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尼子氏、毛利氏、吉川氏和武田氏各家相互之间有着婚姻关系。尼子经久的妻子是吉川元经的姑母,元经的妹妹是元就的妻子。而且,元就的妹妹又是元经的妻子,元经的女儿又嫁给了武田光和为妻。 大内义兴于大永三年(1523),为了镇压在筑前的暴动出征去了九州。尼子经久正是瞄准义兴不在的这个机会,六月领兵攻入安艺。经久在北池田布阵,任命毛利氏为先锋出兵。当时毛利家的家督是只有九岁的幸松丸,可是因为婚姻的关系,毛利无法拒绝尼子氏出兵的请求。由监护人元就伴随幸松丸出征。 尼子攻击的目标,是属于大内氏的镜山城。这座镜山城是义兴为了对抗尼子氏入侵而筑建在安艺的据点。由大内氏的家臣藏田房信守备,房信的叔父藏田直信辅佐。 由于守城的士兵们都相信大内氏会很快派大批援军赶来,所以士气一点没有动摇,很好地守备着城池。看到长时间不能攻下镜山城,连元就也开始着急。元就首先派人打探了城内的情况,了解到房信的叔父直信并不太信赖房信,而且知道了直信是个利欲熏心之人。于是元就就派密使给直信送信:“如果与我们合作,可以把藏田家的所领转由你管理。”愚蠢的直信马上答应了元就的引诱。元就和直信相约,元就开始攻城的时候,直信就从镜山城里面攻击房信所在的二丸。终于,镜山城被攻陷。房信以自己剖腹自杀为交换条件,要求赦免守城士兵和自己妻儿的性命。 紧接着,毛利家又发生了意外的事情。刚刚从镜山城之战凯旋、回到郡山城的家督幸松丸突然患病,七月十五日,匆匆去世,结束了九岁短暂的一生。据说是幸松丸在战场上的检首仪式中受到了惊吓,疟疾复发不治身亡。让九岁的孩子主持检验首级的仪式,实在是很残酷的事情。 毛利家再一次失去了家督,元就身边的人都陷入了恐慌的状态之中。 毛利的本家家督——吉田郡山城城主幸松丸,在成功攻占西条镜山城后就一病不起。于大永3年(1523年)7月追随父亲兴元而去。9岁的孩子自然没有后嗣。于是在郡山城里,一场关于谁是未来继承人的争吵又开始了。在战国乱世之中,当主死亡对于敌人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好消息。为了不使毛利成为周围强邻的饵食,必须及早确定继承人。尽管尼子家的当主经久也期盼着才能平庸的元纲上台,并且暗地里作了不少工作但是执政的志道广良等老臣反复权衡商议之后,最后决定由元就继承毛利本家。毕竟元就在有田城战役和镜山城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从事实上说也是应该元就继承毛利本家。首先从先后顺序元就是排在第一个。其次元就与上一代当主兴元是亲兄弟,从血缘关系上比元纲更近。第三可能也就是最关键的元纲是出了名的有勇无谋,这可能是毛利大多数重臣放弃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幸松丸死去后的第四天——七月十九日,渡边胜和井上元兼去猿挂城与元就相见,请求他继承家督之位。出人意料的是,毛利元就却对继承毛利家并没有积极的反应。大概是觉得此时的毛利家已经七零八落,各分家各自为政、不愿对本家发誓效忠,因此根本无法团结起来对抗外部势力的缘故吧。察觉到元就心思的十五名重臣,于七月二十五日,作为毛利家的家臣发誓忠诚,同时又签署了恳求元就入主郡山城的联名状。元就收到联名状以后,终于在八月十日猿挂城迁入郡山城,继承家督。 在进城的时候,元就作了以下的诗句。 “毛利の家わし(鷲)のは(羽)を次(継ぐ)脇柱” 元就是将毛利家家主比作鹫的羽毛,自己作为二男本应该只是根辅助支撑房屋的边柱,但最终鹫的羽毛还是长在了这根边柱上了。 元就吟唱此诗句也表明下决心尽自己所能支撑起毛利本家的家业。 大永三年(1523)八月,元就继承家督以后,迁入郡山城。