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中的家园——千年古镇夏村

 舒溪河畔 2018-06-28

 

  当你来到太平湖游玩并溯湖而上,穿过两座相距不过百米且横跨太平湖的大桥,沿着两岸山脉中的湖水再逆水前行十里后,你的眼前便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波浪宽阔的湖面之下,曾有座历史上非常鼎盛、辉煌、颇具规模的夏村古镇。

溯湖而上至夏村

水下即夏村镇

  夏村显著的自然标志是石板街、骆驼山、大石洪河。它原有土石结合的围墙、东南西北门楼;还有一条大河一条小河、三座古桥、四处津渡;庙宇庵堂星罗棋布,有目共睹的达14处之多;碑塔亭坊能数落出的不少于15处。另外,还有千秋桥头近千年的格力子树,达五层楼高,粗需三人合抱;枇杷树在公社后面,高有两层楼,粗得两人合抱,树冠直径约三十米。只是两树均在移民时被砍伐,石板街不复存在,大石洪河让太平湖覆盖,唯有骆驼山历尽风雨沧桑依旧健在。

                               

                                               骆驼山

 

  在夏村下街入口处,有一个三角地带,那里生长着十五棵五百年以上桂花树,平时,孩童喜欢去那个地方玩耍;夏季,人们喜欢上那儿躲阴乘凉;到了八月,桂花一开,秋风那么一吹,方圆几里地的人都能闻到沁人的芳香,一棵桂花树开满花已然了得,更何况15棵树同时开满了哩?

                 

                                                 牧鸭湖畔遗址



  旧时石埭县“八景之地”中有两处落在夏村:一是“罗岭闲云”;二是“牧湖霁雪”。同时,夏村本身自古也有“八景之地”的美誉,它们是:官铺大道石板街、千秋桥、花园墩、观音阁、营盘山、梅渚庵、竹园里、财神庙。夏村之所以叫“夏”村,是因为宋代出过一位夏贤贵大将军,所提“八景”也是这位将军所建。“八景之地”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应属“石板街”,古代的黟青古道,就由夏村街贯通而过。

                

                                                湾里陈家遗址



  夏村出名,很大成分上与其特色的石板街是分不开的。这石板街宽一丈,全都是由地方乡民用青一色的青石板铺就的道路,除去两边房屋台阶,余下的宽度也仅仅能使马车通过。街道上石板的大小及其排列有一定的规则:街中心石板长宽都不小,大的能躺下一个五尺汉子,街中心两边的石板就显得小多了;那街道下面设计有下水道,雨大时水排不了,就从街中心的大石板上流走了,因为街中心的石板被人畜走得多了,就有明显的凹感便于排水;石板街的石板一块块都光滑得象玉石样,街道两旁屋檐下对应的石板,也都有不同程度滴水穿石的凹迹,它就象老人们的白发和皱纹,是大自然沧桑岁月的历史见证,是夏村石板街人们代代相传、繁衍不息的见证。

                                             前方水面两边即营盘山



  石板街从下街至上街足有1公里长,这夏村石板街是合面街,它街道两边几乎都是店铺,主要经营杀猪、酿酒、水作、饭店等行业,而且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由于当时地皮精贵加上经商的头脑,大部分店铺都是前店后坊式,大门开关是要上下一片片木板才行的。两边的屋檐差不多高,下雨天,两边屋檐的水流下来各成一直线,此时,人若走在街中心,两边的屋檐流下来的雨就象两道帷幕,实在是别有一番情趣了。

              

                                   清军与太平军用过的“官井”遗址



  夏村是民国以前石埭县(今石台县)四大集镇之一。据历史上统计,民国29年夏村乡170平方公里,1006户,人口4842个。大多数农户都以农为业,他们忠诚憨厚,温良恭俭让是他们与人相处的准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里主要出产竹、木、柴、炭、茶、油料等山货,并且全是用乌竹筏运输出口,至芜湖、京沪等长江中下游沿岸一带商埠销售,外来洋货也由此进口。舒溪河便是这里通往外界的黄金水道,只是这水道皆属雨水季节性的,34月、89月为丰水期,行航走簰通行无阻,10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不利航运。抗战时期,广阳镇时有日军飞机轰炸,大批人群逃难或流落夏村,那时的夏村被人誉为“小上海”,街上店铺林立,其中有影响、有名气的老字号大店铺就有30多家。

               

