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不符实:法国海军“埃米尔· 贝尔坦”号布雷巡洋舰小史

 HJN清风朗月 2018-06-27

配乐:Sirenia—Ducere Me In Lucem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建造的远洋布雷舰中,法国海军的“埃米尔·贝尔坦”(Emile Bertin)号无疑是其中最特别的一艘。名为布雷舰,却有着凌厉的现代化外形和鹤立鸡群的强力武备。事实上,终其一生,“埃米尔·贝尔坦”号从未真正执行过布雷任务,而是作为标准的轻巡洋舰活跃于大洋之上。其成功的设计甚至对后续的法国海军各级条约轻巡洋舰有着很大的影响。



“埃米尔·贝尔坦”号建成线图,可见其现代化的外形及三联装152毫米主炮。

 

设计与舰名

    1925年就在 “普鲁托”号(Pluton布雷巡洋舰的最终设计通过时,法国海军更新了布雷战略,要求布雷舰具有以40米间隔布设340枚水雷的能力。最初,新型布雷舰的设计就是简单地把“普鲁托”号放大以提高水雷搭载量。然而,一些来自外部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新舰的设计。


         其一来自英国。1922年各国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巡洋舰排水量不能超过10000吨,火炮口径不能超过203毫米(8英寸)。到了1927年时,越来越多的情报表明英国将要在下次海军会议上(也就是后来的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提议进一步将巡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7500吨,火炮口径进一步限制在152毫米(6英寸)。

 

         另一个因素来自法国的地中海对手—意大利。意大利海军为了应对法国装备138毫米炮的大型驱逐舰,已经于1928年开工建造装备八门152毫米炮的“佣兵队长”级(Condottieri)轻巡洋舰的第一批次(也就是“朱塞诺”Giussano级),其航速高达36节并且能够搭载78169枚各型水雷执行布雷任务。



意大利海军“朱塞诺”号轻巡洋舰。排水量5200吨,装备八门152毫米炮及4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防护极为薄弱。于19411213日凌晨的邦角海战中被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击沉。

 

         在外来的压力下,法国海军于1928年提出对新型布雷舰的性能要求:标准排水量6000吨,高航速,并装备152毫米舰炮。最终设计在1930年通过,计划1931年开工建造。

 

         舰名“埃米尔·贝尔坦”是为了纪念法国著名舰船设计师“路易斯-埃米尔贝尔坦”(Louis-Emile Bertin, 1840-1924)。此人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在于18861890四年间在日本为联合舰队设计了数级共二十余艘战舰,包括三艘“松岛”级防护巡洋舰,“千岛”号、“千岁”号和“八重山”号无防护小型巡洋舰等。这些战舰在随后的日清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贝尔坦的制服照,摄于1903年。

 

主要性能

         “埃米尔·贝尔坦”号标准排水量5886吨,满载排水量8480吨,舰长177米,舰宽15.84米,吃水5.33米,平时编制人员543人,战时增至675人。

 

         为了获得高速能力,“埃米尔·贝尔坦”号的长宽比达到10.5:1,其高耸的艏楼及飞剪艏保证了战舰在高速航行时不上浪,圆形舰尾既有利于布雷也能保证高速时的舰身稳定。“埃米尔·贝尔坦”号在建造中大量使用电焊技术以减重。

 

         “埃米尔·贝尔坦”号的设计航速为34节,动力系统包括四座帕森斯式齿轮蒸汽轮机,输出功率为102000马力。该舰的动力系统非常成功,曾在193481日以36.33节的平均航速冲刺了八小时,出力达108026马力,同月8日,该舰在例行的超速试航中更是以39.67的高速狂飙了一个小时,输出功率高达137908马力!此等数据使得以高速闻名的英国“神仆”(Abdiel)级布雷巡洋舰都相形见绌。然而,“埃米尔·贝尔坦” 号为如此高速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航速一旦超过35节就会有很严重的振动,甚至造成过三号炮塔停电!此外,在“一小时极速狂飙”之后,该舰的螺旋桨轴被严重腐蚀并且有移位现象,不得不进港更换。

 

         “埃米尔·贝尔坦”号的主武装是九门152毫米55倍径M1930型舰炮,分别装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以前二后一的形式布置在舰上。该舰是第一艘装备三联炮塔的法国巡洋舰,这种火炮及炮塔布局也被后续各型法国轻巡洋舰(包括建成和未建成的)所采用。M1930型舰炮由法国著名的“空想”(Le Fantasque)级大型驱逐舰装备的M1929138.6毫米炮发展而来。这种火炮采用半自动装填轨及整装药包,射速较之前“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装备的155毫米炮大为提高。该炮的炮口初速为870/秒,射角为-10 o-45o,但装填角度范围相对小些,-5 o-15o,最大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6500米,单炮理论射速每分钟8发,实际射速要低些,大概每分钟4-5发,每门炮备弹145发。此外,“埃米尔·贝尔坦”号还装备两座三联转550毫米鱼雷发射管,布置在舰体主中部两侧,全舰共装备六枚1923D型鱼雷,不具备再装填能力。