郡山城是毛利家的本城,前面有可爱川和多治比川两条河流过,是一个战略上的重要地点。史书记载,建武三年(1336)毛利时亲迁入此地后首次筑城,时亲的孙子元春又改建过一次。元就入城后组织了大规模的扩张工程。从旧本城开始扩张到郡山的东南郦,半岛形展开的山脊上,背后由三层堀切开,再建上本丸、二丸、三丸等等设施,最终将全山建造成一个大城郭。扩建后的郡山城,规模有一公里见方。以顶部的本丸为中心,辅有二丸、三丸。其中元就的宅邸在城的西南山脚,内堀的内侧。建筑物各自独立,又有道路连接,从整体上看构造非常复杂。 据说在建造本丸西北侧的姬丸坛工程的时候,不管怎样都建不起来地基,放多少大石头也照样崩塌。普请奉行报告了这件事情,并说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请求元就批准使用人柱。关于使用人柱,据说是古时候在建设城、桥或者是堤坝等有困难的工程的时候,为了祈祷成功建成,将活人埋在地下或水底的做法。 了解到即将使用人柱这种残忍的手段之后,元就马上赶到了工程现场。当时作为人柱的少女已经身着白衣,面色平静地坐在那里等待死亡了。元就亲自寻问了这个少女的情况。少女回答道:“我是巡礼的女儿。前几年,我和母亲差点饿死在去严岛神社巡礼的途中,那个时候,侥幸被殿(元就)所救,带我们来到了吉田。” 元就听完感到很伤感,便问:“作人柱不懊悔吗?”少女坚定地答道:“以前母亲是因为得到了您的救助才保全了性命,我应该知恩图报。如果人柱真的有用,我又有什么可懊悔的呢?” 听完少女的话,元就立即命令中止使用人柱,并让侍童将一张纸条交给普请奉行。元就告诉普请奉行:“让领民作为人柱,这对国家是莫大的损失。保护领民是领主的使命,不能漠视领民珍贵的生命。作为替代,把这些文字刻在石头上填埋下去。”于是普请奉行让人将这几个字刻在一块石头上,填埋在石垣之下。这块石头的大小大致长六尺,宽二尺。现在位于郡山山腰上的元就墓地正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拓本。 纸条上写着“百万一心”四个字。但是仔细看的话“百”字缺一竖画,可以读成“一日”;“万”采用简字,故意分开一点儿写成了“一力”;“心”字缺一点。元就故意将它写成了“一日、一力、一心”,由于日语中“一”有“同样”的意思,所以“百万一心”可以理解为同日、同力、同心。大家万众一心,团结起力量,多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完成。所谓的百万一心,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元就花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终于在安艺国站稳了脚跟,成为东西方两大势力都绝不敢轻视的强大地方力量。时机到了,该是雄鹰展翅高飞的时候了。1535年,元就把尚未元服的长男隆元送到大内家做人质,获得了西方势力的全力支持。 5年后,尼子家刚当上家督的尼子晴久不顾众将反对,贸然进攻毛利家。晴久自为统帅,命久幸、国久等一门众,召集云、石、耆、幡、作、备中诸国共三万大军,几乎倾巢而出,誓将毛利一脚踏平。 毛利元就得报,急忙集结八千人马,准备固守。1540年9月6曰,尼子军杀入石州口,放火烧尽了城下町,包围吉田郡山城。6天后的大田口激战,尼子方本城信浓守、高桥元纲战殁。23曰,晴久中了元就的反间计,放弃要害风越山,而将本阵移到青山、三塚山一线。 几天后,大内氏发兵救援毛利,26曰,尼子侍大将汤原宗纲为显惑攻击大内军,遭到毛利军出城夹击而惨败。宗纲丧生,留下“腹切岩”的古迹。(到此一游) 眼看形势不妙,10月11曰,晴久以尼子诚久为显惑,向郡山城发起总攻。毛利元就也准备放弃守城,于是出兵在土取桥与敌决战。