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尧出土的《王宗孟墓志》考

 雲泉 2018-06-27

【摘 要】近年出土于河北邢台隆尧县的金初“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公墓志铭”,志文所述志主王宗孟的科场经历,反映出北宋一些士人在王安石变法中的遭遇,表达了对“王氏之学”及科举改革的反感情绪及对宋英宗皇后高氏临朝称制后,罢新法,复旧制,使士子“雨露恩沾”的称颂,对研究那段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隆尧出土的《王宗孟墓志》考

王宗孟墓志,近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葬,志石一合,现存处不详,有拓本流传。据拓本知,志盖顶,篆书“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君墓铭”(图一)。志石高70.5厘米,宽63厘米,志文楷书,共35行,满行38字,共计1395字,首题“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公墓志铭”(图二)。前进士上官昶撰文,文林郎守太子校书郎、前高平县主簿兼知县尉滑可立书丹,侄男、进士良弼篆盖。

据志文记述,王宗孟(1026-1107年),字景纯,祖籍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县),后迁居晋城(今山西省晋城市)。生于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活了81岁,一生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志文称王宗孟博通经史,擅词赋,元六年(1091年)受特恩廷试中选登第,任过邢州助教和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县)主簿,数年后退安旧第,优游闾里,育子教侄,尽享诗酒琴书之乐,于徽宗大观元年九月病逝。

王宗孟家境殷实,高年登第,入仕后或为州官之下僚,或为县官之佐吏,无大荣大衰、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澜,生平事迹微不足道者多。不过,志文中关于王宗孟虽学有所长,却因为有悖于王安石“熙宁变法”的时尚,故而蹭蹬场屋,一直到年已65岁时方中选的记述,委婉地反映出当时一些士人在王安石变法中的遭遇,表达了对“王氏之学”及科举改革的反感情绪,以及对宋英宗皇后高氏临朝称制后,罢新法,复旧制,使士子“雨露恩沾”的称颂。

志文称:王安石“熙宁变法”前,“取士之科,有词赋,有明经,有学究,有明法。大抵时之所尚,以词赋为先。”而王宗孟恰好长于词赋:“公既不喜为章句儒,且羞为法家而不读律,遂专攻词赋,作者服其能。尔后每至秋赋,就会试于于今昭义,再夺文解。”这就是说,如果以词赋为先的惯例不变,像王宗孟这类长于词赋的士子登第入仕必矣。想不到的是,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积极推行变法,而科举制度亦在变法之列。熙宁四年(1071年),词赋之科被废除,唯以经术取士,所以志文说:“迨熙宁初,王氏之学既兴,纯以经术取士,而词赋之科遂废矣。”又为王宗孟慨叹:“猗嗟我公,蚤善词赋;熙宁改科,遭回迟暮。”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取得长足发展的时期,太祖、太宗、真宗等朝,在革除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制度日趋完整、严密,成为其政治文化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唐代比较,宋代取士的科目呈逐步减少趋势,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士人皆以进士科登第为荣。据史料记载,王安石对科举的改革始于宋神宗熙宁四年,此前,科举包括贡举、武举、童子举、制举等名目,而贡举又设进士、明经诸科(包括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传、三礼、学究、明法等科)。熙宁改革后,罢废明经诸科,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后又废制举,另设新科明法。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目的是要改变考进士者“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及试经者只取记诵之工、不责大义的流弊。而欲使士子“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乎政体,有大议论,使之古今参之是也”,就是提倡“学以致用”。新法在注重通过策论培养士人实际能力的同时,更加大加重了经义的考试内容,变诗赋取士为经义取士,以培养士子“通经致用”的能力。

然而十几年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病死,其不满10岁的儿子赵煦(宋哲宗)继位,建年号元,神宗之母高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处理军国大事。高后政治上趋于保守,执政后选任对变法持异议的司马光、吕公着为宰相,于是尽罢新法,恢复旧制,自然,熙宁四年进行的科举改革也被罢废了。由于事件发生在宋哲宗元年间,所以后来被称为“元更化”或“元复古”。

对于志主王宗孟来说,“元更化”恢复旧制,使他受益匪浅。志文记述,元六年宗孟父子双双登第,衣锦同归:“公受特恩,廷试中选,受文学,避讳改州助教。其子衮预正奏名,前公一日廷试中进士高第。既还故里,亲旧迎贺,有衣锦之荣。父子同之,前此盖未有比者。”而在志文结尾“元复古,大母垂帘。振淹拔滞,雨露恩沾”的铭赞,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这些因恢复旧制而登第入仕的士人们对“大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的称颂、感恩之情。

按,哲宗的“大母”(祖母)高氏,北宋英宗皇后,史称宣仁圣烈皇后(1032-1093年),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勋戚之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其姨母, 治平二年(1065年)被英宗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她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执掌朝政9年。她在听政期间起用旧臣,恢复旧法,史称“元复古”。对于高太后的评价,史家众说纷纭,历来毁誉互见,而《王宗孟墓志》内的称颂之辞,则是身受其益者在隔代之后,对60多年前那场“变新法”与“复旧制”历史事件的一种颇具感情色彩的表达。

