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雅颂|No.81|名人讲堂

 一梦醉红楼 2018-06-29





        咱们现在开始上课。咱们已经讲了这么几次了,然后今天讲哪呢?讲这个大小晏。大小晏呢,咱们先说大晏。那么这个顺序,和唐宋词鉴赏辞典里的顺序不太一致,我想的话呢,这个顺序应该是对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里,可能根据人的年龄什么之类的去排,和实际的顺序有些不一致,我们不用去细管它。今天咱们开始讲大晏,讲到大晏的词,首先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它的这首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那么这首词呢非常有名,但实际上真正要讲这首词,我倒觉得没有什么太多的可以讲的。因为这首词大家一看,就全都知道,全都可以理解。我想的话,就是有这么两点可以提示一下。第一点,你们看这首词的时候,注意它的过遍的第四句和第五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几乎是比较虚的字,虚字。似曾相识,又是比较虚的字。那么就是在诗里,往往是实字多,虚字少。而在词里,有的时候是为了表达那种细腻的那种感觉那种变化,或者表达那种气脉让气脉流转起来,它都是调节气氛的调节情绪的,所以有的时候虚字比较多。那么这两句就是最典型的。它多一半虚字,少一半才是实字,这也正诗和词所不同的一个关键点。仔细体会这两句。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呢,就是晏殊他还写过一首诗,是个律诗。他大概是太喜欢这两句了,那么这两句呢,他也在律诗里也用过一次。好象是先用在律诗里,后来又用到了词里。或者说是先用到词里很成功,太爱了又用到诗里。这个到底谁先谁后,我没有仔细的去研究它。但是他用到词里就成功了,他用在诗里呢,虽然流传下来了,但是大家并不说他好。那么为什么?你们可以把那首诗找到,然后去体会,他这两句放在诗里是个什么味道,放在词里又是什么味道,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能感觉到它的不同了,那么就说明你对诗语和词语的理解就又深了一层。这个话我们想说到这里这首词就点到这里我觉得就可以了。那么,下一首我们说一说他另一首浣溪沙就是(一向年光有限身)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首先一向是什么呢?就是一会儿,一晌。为什么说一晌呢,因为时间太短,人活在这个世上几十年,就是那么一会儿,一眨眼的功夫,所以说是一晌,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有限身,就是时间的短,人活在世上时间的短,有限身,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时间之短,另外的话,这个有限身,不单是说活的时间短,还是有很多不如意,就是有很多自己不能自主的东西,有一定的限制有一定的不如意吧,这个不是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有一定限制,这个有限包含双层意思。等闲离别易消魂,正因为有很多的不自由很多不如意,就在这样及短的人生的旅途中还有那么许多不如意,所以人才显的那么孤独那么无助,于是对友情对各种情才那么看重。它把这个情缩了一下,缩到离别只情。有了前两句,所以他逼出来第三句,酒筵歌席莫辞频。也就是说既然有这么多不如意,所以还不如干脆就及时行乐吧。尤其是人在要离别的时候,都要喝送别酒。说要走了,咱们聚一聚送别一下,这种事情太多,这种等闲的离别太多。所以酒筵歌席,这种送别的酒筵歌席也很多,所以你觉得它多,不要反感不要频辞。不要觉得太多,因为送别了之后再见就很难了,还是要珍惜吧。下边他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两句话,是有人认为,这才是晏殊词里的最经典的两句。场面宏大,满目山河空念远。在词最开始的小令的时候,都是那种温文而雅的那种小巧的精美的那种东西,到这里突然出现了场面这么阔大这种两句,气象这么大,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表面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了,然后可以根据词典里的解析再可以细致的去看。那么我想强调两点,就是满目山河,下边加一个远字,这表示的是什么呢?是空间,落花风雨是具体的景吧,落花风雨代表什么?代表春天的结束是时间,出句是空间,对句是时间,时空交错。然后它的对仗,也非常有意思,满目山河和落花风雨,具体的来讲,并不对的那么工细,但是这个场面这个意对的非常好,远,本来是形容词,他在这里当名词使用了,而春当然就是名词,所以它这种对仗,在古诗里或是在诗词里面,这种对它是很活的,既要工又不能太呆板的去对又要活,他这一点对的非常好。不如怜取眼前人。眼前人指什么呢?解释里说,眼前人就是指的在酒筵歌席上的这个歌女,不如就怜取她。其实我觉得呢,这种解释有点太具体化了,或者说也太死板了,我倒认为这个眼前人,可以说是眼前的这个歌女,也可以说是眼前的要离别之人,朋友,还没有离别的将来可能离别的人都有可能,更主要的这只是一个代号,好比说我们写风花雪月,写美人香草,所诣指的并不是真正的就是美人香草,只是一个比喻,是一个代表一个象征而已,真正的是眼前所能把握的那些所有。