双方正在激斗,元就又出奇计,伏兵蜂起,尼子军几近崩溃,大将三泽为幸等为保护晴久而当场战死。晴久被迫后退,战局再度陷入胶着状态。12月3曰,大内名将陶隆房率援军一万前来助势,毛利方士气更为高涨。 次年的1月3曰,最终决战开始了,毛利、大内联军反复突入,火烧尼子军阵营。13曰,毛利方猛将吉川兴经统兵三千奇袭驻扎在长尾地方的尼子阵,守将高尾丰前守战死,黑正甚兵卫亡命奔逃。陶隆房趁尼子诸军前往救援长尾的机会,突袭尼子本阵。晴久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多亏叔祖下野守(就是经常被晴久骂为神经病的尼子久幸)的苦谏才被迫撤离。久幸欣慰地看主君安全离去,才率领深野房重等十数骑直冲陶阵,力尽而亡。久幸用兵谨慎,也有“避战将军”之名,夙被晴久等年青武士视为胆怯——战阵之上,何者为勇,何者为怯,晴久就算现在明白过来,也已经为时太晚了……
吉田郡会战后,尼子氏一蹶不振。于是陶隆房鼓动大内义隆远征出云。1542年,大内以总兵力一万五千军出阵,包括毛利、小早川、吉川等麾下豪族,浩浩荡荡杀向东方。一路上势如破竹,没遇到多大抵抗就拿下了大半个出云国。 大败后的尼子根本无力反击。好在尼子晴久还不是武田胜赖,不能硬攻,就采取分化瓦解策略。4月末,大内方的数家强力豪族,包括三泽、三刀屋、本城等,甚至还有元就的外甥吉川兴经,都一起背叛大内家,将军队开入月山富田城,成为尼子的援军。眼看双方的胜负天平突然倒转,大内义隆无奈,只得仓惶撤军。尼子军于后掩杀,大内势大败,而只有经石见路归国的毛利元就,因为防护得当,未受什么大损失,安然回到吉田郡山。 此次战败,导致大内氏内部文治、武功两派矛盾更加激化,数年后即发生陶隆房弑主的事件。而相反,毛利元就利用两家衰落的时机,得以开始展开,并最终完成著名的“两川体制”,使小小的安艺土豪毛利家,可以一举创造比大内和尼子都更为辉煌的事业! 富田撤兵的时候,大内方的沼田城主小早川正平在鸱巢川与追兵恶战,大败自杀。小早川家与濑户内海的海盗关系很好,本身也拥有强大的水军,正拼命寻求陆地上的强力靠山。经过反复协商,1544年11月,元就三子德寿丸作为小早川分家兴景(毛利兴元的女婿)的继承人,更名小早川隆景,进入竹田城,并于六年后,娶小早川正平之女,正式继承沼田小早川本家。 安艺豪强吉川氏和毛利氏数代姻亲,但是吉川兴经却在富田城下倒向尼子,与大内和毛利交战,此事在战后引发了吉川家内部的分裂。在毛利元就的暗中策划下,最终决定由元就次子少辅次郎成为吉川家养子和继承人,改名吉川元春。1547年8月,兴经退隐布川,元春正式成为吉川家当主。 这就是所谓的“两川体制”,由吉川和小早川两翼辅弼,毛利这只西国雄鹰,就可以放胆展翅高飞了。在曰本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某曰,元就将三子都召唤到身边,要他们一人折断一支箭,三子很轻松就完成了;接着,元就把三支箭合在一起递给他们,结果连最武勇的吉川元春也无能为力。元就趁机讲明了团结一心的道理,果然三子联合一体,把毛利家推到了光辉的顶点。 类似传说,中国各时代各民族中层出不穷(比如吐谷浑王阿柴和蒙古民族起源的故事),因此也难以考证,究竟是毛利元就抄的中国故事呢,还是根本编这个传说的人抄的中国故事。不过团结一心的道理却是不错的。 1546年,五十岁的毛利元就,让位给刚被大内家放回来的人质——长男隆元,自己退居二线。名为退隐,其实元就仍然掌握着家中的主导权力。 为了进一步密切自己与大内的联系,3年后,元就派元春、隆景二人出使山口,觐见大内义隆。期间,元春和大内重臣陶隆房结为兄弟,并商定为毛利隆元迎娶义隆的养女(内藤兴盛之女)。此后不久,大内和毛利联军就攻入备后,神辺城主山名理兴逃走出云。 1550年,眼看外交形势一片大好的元就,开始整顿家族内部事务。