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三毛99 2018-06-29

作者:姜艳芳,李宁

单位:1.赤壁市蒲纺医院肿瘤科;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2017年我国癌症调查报告显示,宫颈癌发病率在全国妇科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宫颈癌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为手术和放疗。放疗适用于各期宫颈癌的治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策略。同步放化疗(CCRT)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标准治疗方案。广义的LACC一般指宫颈局部肿瘤>4cm的ⅠB2期及以上的宫颈癌。由于LACC局部肿瘤较大,放疗的局部控制率较低,易出现肿瘤未控、复发及转移,预后不良,如何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生存仍是宫颈癌治疗的研究难点及热点。Frei于1982年提出新辅助化疗(NACT)的概念。NACT对宫颈癌尚无统一适应证,主要用于LACC,肿瘤面积或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行根治性切除、放疗难度大或其他客观原因所致根治性治疗暂时不能实施的患者,一般进行2~3个疗程,在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前给予全身化疗。

 

近年来NACC在LACC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一些研究探讨了单纯放疗前NACT或CCRT前NACT的意义和安全性,但对于NACT是否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和远期生存获益仍有争论,仍需更多研究及长期随访。如何选择适合行NACT的患者,也需进一步探讨。现就宫颈癌NACT序贯单纯根治性放疗及CCRT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根治性放疗前NACT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并分析可能从中获益的亚组人群,探讨这一治疗策略的利与弊,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NACT+放疗

自20世纪90年代NACT提出以来,化疗作为三大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宫颈癌的治疗中也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能手术的早期LACC而言,根治性手术前NACT的意义较为明确,NACT可以缩小局部肿瘤,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风险。也有多项研究比较了宫颈癌NACT+放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目前认为放疗前NACT的作用主要在于:①降低局部肿瘤负荷,缩小肿瘤体积;②消除微转移灶,并控制潜在的转移风险;③减少乏氧细胞数量,增加放疗敏感性。NACT可静脉或动脉给药,Gui等对NACT给药途径的研究指出,静脉和动脉给药疗效相似,但静脉给药更易于操作且经济,推荐使用。临床中NACT以静脉给药为主。

 

Maneo等对94例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接受NACT者与单纯放疗者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0%和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各危险因素中仅影像学评价的淋巴结状态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研究指出,NACT虽然有助于后续手术,但对放疗患者的生存期没有益处。临床上对于局部肿瘤较大或者预后较差、直接实施放疗困难的患者在放疗前加行NACT,故回顾性分析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仍需要前瞻性随机研究进一步明确。

 

Tabata等将61例ⅢB或Ⅳ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组,32例患者进入NACT+放疗组,该组患者在经BOMP(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顺铂)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接受常规放疗;29例患者进入放疗组,接受常规放疗。研究结果表明,NACT+放疗组的化疗有效率为72%,但NACT+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6%比52.3%,P=0.911;25%比17%,P=0.460)。该研究指出,尽管NACT组化疗的缓解率高,但与单纯放疗相比,BOMP化疗联合放疗并未提高LACC患者的生存期,且NACT不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故不推荐BOMP方案作为LACC的NACT策略。

 

Symonds等为评估研究组是否比单纯放疗组有生存优势,对204例巨块型ⅡB~ⅣA期宫颈癌进行多中心随机研究,给予研究组3个周期的NACT(氨甲蝶呤100mg/m2+顺铂50mg/m2,间隔2周)后行放疗,结果显示NACT组和单纯放疗组治疗结束时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和3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5周和111周,两组临床无瘤比率的估计比值比为1.73(P=0.07),估计病死率比值为0.79(P=0.19)。该研究认为,NACT没有增加放疗的近期和远期毒性,但间隔14d的NACT对生存期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若行NACT可间隔7~14d,化疗后4~6周内开始放疗或手术。

 

Sundfor等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分组研究中共入组43例ⅢB~ⅣA期患者,NACT组采用顺铂+氟尿嘧啶方案(顺铂100mg第1天+氟尿嘧啶1000mg/m2第1~5天,120h静脉滴注,每3周1次,共3个周期),与单纯放疗组相比,两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umar等对184例ⅡB~Ⅳ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接受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NACT2疗程后行放疗(CT-RT组),对照组为单纯放疗(RT组),研究组和对照组4年生存率分别为38%及36%(P=0.59),与Sundfor等结论一致。

 

2002年的一项针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进一步表明NACT后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疗效未见优势。该荟萃分析综合了15个随机研究结果,所包含的不同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大,结果提示NACT后放疗的风险比为1.01(95%CI0.73~1.05,P=0.913),认为NACT与放疗组的预后相当。亚组分析显示,高剂量、短周期的NACT在一定程度上有益(HR=0.88,95%CI 0.73~1.05;HR=0.80,95%CI 0.66~1.15),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可分别提高4%和8%,提示改进后的NACT可能会带来更多生存效益。

 

对于晚期体弱难以耐受CCRT者,有研究报道了NACT序贯单纯放疗的耐受性和疗效。Dastidar等在一项ⅡB~ⅣA期宫颈癌NACT联合放疗与CCRT疗效对比的研究中,NACT组的200例患者接受3个周期的NACT(顺铂+博来霉素+长春新碱)然后进行体外+近距离放疗,对照组390例患者行CCRT(顺铂40mg/周增敏化疗)。研究结果发现,两组ⅣA期患者中均无完全缓解病例,NACT组与CCRT组在ⅡB、ⅢA和ⅢB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8%比44.3%(P=0.201)、81%比94%(P=0.874)、20%比18.4%(P=0.7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NACT组耐受良好,未发现3或4级的胃肠道、皮肤和泌尿系不良反应,而CCRT组多见胃肠道毒性与血液毒性。该研究指出,对于LACC,NACT联合单纯放疗与标准CCRT的同样有效,且耐受性好。对于体弱或有合并症预计难以耐受CCRT者,可以考虑采用NACT+放疗的策略。但这只是近期随访结果,需对研究对象长期随访才能明确两组间远期生存的差异。


