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自华夏中医论坛的一篇文章

 兵书战策 2018-06-29

师曰:“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又曰:“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一学,绵延两千余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发此一文。

余虽不敏,但也字斟句酌。

本文专论“见病知源”功夫,暂不及其他,能通贯仲景全书者,自然会心


三部:全书看法,人身分做表部,里部,半表里部,此是基础,恕不缀言。病之发,总要落到三部上,不可能到其他地方

然人没有照着书得病的,又有病发于里而透出于表,若学有其狭,恰只懂个太阳,茫然不见其里,未有不害人的

又有半表半里连带于表的,如栀子豉汤一类,若读书机械,只知三部单独发病,不知其本是一体,不足言也

三部治法又各有规矩,故定准其部及其重要,此属见病知源功夫

若只见三部,就如把中国就分个东,中,西,若要细致找到其家,尚不能也,故眼中又须识得六经


六经者,通贯全身,各有部分,各有其主,其合,其发病特征,俱在仲景书中各篇(这就是仲景的伟大之处,见某证,查某

脉,就定为某病),识得六经又极其重要,因为一经有一经治法,错则转眼杀人,譬如证相同皆是心烦,然所病的经不同,

如少阴虚烦做阳明实烦治,转眼杀人。跟识三部一样,若读书机械,或见病甚少者,只知六经单独发病,不知其本是一体,

互相通贯,转属,亦不足言也


故曰:六经在手而后可治一经


八变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也,起源于明清之际的张景岳,程国彭等人,张景岳提出时称“二纲六变”,因既源于六经辨证,

故不得冲击六经为纲,仍复其为八变,近代祝味菊把它竖到八纲的高度,实属强客弱主,舍根求枝也

那么八变和六经是什么关系呢,是六经俱有八变的关系,“六经俱有八变”,是吃紧地方,最重要的概念

例如:少阴表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少阴经表受邪,那么说少阴是不是有表证?

若只说个少阴属里,是不是读书未到?

少阴里证:如“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 那么是不是说少阴有里证? 若只说少阴属表者,同样见识不

到,如观场之矮子!

少阴寒证:如“少阴病,欲吐不吐。。。小便色白者,以下焦虚有寒” 此例举少阴有寒证,善悟者可推之万象

少阴热证: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例举少阴有热证,善悟者可推之万象

少阴虚证:如“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此例举少阴有虚证,善悟者可推之万象

少阴实证:如“少阴病,自利清水。。。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例少阴有实证,善悟者可推之万象


前有先贤方中行说病有万端,有不归之于三阴三阳乎?至柯琴提出六经地界病无不属之,到刘渡舟老先生提出六经经络脏腑

论,至此在下冒昧提出“三部六经八变”通贯全书,一脉相承,或为仲景“见病知源”功夫,不胜惶恐,待高明指正!


转帖自华夏中医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