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6 | 百年前他们在福州街头拍了什么?

 老朱748ib1xkur 2018-06-27

本篇约3000字,阅读需6分钟


 


摄于1970年前后,福州街头的乞丐


“在福州,乞丐们将城市划分为若干街区,每个街区范围内都指定一个头目。我曾被介绍认识这样的乞丐头目,他的长子在门口迎接我,将我引进客房。当我坐在那里的时候,只见两个穿绸衣的女人从门口走过,迅速地往屋内一看:她们是乞丐头子的两个老婆,而他本人正忙于生意不在家中。”


“乞丐与商人间达成一种和解,他们在缴纳了济贫税的街道或商店外面作上记号,使他们能免遭那帮破衣烂衫的乞丐们的骚扰。”


这张1870年前后摄于福州的照片,是摄影师英国苏格兰人约翰·汤姆森百年前在中国留下的200多张影像记录中的一张。百年前的福州、乞丐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张照片和一段文字记录里,生动浮现。


在1860年以后,外国摄影师获得了在中国到处旅行的特权,当时摄影术才开始流行,他们携带着庞大摄影器械,拍摄这里的街道、居民、生活状况。他们有的是来经商的业余摄影者,有的是来旅行的摄影家,也有战地摄影记者。正因为这样的背景,100多年的福州有了比文字更直观的图像记忆。


本文介绍两位百年前最为重要的福州街头摄影师。

 


琼斯镜头下的福州:从公主坟望福州中洲岛


琼斯镜头下的福州:1880年前的福州南门景象


琼斯镜头下的福州:马尾与亭江之间,岛上要塞


汤姆森镜头下的福州:建于洞穴中的佛寺墓地Yuen-fu Monastry Cave,位于闽江上游


汤姆森镜头下的福州:位于南台岛的英国教堂


汤姆森镜头下的福州:当时的武官和士兵

 


1
特德·法朗西斯·琼斯


1860年的秋天,金发碧眼的年轻人特德·法朗西斯·琼斯开始了他的出国创业史。或者原本那不过是一次冒险的旅行,再或者还可能是赌气的出游,一切初衷在漫长的行程中,也可能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生了变化。

 

琼斯从美国飘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住在福州仓前山一间简易的小屋里。他的个头不高,和很多来这里淘金的外国人一样,他发现这里盛产西方稀缺的茶叶。于是,他在福州经营茶行,把武夷岩茶、茉莉花茶销往国外。很快,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变成在福州赫赫有名的埃奇公司总经理。那时,他还拥有一座白色的房子,他的那场遵照西方仪式的婚礼就是在这座东方小楼举行的。1877年12月12日,他的儿子查里斯·莱昂在这里出生,取名“福生”。

 

这些,是一个美国人在福州的幸福生活样本,看起来和我们毫无关系。当然,要说并不只是这个。琼斯还做了现在看来很有意义的事情——他拍到了100多年前他居住的福州城。

 

当时,达盖尔公布摄影术发明还不过20多年。英国生产的动物胶干玻璃底版使摄影在自然光下的曝光变得简便,而洗印在蛋清纸上的相片不仅漂亮,还能经久保存。摄影术很快受到欧洲时髦年轻人的追崇,当然,也包括福州的洋人们。

 

琼斯是住在福州的最早一批摄影发烧友之一。不过,因为当时的摄影仪器足有一个人那么高大,而且需要在国外购买,在中国居住的洋人并不都能自己拍摄,于是,就有很多热爱摄影的人像琼斯那样,请别人来拍。



琼斯镜头下的福州:英国驻福州领事馆


琼斯镜头下的福州:洪塘金山寺

琼斯镜头下的福州:福州的外国租界


琼斯镜头下的福州:农家院落


琼斯很喜欢福州,住在福州的20年,他几乎去过这个东方古城的每个地方。他希望记住这个生命中到达过的最远的城市。最初,他从洋人摄影师那里购买福州古建筑照片,后来,他干脆聘请摄影师,人挑肩扛摄影设备到北岭、鼓山,沿古樟溪两岸,拍下一帧帧乡村山野的茶园农舍。这组长35.3厘米宽28.3厘米的照片共有48张,记录清末时期福州主要景观,包括于山、乌山、鼓山、五虎山、闽江、永福河、马尾等地风光。

 

1880年,他携妻子和3岁的福生,从福州马尾港登上美国福来公司的远洋客轮,告别福州,回到美国。这套照片也伴随他从福州带回美国。

 

后来,琼斯逝世了,再后来,福生也逝世了。他们在临终前嘱咐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要到福州看看。