2.NACT联合CCRT

自1999年5项大型随机分组研究结果公布,CCRT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推荐为LACC的标准治疗方法。关于CCRT前NACT的意义和安全性也有较多研究进行探讨。宫颈癌的NACT化疗方案多为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既往应用较多的有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顺铂、博莱霉素+氨甲蝶呤+顺铂,而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和化疗药物的研究,更多新的NACT方案开始用于临床,如杉醇+顺铂、紫杉醇+卡铂、紫杉醇+奈达铂等。

 

Singh等在ⅡB~ⅣA期宫颈癌NACT+CCRT的研究中,给予剂量密集NACT(紫杉醇60mg/m2+卡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2,每周1次)治疗6周,NACT后28例患者中24例接受了CCRT(体外放疗剂量:50.4Gy,腔内放疗剂量:21Gy,同步化疗:顺铂40mg/m2,每周1次,共6周),结果显示有23例宫颈癌完全缓解。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3级或4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该研究认为以紫杉醇+卡铂为基础的剂量密集型NACT方案+CCRT,在中晚期宫颈癌中具有较高的缓解率,相关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McCormack等的一项Ⅱ期研究中,46例ⅠB2~ⅣA期患者行NACT[紫杉醇(80mg/m2)+卡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2)静脉化疗,每周1次,共6次]后,接受CCRT[顺铂40mg/(m2·周),体外放疗剂量:50.4Gy,联合后装腔内治疗]。结果显示,NACT后缓解率为70%,CCRT后12周时缓解率为85%。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8%和67%。NACT后有1例因病情迅速进展而停止治疗;1例局部稳定,但出现新发淋巴结转移;1例于CCRT后进展。NACT期间3或4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0%,CCRT为52%。结论指出,剂量密集NACT+CCRT的缓解率较好。NACT的毒性反应可耐受,且不影响CCRT,98%的患者可在50d内完成放疗,78%接受至少4次顺铂同步化疗,50%能接受5次,该研究认为此方法是可行的。

 

De Azevedo等进行的一项Ⅱ期研究对50例LACC患者(FIGOⅠB2~ⅣA期)进行NACT+CCRT,NACT采用顺铂35mg/m2(静脉滴注>1h)+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60min)第1,8天化疗2个周期,两次化疗间隔21d,然后接受标准的CCRT:盆腔四野箱式放疗总剂量50.4Gy,每周一至周五每日1.8Gy,共28次,腔内近距离放疗4次,A点28Gy,同步行顺铂40mg/m2(>1h)每周1次。研究结果显示,血液毒性和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多数不良反应可控。1例患者死于呕吐和脱水,1例患者CCRT后即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48例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1%,1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3.4%和53.9%,总生存率分别为93.9%和71.3%。该研究指出,对于LACC患者来说NACT联合CCRT是可行且可耐受的,但因无对照,不能明确NACT+CCRT与单纯CCRT相比较的优势。该作者在另一个回顾性分析中指出,对疾病进展风险小的宫颈癌,研究结果增加了NACT作为此类患者可选择的前期治疗。

 

Narayan等回顾性分析了723例ⅡB~ⅢB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结果。患者分为NACT+CCRT组和CCRT组。NACT为TPF(紫杉醇175mg/m2第1天+顺铂40mg/m2第1~2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3天)或PF(顺铂40mg/m2第1~2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3天),每3周1次,共2次。末次化疗后3周左右开始CCRT(外照射总剂量50Gy,每次200cGy,每周5次,共5周25次,1~2周后行腔内治疗)。结果显示,与CCRT组相比,NACT+CCRT组5年无病生存率更高(58.3%比41.8%,P=0.001)。NACT+CCRT组和CCRT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2和48个月(P=0.689)。另外,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体外和腔内放疗间隔、NACT类型是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在放疗条件相对短缺时,等待放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不影响总的治疗结果的前提下,可以考虑NACT+CCRT的治疗策略。


3.小结

LACC是宫颈癌治疗的难点及重点,目前的标准治疗仍然是CCRT。NACT在宫颈癌中开展了较多研究,总体而言,NACT可以缩小局部肿瘤,NACT后无论序贯单纯放疗还是CCRT,患者基本能够耐受,但未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亚组分析表明,高剂量强度、短周期的NACT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另外对于晚期、体弱难以耐受CCRT者,先行化疗序贯单纯放疗的疗效与CCRT相当,但严重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也是值得探讨的策略。

 

目前三维调强放疗应用越来越多,制定放疗计划的所需时间较长,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常可能出现出血和疼痛,在等待放疗计划期间先行NACT以缩小局部肿瘤,可能减少大出血风险,缓解症状,但目前研究表明并不能改善生存,因此根治性放疗前应用NACT尚不作为常规临床治疗方法,如何选择适合NACT的患者,如何发现NACT不敏感的患者而尽早采取其他方案治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可能与NACT疗效有关。近年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试图找出NACT疗效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作为预测指标筛选出可能从NACT中获益的患者,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仍有待研究。

 

总之,NACT的作用需要更多循证依据来证明,如何判断患者是否能从NACT序贯放疗或放化疗中获益,放疗前NACT的方案如何设计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文章节选自:医学综述 2018 年5月第24 卷第10 期

肿瘤医学论坛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