        我们知道就是这个晏殊呢,他是宋初的宰相,是个宰相,是个富贵之人,富贵闲人,所以晏殊的词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富贵闲人形象出现的,但是即使这样一个人他也有很多不如意,的他曾经被罢过相。生活中也有很多让他不如意,因此引起感伤,进一步对生活生命产生感慨,这样的东西他也有。我们可以试着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讲大晏小晏?为什么说把他们两个作为重要的作家来提出来?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词最初由温韦,然后过渡到二李,二李完了之后又到了冯延巳,我们每次讲到一个新的作家出来,都告诉你为什么他和前边的有什么不同?他哪一点变化了,哪一点是他的贡献。就是说,他们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在这个词的发展史上,他们是很重要的一个点。那么这个晏殊他到底重要的是哪呢?如作为宰相特殊的话,那么冯延巳也是宰相,如果说作为身份特殊的话,那么二李是当过王的,应该说也很特殊。如果是做为士大夫文人,那么冯延巳也是士大夫文人,那么这些个都不构成具体的区别,那么到底区别在哪呢?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词到了晏殊之后,增加了一点新的变化,他开始用人们常用风花雪月啊甚至常见的酒筵歌席甚至包括歌女啊等等,常用的这些内容和景象,他开始有意无意的发人生之感慨,所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样的景,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离别呀惜别呀,它已经有了一种人生更大的惆怅和无奈啊。所以包括不如怜取眼前人。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离别啊相思啊,已经不是这样子了,这个眼前人,我们把他作为一个更深刻一层的理解,或者更丰富一层的联想,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词到了晏殊这里就又进了一层,这首词我想我们就说到这里。


        下边我们讲一首晏殊的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也是晏殊词里非常有名的一个代表之作。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我们讲了这么多词以后,我想大家读到首词的时候,表面的理解应该不成问题了,我们下边就开始逐渐把小令的讲法呢,就是从解释原词的意义上来转向其他的一些个地方,具体的解析今后我会说的越来越少。那么这首的话,说从表面的欣赏来看,槛菊愁烟兰泣露,那么这个句法,我可以提示大家:槛菊愁烟,四个字,兰泣露,三个字,在一个七个字句里,它其实是一种对仗的手法,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和兰,是对仗的,那么说这两个字和一个字怎么对呢?就是作为一个名词或者叫一个名词性词组,因为正好是个七字句,他句中对的时候,不可能完全是字数相等那么去对。所以说,槛菊愁烟,愁,这里是动词,愁而生烟,或是因烟而愁,兰泣露,泣是动词,露是名词,是这样对的。那么这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七言的句法之一,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这里交代了具体的地点。罗幕应该是屋里的那个罗帐,或者帐帘之类这些东西,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说明什么呢?说明主人公他坐在屋里。燕子双飞去,反衬什么呢?反衬屋中主人公内心之孤独。他是一个人的。下边用了一个意象,也用了一个比喻。明月不谙离别苦,不谙,不了解,不知道,或者不熟悉,或者是它不管。它不管我这离恨之苦。它怎么办呢?斜光到晓穿朱户。罗幕轻寒和明月是什么关系呢?明月,银色的月光,尤其在孤独的夜晚,它也是轻寒。所以它互相之间,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一个比较本来是很迷离彷徨,是很美的景,但是它用愁用泣,和下边轻寒,和明月不谙离恨苦,它全是统一协调在一起的,如果你用一个欢景,下边用清寒,那你就要考虑,怎么从欢景过渡到寒。如果你是个很热闹的景象,下边是一个悲景,那么热闹和悲之间,能不能协调能不能统一。不是说完全不能统一,那就要有办法,如果是对比的反衬的就可以,如果不是就是直接放在一起,没有对比没有反衬,那就是不和谐。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所以这里是个怨,愁怨的一个景象。那么上片就是在屋中,下片他说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个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转过来去回想,是一个倒装的笔法。上片写的是现在,下片转入昨天转入昨夜。他一个人孤独的站在高楼之上,向下往,惆怅的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是一种迷茫的凄冷的,不知所措的,主要是迷茫的景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眼前的那个道路又远又不知所终。没有希望,很迷茫,他本意是什么呢?是离人什么时候归,离人没有归期。其实写的就是离别。但是这个景,可以有其他的,就是读的时候可以有其它的感悟,主要迷茫,这种迷茫,就是在初期,在无奈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没有希望的,或者是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办这样一种感觉,所以,以迷茫二字可以概括这三句句。所以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他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他说,大凡做这个艺术的,都要经历这样三个境界,或者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它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么我们可以具体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我们今天学词,一开始你想学词的时候,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你心里不明白,朦朦胧胧的想要知道它但是你就不知道它是什么。这是一种迷惘。那么到了第二层境界的时候,你就对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开始深深的爱上了它,然后拼命的去钻研,得有一个下苦功夫钻研的过程,那时候就是什么呢?就是衣带溅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一但有所体悟,有所体悟之后,这时候你的心境一下子明朗,原来如此。那时侯是什么境界呢?就是辛弃疾的那一段,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就在这儿啊,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这首词呢,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想一想,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段话,或者在不同的语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本来人家写的是离愁,是离别之心境,到了王国维笔下,变成了艺术的某一个境界。这就是我们语言的复意性,它可以产生多重理解,那么,我们写东西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扣死。什么就是什么,一定不能是其他,那你这个词就太单一了,也太直接表面化了。应该允许读者有各种各样的联想,这才好。千万不要扣死,那么有时候就要说这样的话了,即不要扣死要它虚,还要表达清楚,这就是一个矛盾,有的时候比如说,你写了一首诗或者一首词给我,我说你没表达清晰,我看不懂,那你说了,我要表达清晰了不就是扣死了吗?不是,既要清晰还不能死。这是一个矛盾,怎么让它不矛盾?怎么让它拿捏的恰倒好处呢?这就是艺术,等你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你自然可以恰倒好处。有理你是有理,无理你还是有理。那时候就到了一种所谓自然驾御的程度,那么我们得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才能够达到这种自然驾御的程度。这首词我们简单说到这里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