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莫言有关的日子

 泰山书馆abc 2018-06-27

香港作家马家辉,做客圆桌派时,

曾对莫言的穿着提出了批评。

马家辉的表述,很委婉,

但话语意思很明白,莫言穿得太土了。


这里没有任何指责马家辉的意思,

恰恰相反,我以为,

“土”几乎是与莫言最贴合的一个词。

不夸张地说,

莫言是从土里爬出来的世界作家。


即使20多岁就离开家乡,

对贫穷、落后、了无希望的高密农村的恨与爱,

都伴随了他的前半生。


1.饥饿童年

▲莫言与父母在老家


1955年,中国一穷二白,

莫言在山东高密的一个农村出生。

从出生起,就没吃过一顿饱饭。


小时候想当作家,

就是梦想有朝一日,

能过上腐败作家一天吃三顿饺子的生活。

1967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5年级的莫言,被赶出校门,

被迫回家放牛、割草、种高粱,

后来被招工,进了工厂。


莫言的四叔,是生产队长。

干起农活笨手笨脚的莫言,

经常受到四叔的照顾,叔侄二人感情很深。


1984年10月,四叔赶着牛车。

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县城送甜菜,

途中被一汽车当场压死,牛伤车毁。

司机是酒后无证驾驶,

但因是给公社书记家盖房拉砖,

就只赔了3500元了事。


四叔的死,对莫言刺激很大,

后来莫言把这件事,作为创作资源,

写进了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据他自己的话说,之所以写这部长篇小说——

“实际上是,把我积压多年的、

作为一个农民的愤怒和痛苦,

对这种官僚主义、腐败行为的不满发泄出来。”


2.开心进城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青年民工莫言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人生发生了180度的急转。


那个年代,当兵和高考一样难,

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农村青年能参军,是光宗耀祖的事,

村里的整条街都要敲锣打鼓,

给新兵送大红花。


莫言走的时候,村里也很吵闹,

但不是敲锣打鼓的声,

是乡亲的谩骂声:

“贫下中农的孩子当不了兵,

竟然让一个老中农的孩子当了兵!

这是什么世道?阶级斗争还搞不搞了?”


而拿着入伍通知书的莫言,

只想快点离开这片令他绝望的土地,

再也不要回来。


3.紧握机遇

▲当兵时代的莫言


1978年,领导找莫言谈话

说上级分配给连队一个

报考解放军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名额,

经研究,决定让莫言去参加考试。


之所以让莫言去,

是领导以为莫言是高中生,

但实际上莫言小学都没毕业。

报考的专业,还是电子计算机。

而对于数理化,

莫言真的是一窍不通。


但说出真相,意味着错失机会,

莫言选择了试一试。


当年8月份,

教导员找莫言谈话:

“上级刚才来电话,

原先分配给你的那个考试名额取消了,

希望你能正确对待。”


这一消息,

让莫言如释重负,

又深感失望。

拼命学习了半年多,

突然被告知不用考了,

希望之火,瞬间被扑灭。


但庆幸的是,努力没有白费

因为之前准备参加考试,

莫言很是拼命学习了一阵数学。

赶上全军学文化的热潮,

教导员让莫言给战士讲数学。


恰逢上级领导下来视察,

听了莫言一堂三角函数课,

认为此人很有水平。

于是,莫言被调到保定训练大队当教员。



4.野心勃勃

1990年代,莫言在一处仓库写作《酒国》


1978年9月,站岗之余,

莫言开始暗暗学习写作,

想要从晦暗中摸索出一线亮光。

之后便自己创作了两篇小说,

投给了《解放军文艺》。


文艺社的编辑给莫言写了退稿信

大意是:版面有限,这样的大型话剧,

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

教导员拍着莫言的肩膀开玩笑说:

“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


仿佛是赌气,

仿佛是要轻装上阵,从头再来

被调到保定前,

莫言把被退稿的两篇小说

都投进炉子,烧了。


5.突出重围

▲ 莫言与妻子和女儿


转眼到了1981年,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保定文联办的《莲池》杂志

发表了莫言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春夜雨霏霏》,

然后紧接着第二年,

又发表了短篇小说《丑兵》。


这两篇小说的发表,

极大的鼓舞了莫言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

他成功的引起了局里领导的注意。


小说发表的第二年,

莫言被提干,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工,

吃上了农村子弟梦寐以求的“皇粮”。

还是正排政治教官,

这一跃,不能说青云直上,

也是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6.机遇垂青

▲ 1986年的莫言


80年代,文化兴起热潮,

能在杂志上发表小说的,

走到哪儿,都被领导视为珍稀动物,

成功发表小说的莫言,

就好像一脚踹开了幸运之神的大门

好事接二连三。


接到提干通知不到两个月,

1982年初秋,莫言从河北保定

调到北京长城脚下的延庆。


长城脚下,青年教官莫言,

挥斥方遒,埋头文学创作,

接连发表了三篇短篇小说,

《为了孩子》、《售棉大道》和《民间音乐》。


老作家孙犁,读到了他的小说,

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里,

给予充分肯定。.


孙犁在文坛上地位崇高,

他的推崇,对莫言后来的成名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84年秋天,莫言得到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的赏识,

进入该系学习。


这段学习经历,

对莫言创作影响巨大。

他后来坦言:

军艺使我的创产生了巨大的转折,

我明白了只有跟别人不同,才有可能冒出头来。


6.震动文坛

▲ 莫言和张艺谋、姜文、巩俐在拍摄《红高粱》时的合影


1967年,莫言十二岁,

因饥饿难耐,

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

被押送到工地后,

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

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


这个惨痛记忆一直被莫言深记,

1985年,莫言把这件事写成了——

《透明的红萝卜》。

这是莫言第一次,

真正用文字描写他的故乡高密,

故乡的风一下就点亮了他的文学路。


1986年,离经叛道的《红高粱》

惊世而出,震动文坛,

张艺谋慧眼识珠,买下了电影版权,

把《红高粱》搬上了大荧幕,

也把莫言推向了世界。


1993年,《红高粱》在欧美出版,

《纽约时报》评论说——

通过《红高粱》,莫言把山东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7.身处风口浪尖

▲ 莫言的母亲与外婆


1994年,莫言的母亲去世,

他化悲痛为力量。

在短短83天,用56万字,

讴歌了一个博大傲立的母亲,

这就是后来的《丰乳肥臀》。


199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

因内容尖锐,引起轩然大波。

一些人看到了色情与下作,

一些人嗅到了“反动”。


各种批判、挖苦之声接踵而至

面对争议,莫言却说:

“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

但如果要了解我的文学世界,

你应该看看《丰乳肥臀》。


但不管怎么说,

莫言是不适合再待在军队了,

1997年,他脱下军装,

投身电视剧本创作。


同年,凭借《丰乳肥臀》

莫言拿下了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

“大家文学奖”,

获得10万元奖金。


8.文坛“莫老大”

▲ 莫言与大江健三郎

20世纪,中国文坛棋手是鲁迅。

21世纪,中国文坛迎来了“莫老大”。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大师,

都渴望通过自己的神笔,

构建现实之外的另一个“地理家园”。


就像鲁迅创造了“鲁镇”,

沈从文创造了“湘西”,

马尔克斯创造了“马孔多”,

而莫言,则创造了“高密东北乡”。


从1985年开始,

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

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

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


9.“土”出世界


2012年,莫言拿下诺贝尔文学奖,

举国上下掀起“莫言热”,

这股热流,甚至流向了海外,

获奖之后,英文版《红高粱家族》

一度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前20位。


借着诺奖的东风,

莫言成功跻身享誉世界的作家之列。


成名之后,记者问莫言,

是否会迁居海外?

莫言说:他连高密都不愿离开,

更别说离开自己的国家。




80年代,中国文坛迎来了创作爆发的莫言,也迎来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余华、苏童、史铁生、王安忆、阿城、韩少功......


而这些中国文坛响当当的名字,都在80年代的文学黄金期与同一个人产生了密切的交集。他就是被苏童称为“80年代文学的重要掘金者”——朱伟。


现在朱伟写了一本书,通过记录那些与大作家们交往的日子,来怀念那段他亲历的80年代文学岁月。


如果你想在闲暇之余,通过一本书了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当代作家,那么《重读80年代》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


重读八十年代

朱伟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6月

点击封面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