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腊月龙 2018-06-28

蔡邕在《九势》中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我们知道,书法点画线条以中锋运笔线条形质最美,所产生的书法线条富有浑厚、饱满圆润、秀劲、立体的具有丰富形质的书法点画线条,如人们说的: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等都是对这种书法线条意象的描述。据说,中锋技法源于篆书。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行笔过程中由于线条的多变和包括曲直转折的等形态的需要,毛笔在运笔过程中,往往很难永远保持中锋,就需要通过调锋使得偏侧的笔锋重新回到中锋用笔上来。一般来说,在点画线条中段可通过提按,将偏侧的笔锋调整到中锋上,而在起笔时则需要通过提按后的衄挫,来将笔锋偏侧的笔锋调至中锋的轨道上来。而在点划划端的起笔时更需要将逆锋起笔,顿准划端左下角后的笔锋,通过一定的技法,将其调整至中锋笔法上来,在继续进行书写下一步的线条。

这其间采用的技法就是“衄挫”的用笔方法。所谓的“衄挫”的“衄”有扭曲和揉动的意味。“挫”就如我们用矬子矬物体的表面的动作。“衄挫”就是一种在笔顿或“蹲锋”之后的毛笔通过“衄挫”将偏侧的笔锋调整至中锋线条上来的技法。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如上图的红色部分就是逆锋入纸后顿笔至左下侧后的线条或效果,略如水滴,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将毛笔在“水滴”中略做提按,【借】提按之势向右“衄挫”笔锋,通过“矬”,将毛笔将离纸未离纸的毛笔笔毛,通过“矬”使得改变方向,从而达到调整笔锋的效果。

(矬,就是用矬子将物体表面的物质刮离形成“屑”状物,携带并离开原来的位置。这种“屑”在这里就如毛笔的笔毛,通过“衄挫”使其离开原来的位置。)这个阶段的动作就在涂红色部分和黄色部分之间的蓝色部分。这个蓝色部分在具体的书写实践过程中“衄挫”的过程更小和细微,甚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能靠书写实践中的感觉来体悟。笔锋至黄色部分基本上笔锋以归中锋轨道上来,就可以书写下面的线条或点画了。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这种技法在各家的楷书中都运用,只不过起笔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点画起笔的划端形态不同而已。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衄(顿)挫:中锋之始也​​​​​​​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