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苦,是换取一切能力的硬通货

 王的学习笔记 2018-06-29
 


01期
认知学习



还记得《精武英雄》里船越文夫和陈真的对话吗?


 

▍电影《精武英雄》

 

陈真:技击的目标是讲求击倒对方。


船越文夫:你完全错了。年轻人我告诉你,要击倒对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标是要将人的体能推到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了解宇宙苍生。

 

同种动物之间、不同种类动物之间,为了生存繁衍互相搏斗,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从来没有生物会像人这样,为了什么“将体能推到最高极限”这种“无聊”目的而主动磨练自己。

 

动物都是只要满足了生存繁衍条件,它就很爽,就满足了。其实大多数人也是一样。

 

人的能力,都是为了求存,而不是为了求真——这是很容易理解但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一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首先要面临生存、繁衍的压力,很有限的资源必然优先用于求存;如果用于求真,净整“没用的”,基因很可能就会灭绝。


比如:


  • 夜间捕食的狼,视觉进化到可以看清形状和明暗就足够它捕猎,没必要进化出可以看颜色甚至可以看到紫外线,这对它捕猎没有任何帮助;

  • 老虎只需要进化出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以及强大的骨骼肌肉就可以保证生存繁衍,没必要进化出翅膀去空中抓鸟(“如虎添翼”这个词实在糟糕)。

 

人类也一样。天然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五感——眼耳鼻舌身,全部都是有局限的,范围很狭窄的,红外光紫外光看不见,超声次声波听不见,很多味道闻不见尝不出

 

所以人类和其他生物基本能力产生机制是:



如果为了生存的一切需求都满足了,那任何能力就不会拓展出来——因为没有必要;但凡有能力拓展出来,都是因为在求存压力之下的不得已。


在子宫内的胚胎就是直接满足一切需求,因此没有任何作为“人”意义上的能力,只有接受供养存活下去的最基本生命特征。

 

如果我们给已经经历过外界环境压力,逐渐产生出能力的人,再模拟“子宫”环境,充分给予很满足求存的条件,这个人能力会不会退化?显然是会的。

 

一个退休的官员就说,当官很多年,时间长了习惯别人安排管理各种生活中的事,慢慢就变白痴了。以前出行全部由秘书安排好,现在自己机票不会订,酒店不会订,手机软件一个不会用,去了机场一片茫然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为了专注学习,而被父母培养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十几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收洗衣服,不会打扫卫生为什么不会?爹妈代替来做,自然没有必要生出这种能力。

 


也就是说,能力是不会凭空生出来的。一切能力,不论是身体机能、还是思想认知,都是在某种压力之下才能得到。


对于一般生物,能力是在生存环境压力之下被动得到,比如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是在各种抗生素的轰炸之下得到;而人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即使生存环境没有给那么大的压力,人会想象、会不满,会主动自己施加压力,从而获得超越环境压力应该给到的能力。

 

船越文夫是有多少人要去杀吗?不是。他只是主动加压,自讨苦吃地不断练习,获得超越环境压力给到的能力。

 

同样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求存,不是写了就有饭吃不写就饿死,而是觉得自己的认知地图不够大,通过主动学习还可以更大,我也是在自讨苦吃。

 

任何主动学习和刻意练习都是自找苦吃、自加压力,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核心差异之一,也是我认为人与动物最始祖的差异。

 

这就应了那句俗话——


不逼一下自己,你都不知道你有多优秀;还有一句更俗的话——人都是逼出来的。

 

这些“鸡汤”、俗话的背后,竟然是如此深刻的哲思。


-End-

 


 这是第一期认知学习,欢迎关注“王的学习笔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