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任正非吹过的牛都成真了,原来靠这3个秘诀!

 Eaglewolf 2018-06-27


作者  l 余名

原创 l 创业智库(ID:cyzk88)

转载授权联系(微信ID:cyzk88365 )


企业家身上总贴着一些标签:坚韧、远见、知人善用……


有时企业家们还少不了另一个共性:爱吹牛。


华为初创时,任正非说:“华为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企业。”如今华为通信产品总收入位列全球第一。


互联网泡沫前,马云说:“阿里巴巴未来要成为市值50亿美金的企业。

现在这个目标已经超一百倍的完成。


清空所有资产,马斯克说:“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发射载量最大的火箭。”今年,整体计划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将时间拉回所有豪言都只是荒芜的时候!


华为的员工拿着用打白条方式发的工资充满疑问:“公司该怎么活下去?


阿里巴巴连个正经的办公室都没有,马云开会说出这话连掌声都小了。


而马斯克则是一度被称为骗子,航空界的知名人士甚至说马斯克的项目愚蠢至极,他正在从内部毁掉美国。


这些吹牛成功的企业家究竟做了些什么?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真。

 


 

任正非,不回头的决心



在2011年的内部讲话中,任正非以“不回头”三个字作为结尾。


翻开华为的发展历史,也的确是在通信领域一去不回头。


至于华为是什么时候宣布走向这条道路的?


我想应该有两次,一次是任正非对自己说的,一次是任正非对别人说的。


什么时候对自己说的,时间不得而知。而对别人说的时间是在1993年。

按余承东回忆说:


“1993年曾经有一段时间,华为都发不起工资,任老板给我们打白条,说我们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通讯企业,我们当时都笑话,怎么可能,我们都活不下来。”


对于那段时间的华为来说,没钱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任正非看的是技术上的突破,1993年,华为已经在交换机的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始从倒买倒卖走向自产自销。


华为迅猛的发展没有持续多久,从2001年开始,华为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先是任正非最为重视的李一男在“内部创业”的过程中“叛变”,创办了“港湾网络”。华为在国内直接多了一个最了解华为的对手。


而后其他通信公司通过挖墙脚的方式,在华为连人带资料一齐挖走,霎时间,以技术为先的华为在技术研发上停滞不前。


在海外市场,思科走上门来指责华为侵权,利用本地优势将媒体的矛头指向华为。



这段时期,任正非说他累坏了,总算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些高管会自杀,自己甚至在梦里醒来的时候常常哭。


但是无论承受怎么样的压力,在公司的员工面前,任正非总是一如往常,这是他身为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理清思路之后,任正非做出决定在公司内部成立“打港办”与港湾争回国内市场,巩固核心技术员工防止技术流失,另外组织“应诉团队”前往海外应对思科的控诉。


在任正非“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的指示下,应诉团队在几个月的时间将媒体的舆论导向中立,并赢了最后的胜利。


对于技术人员,华为不仅止住了流失,还将反挖了港湾网络的一个研发部,最终于2006年完成对港湾网络的收购。


至此任正非累坏的日子才算是结束,并在“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企业”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孙正义和马云,语不惊人死不休



无独有偶,同时代中除了任正非,还有孙正义跟马云,相比之下,他们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1999年,阿里巴巴总人数18人,每个人拿600块工资,办公室设在马云家里。


就是这种情况下,马云对员工说:“阿里巴巴未来要成为50亿美金的企业!”


根据在场的人回忆:这句话说出口,原本热烈的掌声霎时就小了。


马云说出这话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阿里巴巴就经受了内部资金紧张,外部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碎的双重危机。


那时候,马云经过反思才决定裁撤多余的办事处和员工,通过开源节流度过寒冬。


之后的马云虽然务实,但是目标不变,阿里巴巴在马云接连不断的愿景之下,终成现在市值500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



相对马云,孙正义更是夸张。


在公司成立之初,孙正义就站在装水果的箱子上面,对刚招的两名员工慷慨激昂地说道:“公司的营业额5年达到100亿,10年要达到500亿。”


两名员工相对而视,得出“这个人是个疯子”的结论。


第二天,两名员工连班都没来上,孙正义成了光杆司令。


后来孙正义两次创办杂志失败,不仅亏损了有10多亿日元,还将自己送进了医院。


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孙正义一进去就住了三年半,医生还说他活不过五年。


这要是换成其他人也许就放弃了,但是孙正义没有,他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着的意义。”


换成热血动漫中主角的话,就是我的小目标还没实现呢,怎么可能就这样死在这里!