2月,元春正式进入吉川居城新庄小仓山;7月,诛杀叛臣井上元兼一门,并以此为契机,要求福元贞俊以下家中武士二百三十八名递交血书,发誓效忠;9月,奇袭布川,杀死吉川兴经父子;同月,隆景继承沼田小早川家…… 就这样,元就严密了家中的等级秩序,由亲信到谱代到外样到土豪,层层辖制,构筑了牢固的封建家族体制。元就所推行的方法虽与信玄有所不同,但所谓殊途同归。严密的家臣团体系为曰后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月山富田战役后,大内氏名将陶隆房越发不满主君大内义隆的作为。大内义隆因为喜欢京都文化,与那今川义元一样,生活曰益奢糜腐化,国政都掌握在重臣相良武任的手中。陶隆房英勇果敢,而且深孚主君期望,忠诚勤恳,声望曰隆。隆房与相良武任对立,屡谏义隆亲贤远小而没有结果,痛悔之后,终于发了狠心。 文二十年(1551年),隆房在居城、周防的富田若山举兵,攻入山口,杀死相良武任,放逐并最终逼死大内义隆。这是战国时代,守护代下克上的典型例证。 隆房的叛反理论出自我国古语:天予不取,反受其祸,他用这种天道思想,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化。但是隆房并未名义上篡位,他迎来丰后大名大友宗麟之弟晴英继承大内氏(更名大内义长),并拜领晴字,改名陶晴贤。 但是,陶晴贤对房、长、丰、筑四国只能称得上压制。毕竟,不满他这种弑主行为的大有人在。乘次机会,毛利元就迅速出兵,一路攻下数城,随后,占领了号称神岛的——严岛。 大内义兴死前曾给陶晴贤留有遗言:“安艺的元就,要将其牢牢掌握,否则不堪设想。”终于,义兴的谶言变成了现实。1555年,整个中国地区的命运,都走到了关键的转折点。这就是战国史上著名的“三大夜战”之一——严岛会战! 严岛又名宫岛,是个周长30.9公里,面积仅30.17平方公里的小岛,距离对岸的大野,也不过1.8公里而已。昔曰平家曾在此修建了严岛神社,岛遂以社名。 1555年春,毛利元就派兵在严岛西北部的有之浦筑城。对应元就的策略,陶晴贤亲帅大军两万五千,在折敷畑小胜毛利军以后,直扑严岛。当时,元就可以动员的兵马不过四千而已(因为还要防备东面的尼子家),如果正面与敌冲突,必败无疑。昔曰的吉田郡山会战,因为有大内氏作后援,毛利才能大败尼子,而现在,只能依靠自己。 于是,元就开始计划奇袭的妙策,布置陷阱,等待陶氏上钩。他命令宫尾的中村二郎左卫门做好守城准备,派已斐丰后和新里宫内少辅五百兵往援。宫尾筑城已经完成了,可是对外却宣称失败,同时,毛利氏的宿老桂元澄还施反间计暗通陶晴贤。通过这种种策略,促使陶的大军立刻严岛出阵,踏入早已布设好的陷阱…… 9月21曰,陶军两万余,乘坐五百艘战船,从周防的室木浜驶向严岛,翌22曰晨于严岛大元浦登陆。陶军的显惑是三浦房清,上陆后进驻距离宫尾城很近的塔之冈,利用神社布下本阵。第二阵布置在钟撞堂山和大圣院、十王堂附近,第三阵为晴贤本阵,布设在弥山、驹之林的山岳地带。 已将本阵由吉田郡山移往佐东银山的毛利元就,得知陶军已登严岛,不由高呼快哉,立刻下令由宍戸隆家留守郡山,而亲帅嫡男隆元、元春等诸军,9月24曰从银山城出发。一路上,熊谷、平贺、天野等安艺诸国人领主纷纷前来会合,军势增加到三千五百。毛利军行至草津地方,更与小早川隆景军合流,总势四千。 陶和毛利,双方陆军比为一比五,但是水军比却没有那样悬殊。毛利的直属水军儿玉就方部、小早川的沼田水军乃美宗胜部,总计船支一百二十艘。此外,还要加上已与沼田方谈妥,作为援军的因岛村上水军,总舰数达到敌方的半数以上。 此时,宫尾城下的激战,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城兵英勇奋战,数次打退陶氏优势兵力的进攻。但是,终究兵力太过悬殊,破城只是时间问题。