                                            回驴岭北坡的古道遗址



  除了石板街就数骆驼山了。骆驼山是一座象形山,远看极象一头骆驼,有头有尾有驼峰,那嘴插在牧鸭湖徐家的河边喝水,屁股却伸到孙家拉屎拉尿,它腹部的一边是湾里陈家和湾里苏家,因而当地有首民谣唱道:吃徐家屙孙家,金银财宝落陈家。时过境迁,今天的人们早已淡忘,可其间的回驴岭之说,却一直传说至今。那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年间,由泾县来太平、石埭一带,骑着毛驴,沿舒溪两岸山间曲经,去牧鸭湖徐家访友。他在骆驼山岭头遇一牧童便问及自己所访之人,牧童告诉他,那个人天天要下湖放鸭,如果哪天不在,就是出了门。说着,牧童来到一高处,抬眼向远处的牧鸭湖看了看后说:“那人不在家,湖里没有鸭子嘛。”李白访友未遇,骑驴回返。以后,该岭被当地老百姓戏言为“回驴岭”。随即在此岭头回驴亭、白石庵相继建成。明代李廷璋有首诗的题目就是《回驴岭》:“昔贤相遇处,把手共徘徊。古道留陈迹,今人自往来。”明代张琮《回驴岭》怀古诗:“一笑相逢古道间,蹇驴相踏落花还。千年往事今惆怅,细草寒烟满旧山。”便是追寻那段往事的。亭与庵处在古代黟青大道上,行人、车马轿子、担担儿的往来不绝。如今一切早已归于沉寂消失,唯有当年的一株枫丫树尚存,并高可入云,浓荫匝地,粗须二人合抱方可。  

                                          回驴岭头的千年枫丫树



  总之,大河小溪、名山桥梁、庙宇庵堂、碑塔亭坊、城墙四门,不仅应有而且众多;有“李家山”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雨台山上建有海狮庙,其自然景观就有:盐缸油缸、清泉池塘,山形相象的双潭印月、双狮滚球、金龙现爪、仙人脚印、打鼓岭多处;崇实中学抗战时由迁来夏村湾里苏、湾里陈后,由于其校长孙梅轩与中共地下组织和新四军的联系密切,和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而享誉皖南;民国25年《石埭县志稿大事表》是同时期夏村名流苏纬之与倪文硕(三高人)合编;《石埭备志汇编》又是苏纬之与陈维壬等合编于民国27年的。黄山高耸在石壁上的“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两句,便是出自当时国民党第23集团军副司令唐式遵之口、黄山管理科长苏纬之之手的……

                                 茶儿垄津渡口,对面即骆驼山嘴津渡口



  如此悠久的历史,繁华的集镇,山明水秀的景观,尤其是人们的淳朴、善良、忠厚、热忱,不让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它是那样的神奇、美丽、宁静、和谐。但随着清末清军跟太平天国军在其长达11年转战中,地方遭受战事摧残,夏村尤其深受其害,大量村落被毁,百姓死亡流散,人口剧减,一眼望去,十室九空、满目苍凉。一四四师和新七师同属第23集团军第五十军,他们都是抗战时期先后驻扎在当地的两支国民党川军部队,他们的到来,把夏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殆尽,山上树干被从舒溪河运走贩卖做生意,树枝当柴烧,沿河两岸起着防汛固堤作用的参天大树也被砍光,致使河水泛滥,河流改道。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移民时,淹没区所有的碑、塔、亭、坊、庙、宇、庵、堂均属国家,统统拆毁。至此,千年古镇夏村除了山、川、桥之外,已是荡然无存,片甲未留。我们今天只能见到一些残缺的遗址,听到一些难以考证的说辞而已,实在是令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感慨万分。

                                左边为管帽山,右边为李家山——梅渚庵



  一座繁华了近千年的古镇,一个人杰地灵、山川秀美的去处,一串辉煌与劫难交织的历史,一个永难从心底抹去的故园情结。在全世界重视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今天,且不论夏村为何清末后凋落、荒芜、黯然失色、毫无生气之历史和现实的缘由,以及倘若保存至今是怎么的能与屯溪、宏村、西递等处媲美,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千呼万唤也难以回返,但是为了子孙万代幸福,为了和睦和谐家园,为了历史文化延续,我们理应打捞或追寻那些曾经辉煌灿烂的名胜古迹、深厚独特的人文历史、俊朗秀美的河谷山川;有责任和义务拾起手中笔去分地域或村镇编写成书,给那些因战争灭绝的村镇、遗弃置留他乡的百姓,或响应国家号召离乡背井的人们,重塑一个精神家园,使其历史永续、文化扎根、文明传承;让战火远离,库区无悔,古镇无撼,后人敬仰!

【网络图片】

                                        草稿于2008.4.10,如今配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