志文的撰写者上官昶,署衔“前进士”,应该是北宋的一位遗民。他的这篇文章写得词采斐然,如描述王宗孟退归乡里、颐养天年一节文字:“于是远谢势荣,退安旧第。虽无当门之五柳,亦有就荒之三径。园林既茂,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欣欣而乐。有酒盈尊,陶陶而醉,南窗之明之以寄傲,琴书之乐之以消忧。岁时伏腊,良集亲宾,把壶笑傲,率以为常。而又间多酬唱,脍炙人口,前辈耆老颇能诵之。日复一日,行三十年,则公之享福修《洪范》之五者,真可尚已。噫!人生一世间,其来若浮,其去若休,然不满其志者十常八九,如公之享受志亦足矣。虽有孤猿啼月坟上,果何憾焉!”叙事、描绘、抒情,简洁生动,文情并茂,堪称美文。也许,因为此人不幸遭逢乱世,入金后隐居不仕,终老园林,致使事迹不着于史籍,文章淹没于岁月;今览此赖“埋幽”而幸存之文,不能不使人生沧海遗珠之憾。 书丹者“文林郎守太子校书郎前高平县主簿兼知县尉滑可立”,史籍亦无考,但从署衔可知,他是一名由北宋入仕金朝的官员,其现职是“文林郎守太子校书郎”,而以前在北宋时曾任“高平县主簿兼知县尉”。此志文书法宗柳公权,结构严谨,遒媚端劲,颇具功力。

隆尧出土的《王宗孟墓志》考

附:王宗孟墓志录文

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公墓志铭

前进士上官昶撰

文林郎守太子校书郎前高平县主簿兼知县尉滑可立书

侄男进士良弼篆盖

公讳宗孟,字景纯。曾祖考讳仪,祖考讳德升,父考讳文。其先占籍高平县,后徙居晋城,为郡大姓,三」代皆晦迹不仕。公天资聪明,秀颖特异,总角读书,不作儿童戏。既长,博通经史。于时取士之科,有词」赋,有明经,有学究,有明法。大抵时之所尚,以词赋为先。公既不喜为章句儒,且羞为法家而不读律,」遂专攻词赋,作者服其能。尔后每至秋赋,就会试于于今昭义,再夺文解。迨熙宁初,王氏之学既兴,」纯以经术取士,而词赋之科遂废矣。公于是专以教子衮为事,使通诸经子之书,尤熟三经新义。时」尊新学,其博闻强记,寤疑辩惑,诸儒多请益者。所应有司之选,经专《尚书》,吐辞为义,滔滔浩浩。初试」秋闱,独擅一日之长。旁窃观者缩手袖间,且服且叹,果与其侄略同预解名,皆公所教之力也。至元」六年,公受特恩,廷试中选,受文学,避讳改州助教。其子衮预正奏名,前公一日廷试中进士高第。」既还故里,亲旧迎贺,有衣锦之荣。父子同之,前此盖未有比者。未几,调邢州尧山县主簿,安之若命,」不起栖鸾之叹,虽曰佐县,实多惠政。远思亲族,至服食器用,时寄均惠,盖公之不吝,本乎天性之义」则然。先是公之弟亡,三子孤遗,如良弼者皆幼。公留意字育饮食教诲之,至今皆为成人。然初为严」氏戾之,公恶而勿恤,终至反目。乡之好德君子,莫不服其以义断恩,为友于者之所胥恸焉。公前在」任日,以管勾牧马有劳,减磨勘四年,归而弗就,则公之视爵禄亦轻矣。况家素殷之,志高气扬,又其」子衮每割清俸,以奉甘旨,于是远谢势荣,退安旧第。虽无当门之五柳,亦有就荒之三径,园林既茂,」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欣欣而乐,有酒盈樽,陶陶而醉。南窗之明之以寄傲,琴书之乐之以消忧。岁时」伏腊,良集亲宾,把壶笑傲,率以为常。而又间多酬唱,脍炙人口,前辈耆老颇能诵之。日复一日,行三」十年,则公之享福修《洪范》之五者,真可尚已。噫!人生一世间,其来若浮,其去若休,然不满其志者十」常八九,如公之享受志亦足矣。虽有孤猿啼月坟上,果何憾焉!以大观元年九月二十日寝疾卒于」家,享年八十有一。娶陈氏,继娶贾氏、严氏。男三人,长曰泾,后公六年卒;次曰涛,少负奇才,学未可量,」不幸蚤夭,先公六十二年卒;次曰衮,故知岚州宜芳县事,后公三十一年卒。女四人,长适进士那焕,」次适进士严通,次适进士滑庠,次适进士周之才。孙男六人,长曰大年,举进士;次曰允弼,西班小底,」前任权高平主簿兼知县尉;次曰大忠,次曰大受,次曰大护,次曰大韶,皆肄业于学。孙女八人,长适」进士郭时敏,次适金州户曹都彦伦,次适进士陈子韶,次适延路第四部将陈泰,次适进士张锡,」次适进士刘楫,二幼。且女之所适,皆得嘉偶,如都张陈氏,非特当时之名家,亦皆一时之闻人,允谓」得所嫁矣。曾孙男四人:光国、光祖、光烈、光辉,皆幼。卜以天会十五年十一月壬寅日,葬于本县移风」乡拓贤里白水原之新阡,夫人皆焉,礼也。其孙大年以次,前期状公之行事来告,且丐铭于予,」固辞既不获矣,乃为之铭曰:」王氏之先,庆祚绵绵。世为巨姓,赫奕光传。猗嗟我公,蚤善词赋。熙宁改科,遭回迟暮。」元复古,大母垂帘。振淹拔滞,雨露恩沾。鸾栖一官,折腰足耻。归三十年,优游闾里。」既富而康,既寿而臧。考终天命,五福难量。教子克家,博闻强记。射策彤廷,荣中高第。源流后昆,宜通子孙。诜诜而德,绳绳而温。白水平原,祀乎雪壤。铭发幽光,将来是叩。作者:伊葆力 杨卫东 来源:文化隆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