M1930型舰炮及三联炮塔的解剖图。

“埃米尔贝尔坦”号的前主炮群,摄于1936年训练期间。

 

         “埃米尔 贝尔坦”号的主炮射击方位盘位于三角桅顶部,包括一具5米测距仪、一具3米测距仪及一部M1924型火控计算机。

“埃米尔·贝尔坦”号三角桅顶部的射击方位盘。

 

         “埃米尔·贝尔坦”号的主要防空武器为四门M192690毫米50倍径高射炮,分别装在两座单装炮座及一座双联炮座内,双联炮布置在后甲板中线位置,射界良好,两门单装炮分别布置于其两侧。这型高炮此前装备在“絮弗伦”(Suffren)级重巡洋舰的“福熙”(Foch)号、“科尔贝”(Colbert)号及“迪普莱”(Dupleix)号上,其炮口初速850/秒,射角为-10 o-80o,装填角度-10 o-60o,40o仰角最大射程15440米,80o仰角最大射高10600米,单炮理论射速每分钟12-15发,实际射速每分钟10发,全舰备弹1200发(1000发高爆弹加200发照明弹)。该舰的轻型防空武器为四门单装M192537毫米高炮及四座双联装M192913.2毫米高射机枪。37毫米炮分别布置在舰桥两侧,每侧两门。整体而言,“埃米尔·贝尔坦”号的防空火力处于三十年代国际平均水平,到了二战初期就显得有些薄弱了。

双联装M192690毫米高炮线图。 

“埃米尔·贝尔坦”号的后部高炮群,两门单装炮布置在双联装炮的两侧。终其一生,“埃米尔·贝尔坦”号都未升级过大口径高炮,导致其远程防空火力密度较低。

 

         相比于精锐的武备,“埃米尔·贝尔坦”号的防护可以说聊胜于无,仅在弹药库和指挥塔有30毫米厚的装甲防护,主炮塔甚至毫无防护。全舰装甲重量123.8吨,仅占全重的4.5%

 

         作为布雷舰,“埃米尔·贝尔坦”号在舰尾布设两条50米长的水雷滑轨,最多可搭载84B4型水雷。可见该舰的最终设计为了提升其他性能而大幅削弱了布雷能力。

 

         “埃米尔 ·贝尔坦”号航空设备为舰体中部的一具20米水机弹射器,建成时搭载一架GL832型双座水上侦察机。

“埃米尔·贝尔坦”号的水机弹射器及GL832型水上侦察机,弹射器下方可以看到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摄于1936年。

 

 

建造与服役

         “埃米尔 ·贝尔坦”号于1931818日在圣纳泽尔(StNazaire)的民间造船厂开工,193359日下水,1934517日交付。在交付前夕的海试中,该舰试验性地布设了八枚训练水雷以测试布雷能力,这也是这艘布雷巡洋舰整个服役生涯中唯一一次布雷行动。

193486日,全速公试中的“埃米尔·贝尔坦”号。可见二号炮塔尚未安装火炮,另外90毫米高炮及水机弹射器也尚未安装。

 

         193591日,“埃米尔· 贝尔坦”号正式成为第二轻型舰艇中队(SecondLight Squadron)的旗舰并于同年12月被单独部署到法属西印度群岛,在那里“埃米尔·贝尔坦”号参加了法属西印度群岛殖民300周年的庆典活动。19362月,该舰返回布雷斯特(Brest)与中队的驱逐舰们回合。19367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法国海军执行了一系列撤侨、护送难民以及封锁交通线等任务。“埃米尔·贝尔坦”号是第一批执行上述任务的法国巡洋舰之一,该舰先后在西班牙北部的毕尔巴鄂(Bilbao)、桑坦德(Santander)和希洪(Gijon)执行过撤侨任务。之后“埃米尔贝尔坦”号还曾参加1937527日的布雷斯特观舰式。

 

         1938年,“埃米尔 ·贝尔坦”号在入坞大修的时候进行了一系列改装,包括为更换螺旋桨轴、为二号炮塔更换新式的M19378米测距仪、将艏楼的13.2毫米高射机枪移到舰桥后部两侧并给所有的高射机枪加装防盾并升级了鱼雷火控及通讯系统。改装完毕后“埃米尔·贝尔坦”号于193889日脱离第二轻型舰艇中队前往地中海。同年的“慕尼黑危机”将欧洲几乎拉到战争的边缘,法国海军高层决定再突尼斯的比塞大(Bizerte)部署一支快速舰队以应对意大利的潜在威胁。1939513日,“埃米尔·贝尔坦”号加入驻比塞大的第三巡洋舰分队(包括轻巡洋舰“马赛曲”号、“拉加利索尼埃”号和“让·德·维耶纳”号)。