也许他真的是主角。


住院三年半,平均每天看五本书。


为了调查未来的热门行业,编写的资料能叠十米高。


后来对雅虎和阿里巴巴的投资更是使其被称为“亚洲巴菲特”。


现在软银投资超过600家互联网公司,所掌握的资金更是远不止他当初所定下的目标。


 

马斯克,吹牛的梦想家


在爱吹牛的企业家中,马斯克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梦想家。


1999年马斯克创立了paypal,北美市场唯一的支付平台。马斯克将其卖出后获得了了1.8亿美元的收益。


但是很快马斯克就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得借钱租房的“穷人”。


“我从卖 Paypal 的交易中赚到1.8亿美金。我投了1亿美金给 SpaceX,7000万投给特斯拉,又在Solar City里投了1000万,我得借钱来交房租。”


之所以说马斯克是一个梦想家,正是因为他敢倾其所有并且义无反顾。

那么这样的一个梦想家是怎么吹牛的?


他说,他要向太空发射火箭,目标只有两个,载重量比现有所有火箭大,而成本比现有所有火箭低。


当时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载重火箭是“德尔塔-4”,但是其平均花费高达4.35亿,马斯克的手上只有一亿的投入。


经过一阵市场调查之后,马斯克决定由自己制造火箭,毕竟市场上的火箭他真的买不起。


然而,在资金、人员火箭都齐了之后,梦想依旧遥不可及。


马斯克的火箭发射失败了。截至2008年的经济危机来临,马斯克连续失败的三次,三次失败几乎令他倾家荡产。


但是失败并不是最可怕的。


追求梦想的路上,最怕的是连自己崇拜的人都来否定自己。



在三次失败之后,马斯克所崇拜的登月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尤金·塞尔南分别指责马斯克在从内部毁掉美国以及这个项目是愚蠢的,应当立即停止。


马斯克咬咬牙,终于把这些前行路上的石头踩了过去。


对于他来说,梦想是不可能放弃的。他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在这样的意念之下,距离上一次失败一个月之后,马斯克终于将火箭发射成功。


正是这次成功,SpaceX获得了新的资金投入,避免了破产。


历史性的时刻在2018年2月7日。


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火箭猎鹰重型发射成功,耗资仅1.5亿,为上一个“第一火箭”成本的三分之一,而这还没算上回收火箭二次利用节约的成本。


更令人激动的是,此次完美的对火箭进行了回收,这为今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而后马斯克计划:


5年内将火箭的二次发射时间缩短到24小时。

2020年,Hyperloop(超级高铁)开始运营。

2025年,发射火星殖民运输飞船。


新的航天时代,正在这为梦想家的“吹牛”之间悄然降临。



 

余承东,华为里最会吹牛的



余承东在华为成立后的第六年进入华为。他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在欧洲将华为的市场份额从2%提升到30%多。


可自从接管了华为手机业务之后,他的身上多了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爱吹牛。



就连任正非都调侃:“余承东是华为里面最会吹牛的。”


余承东都怎么吹牛?


