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允许孩子哀伤,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昵称413468 2018-06-28

允许孩子哀伤,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作者丨JennyLiu

№.1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在失去后,没有经历过哀伤,就会进入抑郁。

足以见得,我们平常不太愿意看到的哀伤,哭泣等这些负面情绪并不是一种病理状态,反而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状态了。

那些能够体验哀伤的人,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自己走出来,那些走不出来的,都是因为没有办法体验哀伤,只能转向为自我攻击,不断地对自己批评,责备和否定。

自我攻击是摧毁一个人的最具杀伤力的方式之一。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现在的大部分父母是不允许孩子哀伤的。

周末逛商场,看到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在嚎啕大哭,还一边跺脚一边发出‘啊’的尖叫声,非常歇斯底里的样子,距他前方100米左右,是小男孩的妈妈,很生气的对着孩子吼道:你再哭,我就走了......

说罢,便头也不回的地继续往前方走去,以此希望孩子停止哭泣。

这个小男孩看到妈妈走了,哭的更撕心裂肺了,但又不得不加快脚步追上妈妈,看起来既愤怒又害怕。

允许孩子哀伤,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图片来源丨蒂莫西的奇异生活

№.2

为什么我们不希望孩子哭?

大部分父母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哭,尤其是不能在别人面前哭,不然就是懦弱,脆弱的表现,

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特别强调隐忍啊,坚强啊之类的特质,哀伤,哭泣这些都是矫情,都是作,是不成熟的表现,即便真的很难受,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默默地崩溃。

对一样东西长时间排斥和压抑,自然就会产生厌恶和逃避,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父母一遇到孩子大哭便会焦虑、厌恶的主要原因。

一焦虑就会忍不住吼孩子,让他停下来别哭。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太‘爱’孩子了,爱到恨不得自己代替孩子忍受一切。

孩子吃饭太累了,我来喂给他吃吧。

孩子走路太折腾了,我来背他吧。

孩子学习太辛苦了,我来替他写作业吧。

孩子受伤哭了,我的心都碎了,我不能让你哭

.......

于是,使出浑身解数要博孩子开心一笑:

逗孩子玩,转移注意力,买买买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无论哪一种原因,都能说明一点:很多父母不接纳孩子,不允许孩子哀伤。

允许孩子哀伤,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图片来源丨蒂莫西的奇异生活

№.3

接纳孩子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他不哭

也许有些家长会反驳:

我有接纳孩子啊,孩子一哭我就对他说:好了好了,妈妈知道你很难受,也知道你不开心,别难受了哈~

可是孩子却还是哭个不停啊?

我没有指责,没有制止,也理解了他,接纳了他的情绪,却还是哭,所以嘛,接纳也没啥用,还不如靠吼。

不是接纳没用,而是我们误解了接纳的真正含义。

嘴里说着‘宝贝,别哭了,我知道你的伤心,你的难受.....’可实际上心里想的是‘’唉呀,好烦呐,你闹够了没有啊,什么时候停下来啊。‘’

说是接纳,其实是把接纳当成了止哭的一个工具,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孩子听从自己的旨意:你倒是停下来啊,哭啥哭。

假设你是以下场景里的主人公,面对别人的反应,你是什么感受。

情景1:孩子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大哭,妈妈的反应

1、你的玩具被人拿走了,我知道你很难过,心里很不舒服,好了好了,妈妈知道了,没事的,别难过了......(然后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尽快开心起来)

2、你的玩具被人拿走了,一定很生气的,如果我的东西也被人拿走了,也会很难过的,妈妈知道这种感受,想哭就哭吧。(不做什么,只是无声陪伴或者拥抱)

情景2:一个女生的小狗丢了,很伤心,她男朋友的反应

1、小狗丢了,知道你很难过,我也很难过,没事的,小狗会回来的,会好起来的。(然后做一些事情让女生开心一点)

2、我知道你很难受,我以前也丢失过一只小狗,也很难过,特别能理解你这种感受。(没有做什么,无声陪伴或拥抱)

反应1虽然有理解和安慰,但都是希望对方立刻走出情绪,

反应2在理解的基础上还接纳了对方的情绪:你可以在你的情绪了待一会儿,而且我会陪你。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我是否允许你有负面情绪,做到这点才是真正的接纳。

允许孩子哀伤,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图片来源丨蒂莫西的奇异生活

№.4

假装共情是一种无能为力的陪伴

试想一下,当你处于哀伤,难受的情绪中时,有人在你身边斗志激昂的各种正能量,各种喊口号:会好的,没事的,开心点,去大吃一顿就好了.....

你的哀伤会消失吗?

不会的。

因为在对方眼中,你是无力的,是个有毛病的人,是被需要拯救的人,而你不但要自我催眠无视自己的哀伤,还要感谢Ta的安慰和陪伴。

就像很多时候,家长们面对嚎啕大哭的孩子一样,说一大堆‘我理解你,我知道了,你看,我们去玩那个吧,很好玩哦,擦干眼泪就带你去哦~’的话,其实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快速从负面情绪里拉回来,不要哭。

如果用了各种方法还是没有走出来,就会有一种挫败感,(我没有能力让孩子走出来,我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人),同样的,孩子也会有挫败感(难过是不可以的,我做不到马上开心,我是有毛病的人)。

‘我理解你’变成了‘不要哭’的包装手段,那么所有的共鸣和也只是在假装共情而已,所有对孩子做出的‘补偿’行为也只是一种无能力的陪伴。

这种陪伴是带着焦虑的:

你看到对方有情绪,你很焦虑不安,然后会失控,忍不住做一些阻止对方哀伤的行为。

允许孩子哀伤,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的事情

图片来源丨蒂莫西的奇异生活

所以,遇到孩子的负面情绪时,不需要太用力。

只需要安静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当下的哀伤,难过和哭泣,陪他在情绪的盒子里待一会儿,等到孩子平静下来,再告诉他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

——————————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