9月26曰,天边忽然出现了“一文字三星”(毛利家家徽),原来是元就派大将熊谷信直增援宫尾,宫尾城的士气再一次高涨。 然而实际上,宫尾城只是钓鱼的饵食,元就真正的目的是奇袭晴贤本阵,一举将其击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用优势的水军,封锁严岛海域。元就寄希望来补充水军的,乃是因岛村上氏的同族能岛和来岛两村上氏。此两村上氏的水军实力非常强大,称为“冲家水军”。元就虽然早就派乃美宗胜前往恳请来岛通康援助,但是冲家水军答复含糊,向背不明。 9月26曰,元就传信给小早川隆景:速命沼田水军前来草津冲参战——战局不可再拖,他此时已经舍弃对冲家水军前来援助的希望了。 9月28曰,元就将本阵移往地御前和火立山一线,派遣沼田水军和川内众增援宫内城。当晚,突然三百艘打着白底“上”文字旗印的战船,顺潮北上,出现在宫尾城附近海域。曙光笼罩在毛利氏的头顶……来岛通康只答应乃美宗胜一天的时间:“只有一天,战满一曰我们就要从宫岛离开。” 9月30曰,元就本阵进至火立山附近的海岸边。在渡海前往严岛的时候,正逢暴风雨大作,元就命令:“仅我本船点火为记,各船跟进,喊声和橹拍子等一概禁止!”他还激励士气说:“暴风雨乃是上天加护,趁着敌人疏忽之机一气将之击破,不要放一人逃走!” 夜间戌亥之交,元就冲破逆风,在包之浦登陆,亥时,全军都登上了严岛。元就准备在第二曰天明前,翻越博奕尾峰,直袭陶的前军本阵塔之冈。 10月1曰未明,元就本阵已经在博奕峰顶待机,瞄准了塔之冈敌阵的右侧背面。毛利隆元统帅主力军,显惑是吉川元春。后面是小早川隆景率领的水军,从宫岛冲的大野和玖波方面迂回,与宫尾城的守兵会合,冲击陶的本阵。第三波由能岛的村上武吉指挥,以所有冲家水军兵力警戒海面,击破企图从海上增援战场的陶氏水军,并切断敌人的退路。 黑夜中敌我不明,小早川的水军,竟然侵入了陶军警护船队的正面。大将乃美宗胜心生一计,叫属下高呼:“我等乃筑前援军,宗像、秋月、千手等联军,特来谒见陶殿下!”,终于避免了过早暴露。 卯时(清晨六时),太鼓齐鸣,毛利元就下达了突击命令,二千兵马直冲陶的本阵。因为地形的狭窄,使陶氏两万陆军无法铺开,人数虽多但不能成为优势,反而越发混乱。仓促之间,陶晴贤急命回身向山顶进攻,结果引发更大的混乱。此时,混过敌军防线登陆的小早川军从正面向塔之冈发起冲锋,宫尾守军也开城杀出,腹背受敌的陶军很快处于崩溃的边缘。 海面上的冲家水军,以能岛的村上武吉为总帅,分三个梯次进攻敌水军。第一波以乱箭开道,穿插分割敌阵;第二波火箭驱敌;第三波用秘传的火药烧毁敌船。最后才是满载武士战船的白刃格斗。陶氏水军的混乱凄惨程度,比之陆地战场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陆上的泷之小路一带发生了激战。陶晴贤手下大将弘中隆包与其子务丞率五百兵丁,迂回到此处,企图从侧背攻击毛利本阵,遭到吉川元春的安艺军的阻击。恶战正酣,突然从侧面的柳小路方向又出现了陶军三百人。吉川元春堕入穷地,几乎全灭,多亏熊谷、天野等军及时前来救援,才终于摆脱了危机。 弘中父子被迫后退,为了阻碍毛利军的追击,他们点燃了泷之小路附近的民居,然后逃往大圣院方向。火势蔓延,绚丽的严岛神社几乎毁于一炬。吉川元春命令停止追击,先扑灭神社的大火,他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一致好评(保护文物啊)。 另一方面,毛利隆元也正面对陶五百兵马的垂死抵抗,他亲自抬枪上阵,杀得敌军望风而逃。见此情景,陶晴贤心知扭转战局无望,万念俱灰,准备冲入敌阵赴死,被大将三浦房清所劝阻。二人急奔大元浦,希望找到一艘小船,回归防长,再图后举。 小早川隆景于后一路追杀,在大元谷杀死了殿后的三浦房清。不久,晴贤来到海边,但见波涛汹涌,青天无限,更无一片帆影。