19381028日,在土伦港外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注意其二号炮塔顶部为了在西班牙内战期间防止被误击而涂装的国家识别带。这张照片非常完美地表现了该舰俊美的外形。

193957日,停泊在阿尔及尔(Alger)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其右侧是“让·德·维耶纳”号轻巡洋舰。从外形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埃米尔·贝尔坦”号对后续轻巡洋舰设计的影响。

 

         二战爆发后,“埃米尔 ·贝尔坦”号先是于9月初从阿雅克修(Ajaccio)转移了部分银行账本到贝鲁特(Beirut),随后于同月27日返回土伦的路上运载了57吨从波兰转移出的黄金。随后该舰在土伦入坞维修至年底,更换了新型螺旋桨轴,彻底解决了“埃米尔·贝尔坦”号高速航行时的振动问题。此外还新加装了水中听音器,更换了新型破雷卫,为高射指挥仪更换M19334米测距仪,并将舰上所有37毫米单转高射炮更换为双联装型号。

 

         1939年底,苏芬战争爆发,法国海军组建了以“埃米尔 ·贝尔坦”号为旗舰的Z舰队,舰队于19401月前往达喀尔执行战备巡逻任务,后于217日返回布雷斯特。Z舰队的后续行动因苏芬停战而取消。但是“埃米尔·贝尔坦”号并没有得到太多喘息的时间,194049日,德国入侵挪威,之前Z舰队已于47日抵达斯卡帕湾(Scapa Flow)并于9日同皇家海军舰队一道启程前往挪威海域,当日舰队便遭到德军空袭,“埃米尔·贝尔坦”号在规避过程中埃了三发近失弹,并无大碍。然而419日“埃米尔·贝尔坦”号险些被击沉!当时该舰正护航一队运输船,一架来自德军第30轰炸机联队第二大队(II/KG.30)的Ju-88轰炸机突然钻出并向“埃米尔·贝尔坦”号投掷了两枚500千克航弹,第一枚落到了距右舷仅十米的水里,但第二枚直接命中后部建筑,“得益”于其纸糊一般的防护,炸弹直接穿过整个船体掉到水中,整个过程有惊无险。随后“埃米尔·贝尔坦”号马不停蹄返回布雷斯特维修,顺便为舰桥加焊了一圈8毫米厚钢板来应对空袭扫射。全部工作与1940518日完成。

19398月,以35节高速进行炮术训练时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全部火炮及测距仪指向左舷,很是威武。

19404月,在大西洋为运输船护航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摄于被空袭击伤之前。“埃米尔 ·贝尔坦”号撤退后,其Z舰队旗舰位置由轻巡洋舰“蒙卡尔姆”(Montcalm)号接替。

419日空袭事件中被命中的弹孔,摄于在布雷斯特维修期间。

炸弹命中位置及穿过路径的线图。说明军舰运气足够好的话连防护缺陷都能救命。

 

         当“埃米尔 ·贝尔坦”号返回战场的时候,战局已经急转直下了。1940510日,德军发起进攻法国的和低地国家的“黄色行动”(Fall Gelb)后,一路势如破竹。在这种局面下,法国政府决定将国库黄金储备转移到加拿大以免被德军缴获。521日,“埃米尔·贝尔坦”号与训练巡洋舰“贞德”(Jeanne d'Arc)共运载212吨黄金从布雷斯特启程,在途中会合了运载194吨黄金从土仑出发的“贝亚恩”(Béarn)号航空母舰后,于61日抵达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6月的法国,局势已经恶化到完全无法挽回的地步。“埃米尔·贝尔坦”号回到布雷斯特后又于612日运送第二批290吨黄金前往加拿大并于618日抵达哈利法克斯。但是此时法国政府已于610日宣布停战,在此情形下,加拿大政府拒绝法舰进港卸货。无奈之下,“埃米尔·贝尔坦”号只得带着黄金前往法属西印度群岛马提尼克(Martinique)的法兰西堡(Fort-de-France),于同月21日到达。“埃米尔·贝尔坦”号曾于194010短暂出海,其余时间一直停泊于马提尼克。19425月,经过谈判后马提尼克的法国政府与美国签订协议,将法属西印度群岛内停泊的所有法舰解除武装,“埃米尔·贝尔坦”号也在此列。

194010月,停泊于法兰西堡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全舰已上遮阳棚,一副无所事事的状态。

 

