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峪中学校长:教育应道法自然

 小新绘本馆 2018-06-28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与生俱来的天赋才华,发现并发展每个人的天赋才华,是教育的天然责任。

北京市大峪中学位于北京市西部的门头沟区,因坐落于北京西山永定河谷而得名“大峪中学”。特定环境孕育特定理念,在远离喧嚣的山谷书院中,“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学校教育理念萌生发展。

成长是“自+然”的过程

所谓“自然天成”,包含三层教育含义:

其一,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顺水推舟,顺势而为,不做学生天赋发展的阻力,即教育顺应学生的天赋方向;

其二,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顺应学生的天赋方向,施加教育者的外在推动力,启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力量,为学生的天赋发展施加助推力,增加加速度,即教育加强学生的天赋发展;

其三,成就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每个学生的成长最终都是“自+然”的过程,即自我完成的过程。教育的好坏与否,教育的有用与否,其实不在于统一的方向和标准,而在于能提供多少方向上的支持、帮助和效果。

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大峪中学的“山谷教育”就是祈望在教育中摸索并顺应自然之道。“自然天成”既是顺应教育的自然规律,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天赋才华,又是后天教师吐哺不倦的教育引导和个人跬步千里的自然累积,通过内外因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虚怀若谷品自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然天成之境。

自然是教育的天然舞台

教室本源于自然,但是当师生在教室里的时间长久之后,教室的围墙却成了阻隔师生与自然相通的屏障。当师生们走出教室,重返自然教室时,清新的空气带给师生更多成长的欢乐。

人们常说:“问题是探索的起点和动力。”但什么是问题的起点?我们认为大自然是问题的起点,所有问题的本源都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适应。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在哪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内容与原始问题的距离太远了。

学习内容是前人从自然现象中逐步抽象提炼而来,当抽象到一定程度时,学生难以看到本源,也就难以获得探求自然的根本动力。学习成绩和升学压力都是非本源性的动力,因此也无法持久弥坚。怎样引导学生获得根本动力?我们的做法是把纸上谈兵的知识还原回自然探索中的问题。

北京市翱翔计划向大峪中学推荐了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关平教授。关平教授带领师生们走进山谷,叩问自然,司空见惯的山山水水背后,每个问题都能把师生带入琢磨状态,每个答案都令师生惊喜叫绝。

这些自然环境中的问题唤起了师生们最本源的探索动力。即使是北风呼啸的寒假,师生们仍然按捺不住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再次走进山谷探寻大自然的问题与答案。

山谷相生带来教学相长

“山谷相生”本指高山与深谷相辅相成。在大峪中学,它象征着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互助共进,教学相长。师生走进山谷发现问题,走出山谷开拓视野,在穿梭于山谷内外时,山谷内外相生是知行合一的演练场。

陶术研、高瑞焱等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刑侦专家精心为学生们安排了讲座、实验室参观、模拟探案。探案课程激起学生对刑侦科学的浓厚兴趣,中学教师和大学专家共同指导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刑侦科学研究,他们的视野越开阔,研究的内容越深入。在这门探案选修课程中,山谷内外相生,师生教学相长。

沿河城是门头沟深山区的一座军事古城,这里的山、水、人、城共同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综合舞台。多学科教师联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在山谷里诵读《少年中国说》、地理教师带领学生考察地质、生物教师带领学生做植被调查、历史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古城历史、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在树林里绘画、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在河边歌唱。

实践体验成为了“山谷教育”价值观的稳定基石。只有当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获得真实的美好的实践体验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价值观才能坚实稳固。

作者:曹彦彦(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

编辑:现教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