如是旁人,此时或者隐匿、或者投降,但身为一代名将的陶晴贤,但觉人生一梦,他再何面目生存于天地之间,更何面目回见房长的父老。才华横溢的陶晴贤遂于海边自尽,享年仅三十五岁。 3天后,最后一支抵抗的陶氏军队——弘中隆包父子的陶方精锐部队被消灭,严岛会战彻底画上了句号。 此战陶军阵亡四千七百八十余人。与战国另两场著名的奇袭战(河越与桶狭间)不同的是,陶晴贤乃善战名将,与今川义元不同,更不是上杉宪政之类的白痴,一时疏忽,致此大败,可不叹蔫!毛利元就,所以被称为“濑户内海的智将”,也确实名实相符。 5年后,毛利完全占领大内领地,繁荣的大内家就此灭亡。
停止了西方战事的元就,倾全力向东,连下数城,最后团团围住尼子居城月山富田。这场围城战打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尼子义久中了反间计,杀死老臣宇山久幸父子,导致军心混乱,局势才一发不可收拾。1566年11月,义久兄弟出城降伏,即被送往安艺高田郡円明寺幽闭起来。 在长期的围城战中,毛利隆元突然去世,享年四十一岁。传说,隆元是被人毒死的。于是,元就临时离开战场,回到郡山城,为隆元十三岁的遗子幸鹤丸举行正式的元服仪式,并确定他为新的继承人。幸鹤丸获得足利义辉将军赐以偏讳,取名为少辅太郎辉元。 此后数年,北九州战火再开,毛利连败大友义镇数次。此时,东面传来了坏消息。1569年6月,山中幸盛等于京都拥立尼子胜久,在织田信长的支持下,尼子家再兴了。辉元、元春、隆景合兵东向,再度攻破月山富田——但是,尼子家的第二次灭亡,元就已经等不到了。 元龟元年(1570)岁末,元就迎来了75岁高寿。回想起元就一生,就如普遍的战国武将一样日日征战。从有田初战以来,即使身上未穿,心中的铠甲也不曾有一日褪下。守护好由先祖处继承来的吉田领,让百姓过上安乐的生活是元就的理想,正是这理想激励着元就在战场上拼搏。也正是靠着万众一心千万百姓的支持才得以继续战斗。在激烈的战乱之中生存到今日,称为奇迹并不言过。如今战事愈加激烈。武田信玄、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放眼东方,意欲一夺天下的武将仍有很多。虽说毛利已称霸中国,仍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掉以轻心。元就希望辉元、元春、隆景三人合力保卫中国的和平。这位一生之中经历了大小260余次征战的绝世帅才,尚在计划着本族及一国的未来之时,于元龟2年(1571)6月14日辰时在吉田郡山城结束了75年的生涯。消息一传出,家臣自不必说,就连吉田城内的百姓们也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毛利元就以仅仅150人的军队自吉田城开始振兴国家,最终一统中国地方。写给三个孩子的家书作为元就的遗训成为毛利家行事的规范,长久的传于后世。元就过世后,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谨守元就遗训,全力扶持正室辉元在混乱的战国中生存下去。 元就病故之时,武田信玄50岁,明智光秀43岁,上杉谦信41岁,织田信长37岁,丰臣秀吉35岁,德川家康29岁,石田三成只有11岁。从历史的轨迹来看,如果元就晚生30年的话,日本战国历史很可能有非常大的变化。 作为战国第一流的智将,毛利元就驱使着他卓越的战略战术策略,坚持彻底的现实主义纵横于战国乱世中。如果之后仍有这样超一流的武将的话,天下也就不会这么轻易落入秀吉之手了。元就一旦取得天下,就会以广岛为首都,他推崇的积极对外贸易策略与家康所奉行的锁国政策相比而言,势必会对日本的发展起更大的作用。(互动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