华为P8销量只有500万,发布P9的时候,他敢说销量要超过1000万。

各厂商对2K屏趋之若鹜的时候,他敢说未来手机主流屏幕依旧是1080P。


小米风头正盛的时候,他敢说单凭子品牌荣耀销量就要超过小米。

余承东这么吹牛,除了华为手机急需品牌转型的名气需要之外,还源自余承东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由无线领域钻入消费者业务,余承东不能说是无所适从,但总有那么点不熟悉。


为此,在他深圳南山科技园的办公桌上,总摆放着市面上最新的手机,有华为的,也有友商的。对某项功能有疑问时,随时叫来产品经理讨论。


产品线上,他更是大刀阔斧将产线进行精简,只留下少数几个品牌,面对不同用户做到产品精细化。


接着不断地以吹牛的形式将自己的目标告知天下。


然后!P9八个月销量就达到1000万,在发布P10之前销量突破1200万。


热潮过后,国内手机厂商只在少数机型提供2K屏幕版本。


2017年荣耀的销售量超出小米近300万,销售额超出小米近100亿。


现在,余承东还说:“四、五年内,在中国市场上超过三星和苹果。”


为什么这些企业家能够自信满满的吹牛,而且最终都得以完成?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三点:



 

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



拿任正非、孙正义和马云来讲,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之下,要将公司发展成千倍万倍的规模看似荒诞,却表现出对未来长远目标的自信。


在无论企业经历怎样的危机,他们从未放弃过。


为了表达这份自信,华为内忧外患的时候,任正非再怎么撑不住了也忍着,到夜里一个人哭,第二天到公司依旧跟往常一样。



孙正义成了光杆司令之后,依旧每天精神抖擞地跟妻女说上一声“我走了”才到公司。


哪怕身患重病的时候,他依旧坚持学习,时而在医院里跟公司的高管讨论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


马云也是因为这份自信,跟孙正义谈论了阿里巴巴未来的目标不过六分钟,就获得了孙正义的投资。


后来公司资金紧张,马云也只是停下来思考自己做错了哪些,而从未质疑过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


先有自信,别人才愿意相信你会成功



 

目标成就挂钩



身为世界上首个发明数码相机的柯达,紧盯着胶片相机市场固步自封,现在只能艰难的依靠情怀重回市场。


曾经,IBM没有重视起关系数据库,后来被拉里·埃里森的甲骨文(ORACLE)公司赶在了牵头。



如果任正非在1994年仍满足于倒买倒卖交换机,而不是励志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企业,那今天就不会有以技术见长的华为。


同样的,马斯克当初也完全可以拿着自己的1.8亿美元,再次创立新的互联网公司,可是他没有,他给自己定下了“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发射载量最大的火箭”。


现在马斯克不仅给航天事业带来了新的改变,还复活了当年破产的“铱星计划”。


没有目标而一路狂奔的人,其实什么都不是。



 

心理暗示激发自己的能力



余承东接受手机业务的时候,对照了无线业务的成绩,要做就做到最好。他说:“在我余承东的字典里,没有第二,只有第一


但是华为手机历史遗留太多问题。


完全没有知名度,生产线上全是运营商定制的低端机型。


余承东想拿一把柴刀砍遍满山柴火谈何容易?便是如此,他这才干脆来个吹牛大法。


在每次发布会,余承东都有惊人的语录。


这让我想起一位叫山田本一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总是将漫长的赛程分解成数个小目标,每次都告诉自己下一个目标不远,以此激励自己完成比赛。


华为手机的目标同样长远,余承东将这长远的目标分解到每一次的新品上,每次获得的成功,都化为动力接着激励自己下一次进步。


而面对能力与目标存在的些许差距,他也只是说:“求其上得其中,好过求其下而得更差。”


不敢激发自己的能力比起没有能力更可怕的,是将“成功”变成了“可能成功”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些企业家高不可攀,我们普通人学不来。


说:“他们吹牛能成,我们吹牛能死。”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他们吹牛的时候,他们跟普通人有多大区别?


回到那些年,任正非、孙正义、马云,不过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他们也不过是有着一腔热血的创业青年。他们吹牛不过是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


同样,余承东和马斯克的例子代入我们的身上,不过是能力和目标、梦想间存在差距。


吹牛让他们的梦想明确的摆在了他们面前。


吹牛让他们更明确地利用自己的能力。


我们并非是像看鸡汤似的,看完后打着鸡血励志达到他们同样的高度。

但有所成就的,总是那些充满自信不断激励自己向目标前进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