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麦教育—— 孩子不会为了学习去玩耍,然而学习会在玩耍中自然产生③

 观道者 2018-06-28

               三、技能是羽翼

对于“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而社会则是一所大学校”这句至理名言,每一个教育人都不陌生。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来适应毕业之后将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呢?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考卷上的分数吗?显然不是!在参观的那所斯莱特学校,我真的为他们的“生活课”所震撼和感动。

那天上午共有三类“生活课”,分别是:缝纫课、木工课、烹饪课。这样的课程每周两次,每次用时两节课(大概90分钟),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按年级分成三个组,每三个月轮换一次,当天正好是6年级孩子在各自所选的课程中,学习和体验着。我想:这样的学习,一方面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实践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个课程,每周都盼望着自己能够Get到新技能。而这种课程不是这个学校的特色,而是全丹麦小学生均要设置的课程。

当时我最先走进的是“缝纫课”的教室,看见男女同学各自忙活做着抱枕:或裁剪,或缝边,或测量尺寸……有个男同学甚至坐在教室的地板上捯饬着,有个女同学因为学生腿部疾病,需使用电动轮椅代步,这些画面在这里都极其和谐,毫无违和感。男孩子的心思很细腻,同学们之间相处很融洽。

     在教室后面的柜子里,整齐地用收纳盒放着需要的各色绒线、剪刀等工具。墙壁的一侧就有几张熨烫的折叠架子。   

     课间在操场上,我们看见那个笑容灿烂的女孩和同学们玩耍得高兴得很。感觉到,她没有因为自己双脚残疾而感到自卑,同学们没有因此而有什么异样的眼光。相反,他们融洽地相处,都展示出自己阳光积极的一面——

 

之后便走进了“木工课”的教室。当我们刚一走进去,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只见同学们拿着电钻、锯子等工具,在自己在操作桌上,兴致勃勃地制作着物品;只见教室后方的储物室中,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不同规格长短的木材;只见墙壁一侧的不同收纳盒中,密密麻麻地放着制作时所需的钉子、螺丝等小件。

     看着同学们制作好的木质收纳盒,看着他们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我打心底羡慕和佩服他们。这些孩子能够在学校就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能够直接运用到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真是一件幸福之极的事儿!而老师只是在孩子们需要咨询时,才去给予帮助,而大多时间,孩子们都是通过上网查询,自行解决。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就是协助者,而课堂是真正的主角便是孩子们。

     这是孩子们以往制作的木椅,陈列在学校的图书馆中。

 

 最后我们走进了“烹饪课”的教室。刚一踏进教室门,就闻到了一阵浓浓的香气,原来孩子们在制作烙饼、熬制浓汤。他们兴致勃勃且动作娴熟地操作着,或在煎锅中倒着油,或在揉着面,或在调味着浓汤……

     在孩子们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的是“我能行”“我喜欢”这样无声的语言在传达。不多时,就有孩子做好了烙饼和浓汤,他们将成品摆放好,有说有笑地享用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期间也邀请我们来品尝,品尝过的老师无不称赞道:“美味极了!”我想,这绝不是孩子们第一次上烹饪课,也不是最后一次,这是他们喜爱之极的一项技能课,在这里看不见手忙脚乱的场景,不管最后制作得味道如何,这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也是在孩子们有咨询时,进行协助。而大多数时间,他们会根据粘贴在教室里的“食物制作方法说明”单来自行烹饪。

品尝完自己的劳动成果后,孩子们便清洗锅碗、盘子和各种方巾,为下一个来上课的班级最好准备。

这就是丹麦小学的课堂——尝试着尝试着就学会了,玩着玩着就掌握了生活的技能。当天在参观完他们的“生活课”时,我就不禁想起:在我们成都,也有类似的场景,那就是在“麦鲁小镇”和“比如世界”中的模拟活动,或者某一些学校作为兴趣在开展的局部第二学堂。而在丹麦,这些课程是必修的,是现实版的,是作为技能在校内就要逐步落实的。我也想到了我们“新教育”中所倡导“每月一事”,每个月养成某一个好习惯、或者习得某一项小技能,或许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可以逐步去尝试的。

在丹麦学习期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句——孩子不会为了学习去玩耍,然而学习会在玩耍中自然产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幸福快乐的,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梦寐以求的结果吗? 

从班级共读到实地考察,从美术老师赏识教育到学员认可自我,从享受音乐到见证奇迹,从在校就逐步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到孩子们乐在其中。这些举措是真正在实现教育的功能。我想到了这样的一段话——

教育有两种基本的功能:一种是显性教育功能,一种是隐性教育功能。显性教育功能就是通常理解的学知识,看得见的一些知识的传播。隐性的教育功能泛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而形成的个人品格和心智模式。我们接受教育表面上是为了获取知识,但实际上在充满挑战和困难的学习中,还塑造了个人的迎难而上的品格和拥抱困难不逃避的心智模式,这才是完整的教育。

连续三篇“玩中学”系列结束了,最后再次感谢李镇西老师的推荐,感谢在这次访学前后期间,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们。感谢“安幼”,感谢“老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向中国,让更多的孩子、家庭、教育者受益。教育路上能与之相遇,幸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