         1943年,盟军在北非登陆后,法国重返同盟国阵营,美军决定陆续为尚存的法国军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埃米尔·贝尔坦”号于1943830日抵达费城军港进行改装。改装工作包括:加装SF对海搜索雷达及SA-2型对空搜索雷达;大幅强化防空火力,拆除航空设备和所有原有的小口径防空武器并加装四座四联装“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及二十门单装“厄利孔”20毫米高射炮;小幅修改了舰桥结构;重新布置了探照灯位置;修改152毫米火炮结构即便发射美制炮弹,为此拆除了二号炮塔的中间炮,全舰主炮数目降至八门。现代化改装工作于同年11月完成。“埃米尔·贝尔坦”号于年底前往达喀尔并于次年12日抵达。

赴美现代化改装后的“埃米尔·贝尔坦”号线图。

19431217日,在诺福克军港外航行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注意只有两门炮的二号炮塔,十分突兀。

 

         1944年起,驻扎达喀尔的法国舰队开始配合美国海军在南大西洋执行拦截德国突破封锁船的巡逻任务。“埃米尔·贝尔坦”号分别于17日和130日执行过两次巡逻,期间并未遭遇任何战斗。该舰于2月下旬转移到米尔斯克比尔港(Mers el-Kebir)。整个3月和4月间一直从北非向意大利或科西嘉运送兵员武器。527日至29日,“埃米尔·贝尔坦”号参加了对安奇奥(Anzio)滩头德军阵地的炮击。6月初该舰返回比塞大维修,后于82日运送800名士兵前往那不勒斯(Naples)。

 

         1944815日,盟军发动登陆法国南部的“铁砧-龙骑兵”(Anvil/Dragon)行动。“埃米尔·贝尔坦”号加入登陆支援部队在8月的后半个月中执行炮击任务,仅仅1516日两天,该舰就发射了530发炮弹。913日法国舰队终于进入阔别数年后的土伦港,港内的一片狼藉使得只有“埃米尔·贝尔坦”号和“乔治莱格”(Georges Leygues)号两艘巡洋舰能够正常停靠在泊位上。107日开始,“埃米尔·贝尔坦”号前往那不勒斯执行炮击任务并一直持续到1031日,后于返回途中造访北非各港口,1215日抵达土伦。194517日,该舰前往意大利执行其在欧洲的最后一次炮击行动。122日至916日,该舰在土伦港进行大修。

194438日,在米尔斯克比尔港外航行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远处军舰为一艘美国海军的“本森”级驱逐舰。

194410月停靠在土伦港内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曾经的世界前五海军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艘大舰,其余均在此港内自沉。估计当时“埃米尔·贝尔坦”号的船员少不了各种感慨。

 

         “埃米尔 ·贝尔坦”号的修复完毕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但是法国随即被卷入了印支战争,这场战争使法国海军几乎所有的大型舰艇都先后前往远东地区。“埃米尔·贝尔坦”号于19451121日抵达西贡,后在战事还不是很激烈时先后于1219日和1224日访问了香港和上海。该舰在之后的任务基本就是在安南(现越南)沿海巡逻并不时投放一些登陆部队。值得一提的是194647日,越南海防地区(Haipong)发生暴动,“埃米尔·贝尔坦”号对暴动者占领的地域实施过炮击。515日至30日,该舰先后访问新加坡、马尼拉及横须贺,于729日回到土伦。

1946323日在海防外海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近处的帆船非常有亚洲特色。

根据上幅照片创作的军舰油画,还原度很高。

 

         从印支返回后,“埃米尔· 贝尔坦”号便再次入坞维修直到19477月,随后该舰被编入土伦的炮术学校,每月出海五到七次。194711月底,“埃米尔·贝尔坦”号前往北非将同月28号因空难殉职的勒克莱尔将军遗体送回法国。19493月,该舰参与第四巡洋舰分队的北非巡航。1950年秋,一架贝尔47型直升机试验性地降落在“埃米尔·贝尔坦”号上,但是其从未真正搭载过直升机。在部署到北非几次后,该舰于1951813日返回土伦并宣布退役,拆除动力系统后系留在土伦港内充当宿舍船直到19599月。同年1027日“埃米尔·贝尔坦”号被除籍并改名为“Q173”,196137日,这艘老舰在拆船厂结束了奔波的一生。

1949年停泊在土仑的“埃米尔 ·贝尔坦”号。此时的该舰虽然舰容整洁,但已不适合参加一线任务,只能充当训练舰,偶尔在风平浪静的地中海上“溜溜”。

 “埃米尔· 贝尔坦”号舰桥的最终形态,可见战后安装在主炮射击指挥仪前的英制284型雷达。

1950年在“埃米尔 ·贝尔坦”号上降落的贝尔47型直升机。

19597月,系留在土伦港的一排老舰,由上至下分别为战列舰“让· 巴尔”号、重巡洋舰“絮弗伦”号和布雷巡洋舰“埃米尔· 贝尔坦”号。这些二战老兵们最终在拆船厂找到各自的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