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illike: 【感悟分享】我在泸州老窖的5年5倍 我人生中买的第一支股票,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卖过的...

 昵称28056923 2018-06-28

我人生中买的第一支股票,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卖过的唯一一支股票:泸州老窖。

从2013年开始,断断续续买入,14年之后停止买入,持有到今天,近5年过去,我收获了丰厚的收益——接近5倍的市值。

在这5年中,虽然我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也有很多在现在看来傻乎乎的想法,但正是伴随着这支股票,在一次次的苦苦思索下,我的投资理念从萌芽走向成型,从成型走向成熟,这支股票奠定了我的投资个性,也给我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虽然很多细节已经不太记得,但那些关键的环节,依然历历在目,从这支股票投资上获得的教训,对我来说,字字珠玑。在此提炼几个我认为很重要的感悟,供自己警醒,也分享给各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感悟一:不比不知道,见得多了,才能识好货。

最初开始投资那两年,我只看白酒企业,翻来覆去地对比,看哪家白酒公司最好,那时候我记得看来看去,觉得这些白酒公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茅台每年几十亿的资本支出,不好;老窖超过一半的低端酒占比,不符合消费升级;五粮液出了名的关联交易,对股东不厚道,洋河连基酒都不太够,等等等等。

后来,看的行业逐渐多起来,各式各样的年报翻来翻去地看,才知道白酒行业是个多好的行业。

先给钱,再给货,没几个行业可以做到这样,很多行业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不错了。

存货不仅不会贬值,甚至可以升值。

大量的巴菲特钟爱的“真实商誉”,这个“真实商誉”不是资产负债表上那个“商誉”,这个“真实商誉”是那些能给公司带来大量盈利的、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东西,比如品牌、窖池等,反映在财务指标上,是常年超过20%甚至30%的ROE。

多看看其他公司,我才明白能在十年的时间中维持15%以上的ROE,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A股几千家上市公司,可以做到10年中至少有8年ROE达到15%的公司,占比只有1%。


感悟二:黑天鹅事件,是企业投资者最好的买入时机,前提是你确信这只鸟会离开。

如果不是塑化剂事件、三公消费控制事件对于行业的冲击,我印象中白酒企业的PE一直维持在30倍左右,而13、14年,泸州老窖的市盈率被打到个位数,茅台也出现了10倍左右的市盈率。

回头来看,你会发现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但是,当时为什么大多数人被吓跑了呢?

因为,投资者不知道这只黑天鹅会不会离开、什么时候离开。

其实,这个事情也没有那么难判断,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经过09-12年疯狂地基建扩张,市场对白酒出现了大量的“各类”需求,再加上高端白酒在市场上的价格越来越高,具备了金融属性,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背景下,大量的库存被经销商、投机者买走了,可以肯定地说,09-12年的白酒企业业绩,是一定有泡沫的。

13年限制三公消费一出,社会和渠道中库存的消化,就成了阻碍白酒企业真实业绩反映出来的障碍,这道障碍需要时间来消化,在这段消化的时期内,白酒企业的业绩注定是难看的,因为终端价格回落,经销商进货意愿不高。

但是,仔细想想,这个过程对于白酒企业的伤害并不大,受伤的其实是渠道和投机商,因为存货不会贬值,白酒企业的竞争优势都还在,白酒行业也不会就此倒下,唯一需要应对的是混乱的社会库存和相应混乱的酒厂应对措施带来的业绩迷雾。

最终迷雾散去,阳光重新照耀下来的时候,你不在了,这是多大的遗憾。

其实,当时需要做的,就是站在雾里,等待阳光照下来。


感悟三:在投资世界里,要么孤独,要么平庸。

在我投资泸州老窖这五年中,尤其是前两年,无数的人苦口婆心地劝我,以下是一些节录:

“肯定是你看走眼了,你没看到股价一直在跌吗?”

“白酒企业怎么能投资呢?”

“这是个夕阳行业,你看现在年轻人谁还喝白酒”

“国家都禁止三公消费喝白酒啦,那么贵的茅台还有谁喝?”

“那么多好行业,你干嘛就盯着白酒?”

“赶紧卖吧,再等下去亏得内裤都没了”

……

在那个情景下,你才会知道,舆论和他人的意见对于你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在他们都是你所尊敬的、崇拜的人的情况下,当时劝我的人,有我的父母,有我的朋友,有不知名的网友,有我的领导,有管理咨询行业的各类大佬。

对我冲击最大的,是泸州老窖的副总沈才洪,记得他当时在博客里写到过,在这一轮调整过后,会有几家企业脱颖而出,而他没有提到其中有泸州老窖。

就这样,五年过去了,我学到了一个无比宝贵的经验:

相信自己的判断,比金子都重要,在投资的世界里,盲目相信别人,你只能平庸,而坚持自己的判断,你将面临不被理解的孤独,而那种压力会超出你的想象。

站在真相那边,也许你会被骂,但你来投资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寻求认同。


感悟四:注意身份,你是投资人,不是CEO

我在投资泸州老窖这几年里,很喜欢对企业管理指手画脚,经常会觉得“管理层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样做不是送死吗?”,等等。

另外,我曾经在17年细致地测算过,我认为泸州老窖的天花板会在每股收益2块钱左右,现在回头看,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简直是把我工作中强调的“逻辑性”运用到了极致。

回头看看,俨然是一幅CEO过预算的派头。

现在再来看呢?

管理层突然宣布10万吨优质基酒的技改项目,宣布大单品战略,一下子我所有的测算根基都不对了。

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说他最关注的,是每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变化,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选择让经理人自己去发挥。

因为竞争优势是投资人的视角,而战术甚至大部分的战略,是CEO的视角。

企业选择怎样的战略和战术,我相信,没有几个投资人比得上企业的管理层,我们骂管理层很容易,可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真把你派去做CEO,你能把一家上市公司管得更好?我们分析、调研思考几个月对一家企业的认识,真的能比得上在行业中浸淫数十年的管理层?

我对此深表怀疑。


小结

快五年了,也许这家企业在我眼中,已经不再是当年女神般的模样,但是经过这五年的起伏和磨练,她带给我的感悟和思考,会伴随我未来的每一次决定。

这也是我最喜欢投资的一点,让我不断成长、变成自己更喜欢的样子。


@今日话题 $泸州老窖(SZ000568)$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方舟88 @伊斯坦布尔探花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 不定期加料!

欢迎转载,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