,从山东出发,东渡的最佳落脚点就是朝鲜和日本,再远一点就没必要了,库页岛并不太适合人类居住。而往南走,可以到台湾,甚至菲律宾、印尼都不失为理想的居住地。

  至于说什么到美洲去,你绕过朝鲜半岛不停,绕过日本岛不停,是不是一行25万人的船队,左手捧着地图,右手举着望远镜,横穿太平洋,浩浩荡荡直奔美洲而去?除了神经病和神棍外,这种不靠边的话没其他人说得出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