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放松治疗法 放松训练对身体的影响有哪些

 墨香文怡 2018-06-28
放松疗法又称松弛训练或自我调整疗法,是一种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对机体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日本的坐禅,以及本世纪西方开始兴起的放松训练等,都属于放松疗法。该疗法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的要求完成某种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练习,使人们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的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那些因紧张所造成的紊乱了的心理生理功能。
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在各种应激源的作用下,心理应激一旦产生,就会通过一系列心理(行为)和生理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适当强度的心理应激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警觉水平,促进对环境的挑战,而且可以提高人们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然而过于突然、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应激可降低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造成对许多疾病的易罹患状态或加重已有疾病。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病人来说,“癌症”一词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应激源,可引起机体较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
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引起的紧张反应大多与交感神经系统张力增强有关,而放松疗法则以交感活动降低为特征。所以,放松疗法很适合用于调整由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失调。
放松训练对机体的影响
长期的实践证明,放松训练不仅对一般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有显著疗效,而且也适用于各种心身疾病。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在放松状态下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全身肌肉张力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和全身舒适的感觉。长期做放松训练还可改变人的某些个性特征,改变个体在应激时的心理和病理心理反应,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深度放松状态,人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及其有关的功能活动降低,副交感神经系统及其有关的功能活动相对升高。此时,机体耗能减少,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血氧饱含度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及其携带氧的能力提高,指端血管容积增大,皮肤温度升高,肌电水平下降,皮肤电阻增大,血及尿中儿茶酚胺降低,血糖下降。这些反应说明,放松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影响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进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