1986年,琼斯的孙子西奥多·琼斯在福州

 

100多年过去。1986年10月,琼斯的孙子西奥多·琼斯,76岁的老人,带着肠癌术后的身体,和那套珍藏的照片,来福州寻访让祖父和父亲念念不忘的城市。后来,这组照片存放于福州市档案馆。捐献仪式上,头发斑白的老先生依依不舍地跟保存照片的箱子吻别,“再见了,我的老朋友”。



2
约翰·汤姆森



《闽江风光》封面


1870年前后,英国苏格兰人约翰·汤姆森曾两次来福建,他从福州乘船沿闽江到达南平,沿途拍摄了大量照片。

 

1872年,汤姆森的摄影集《闽江风光》在中国出版,还曾在上海的“亚洲学会”展览过他的幻灯片。

 

1873年,他的大型报道中国的摄影集《中国和中国人》在英国出版,共四卷,其中发表了他在中国拍摄的200幅照片。其中,就有福州的马尾港、福建船政学校、鼓山、福州城区、福州女人、街头乞丐等。 汤姆森在“前言”中说:这部影集既有照片,又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而每幅照片的说明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访问记录下来的。

 

约翰·汤姆森,1837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他起初是一位光学和科学仪器制造商的学徒,但他还是抽出时间在爱丁堡艺术学校学习,于1862年获得学位。1862年,25岁的汤姆森见习期满后首次出国旅行,在新加坡作为一个合伙人加入了他兄弟的手表厂。他实地详尽考察了新加坡及周围岛屿,满足了他旅游和摄影的兴趣。约翰·汤姆森的摄影作品在他的旅伴中有很大需求。到1865年,他已拥有了一家兴旺的人像摄影室。

 

汤姆森的亚洲之行,一直从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柬埔寨、泰国和中国等地。在中国期间,曾由三个香港人协助他的工作。

 

1869年,汤姆森再次来中国,在香港皇后大道开设了一间摄影室,拍摄人像和出售香港风景照片。随后,他深入中国内陆和台湾,行程5000多英里与中国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当时他使用的是湿版法,需要携带大批器材,因此雇用了八个背负笨重照相器材的“苦役”。从香港启程,经过广州、台湾、汕头、厦门、福州、上海、宁波、南京等地,然后沿长江溯流而上,直到贵州,后来又北上到天津和北京。他此行的目的是想把中华古国的奇伟景象及人民生活、地方物产、风土人情通过他的镜头做忠实的纪录,然后介绍给各国人民。

 

约翰·汤姆森镜头下的福州


01_马尾港


“这个地方称为‘宝塔锚地’,因那有一个古塔的小岛而得名,宝塔是这一景观的标志。如果没有这个纯中国式的建筑,人们就很容易突然联想到克莱德河上的风光。因为这里也有外国人居住的小洋房;远处的船坞,高大的烟囱,一排排厂房,从那里传来叮当作响的汽锤声和机器的阵阵轰鸣。”

 

02_福州船政学堂


“法国老师在这里传授机械制图和模型。所有这些老师,都向我评价了中国人在汲取兵工厂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的知识方面所表现出的非凡智慧。许多在蒸汽车床前工作或操纵着实验机器的工人,在两三个月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03_福州城区


“在福州的主要街道上,你都会发现一家挨一家的鱼摊,摊上的牡蛎招揽着过往顾客。这些牡蛎成群地生长在竹竿里,在适当的季节,它们呆在河床上,当长大后又再次爬到竹竿里,以现在这种形式在市场上出售。”


“在这个城市还有一些奇怪的生意,其中最有意思的属当地灯商。他们制作的灯具虽然属易碎品,但精美漂亮,是用薄玻璃制成,一个挨一个地堆放在那里,就像仿制的竹编品。这些灯棒发出的光亮熠熠耀眼。”


“福州的街道和中国南方所有其他城市的街道一样……这里也有阅兵场、衙门、庙宇和宝塔。”

 

04_鼓山


“一座小屋建在岩石脚下。我壮着胆子走进小屋,发现一尊佛像站立在屋内突兀的石头上。我一边往前走一边想,这也许是我所见过最好的佛像,突然佛像伸展四肢,从上面走了下来。‘早上好,先生,你从哪里来?’他的问候如同一片阳光洒满大地,看来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可怕。我转过身问道:‘你从哪里来?’他接过我的问话答道:‘我在这里住了很久了。’他原来是厦门的一个商人,经历了多年商海浮沉,厌倦了那种生活,来到这青山翠谷之中。”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看不见的福州


那些看不见的故事,决定了这座看得见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